單純分享投資觀察 沒有股票買賣建議
川普關稅事件以來,截至 4/25 加權指數與本專欄觀察(營造)股的失地收復情形如下:
- 加權指數:4/25 收盤 19872 點、4/2 收盤 21298 點、累積下跌 1426 點或 -6.7%
- 國統:4/25 收盤 56.3 元、4/2 收盤 53.6 元、累積上漲 2.7 元或 5.04%
- 根基:4/25 收盤 78.4 元、4/2 收盤 79.4 元、累積下跌 1 元或 -1.26%
- 洋基:4/25 收盤 393.5 元、4/2 收盤 404 元、累積下跌 10.5 元或 -2.6 %
- 潤弘:4/25 收盤 170.5 元、4/2 收盤 181.5 元、累積下跌 11 元或 -6.06 %
4 家觀察股累積漲跌幅都優於加權指數,其中國統已收復失地、根基和洋基也快回正了,而潤弘跌幅與加權指數差不多,繼續觀察下去,看營造股的內需特性能否在關稅風暴中穩健前行
本文比照 4/16 這篇〈潤弘的新承攬工程,從這份資料看起〉,一樣用新出爐的「股東會議事手冊及會議補充資料」(更正確地說是營業報告書) 更新我對根基的看法
☆ 近期公開文:
觀察股 2025/3 營收,川普關稅髮夾彎|國統、根基、洋基和潤弘
☆ 近期訂閱文:
潤弘 2024Q4 財報|Q4 毛利率 EPS 創新高、在手訂單、產品組合以及潤泰集團的美麗與哀愁
★ 國泰證券開戶推廣:開戶領 300 + 首次交易領 200 共 500 元商品卡
國泰證券是我常用帳戶之一,台股交易手續費 2.8 折,有借券、免費匯撥股票以及定期定額美股等功能,長期投資的股票可放在國泰領借券利息,目前開戶有獎勵活動,只到 2025/6/30 止
▲ 借券:把股票出借給有需要的人,出借期間可以領利息,例如我之前的根基
▲ 股票匯撥:把 A 帳戶的股票匯到 B 帳戶,這樣就不用 A 帳戶先賣出 B 帳戶再買回的意思,參考這篇
根基 2025「股東會議事手冊及會議補充資料」4/23 已經上傳觀測站,今年沒有董監事改選,報告事項有 8 項,第 1 項 2024 營業報告書是本文重點,第 6 項與關係人交易情形其內容是從財報擷取的就不說
對 2024 營收衰退之說明
根基營業報告書說:「113 年度依在手案量之全程營運進度認列之合併營業收入為 142.34 億元,與 112 年度 142.92 億元約當」,2024 營收較 2023 少 0.58 億(0.4%),的確是「約當」,但並未說明衰退原因,這裡我們改看根基母公司冠德(2520)的營業報告書如下

冠德 p11
按照冠德報告書說法,營造業務根基是「因承攬外部客戶之部分工程因時處於開工初期或工期展延而略減 3%」
- 外部客戶:指非冠德工程案,也叫外案(那冠德就是內案),如比重最高的台積電以及 ASML、聯發科、大成等,當然還有政府機關
- 處於開工初期或工期展延:開工初期者如 ASML 林口廠,該案 2024/4 取得建照同月開工,至 12 月才蓋到地下 2 樓,又如聯發科銅鑼園區廠房工程,2023/10 取得建照、2024/3 開工,至 7 月進度為基礎工程;而工期展延應該是指台積電嘉義 AP7,5 月因挖到遺址直到年底才復工,這個影響較大,因為承攬的 AP7P1 FAB 和 OFFICE 都因此遞延認列營收
一個工程的工期可能達一至兩三年甚至七八年,其營收是依「完工百分比法」逐月認列,在工程初期因處於規劃設計和假設與基礎工程階段,投入的成本在整個施工週期是比較少的,而到了中後期因進入結構與裝修等工程,投入的成本在施工週期占比較高,因此可認列的營收也較多,施工中後期可稱之為「施工高峰」
完工百分比法的計算方式一般是把「已投入成本」除以「預計總投入成本」,例如某工程預計總投入成本為 5 億,截至某月已投入成本 3 億,那麼施工進度為 60% (3億/5億),而當已投入成本達 5 億則施工進度為 100%,至於工程契約金額則是「預計總投入成本」+「預估毛利」,類似成本加成概念
由於工程可能長達數年,因此在建工程資訊的時效性對我們投資人並不需要那樣急迫,意思是晚知道也無妨。換句話說,本文要看的根基 2024 營業報告書仍然具有參考價值
2024 新承攬或簽約金額 228 億創次高!?

根基 p11

根基法說會 p18
營業報告書說「新承攬或簽約包括嘉義 C613 標、台積電 AP5B-CUP、F22P3-CUP、AP7P1-FAB 結構、AP7P1-Office、南科物流中心、冠德板橋府中段及冠德台電南港案等工程,合約金額約 228 億元」,我認為「新承攬或簽約」與法說會說的「新簽約」是不同涵義,回顧 2020~2023 營業報告書和法說會的金額如下,可知金額常不一致:
- 2020 營業報告書 165 億 VS 法說會 151 億 (不一致,差 14 億)
- 2021 營業報告書 231 億 VS 法說會 231 億 (一致)
- 2022 營業報告書 114 億 VS 法說會 113 億 (不一致,差 1 億)
- 2023 營業報告書 83 億 VS 法說會 84 億 (不一致,差 1 億)
- 2024 營業報告書 228 億 VS 法說會 ?? 億 (??)
雖說金額差個 1~14 億不算多,但因為造成 2024 差異的主角是金額高達 100 億的「冠德南港台電案」,所以我花點時間整理
我認為「新承攬或簽約」裡面的「簽約(生效)」會因為工程性質不同而有不同定義。以根基為例,母公司冠德 2024/12/20 重訊南港台電案新建工程委託根基承造,重訊說「契約起迄日期:自開工日起 ......」,假設開工日為 2025/1/20,則 1/20 為契約生效日,2024/12/20 則為承攬日,在此例承攬日與契約生效日有時間落差;再看政府公共工程,依工程會函釋「契約以決標時點為契約成立時點,其後簽約手續並非契約成立或生效要件」,很明確決標日即為契約生效日、也可說是承攬日,並無時間差問題;最後是非冠德工程也非公共工程者,例如台積電工程,我認為與冠德工程是一樣模式,要看何時開工契約才生效,如此也符合第一段冠德報告書說的「(根基)因承攬外部客戶之部分工程因時處於開工初期或工期展延而略減」
其實根基要怎樣認定新承攬或簽約金額是公司內部的事,起先我是這樣想,但簡單用 EXCEL 跑一下卻發現,認真點仔細點還是有收穫的,下面訂閱專屬部分繼續聊聊
根基財報分析懶人包
這是一份 3.5 萬字的 PDF 檔 + EXCEL 檔的電子書,是我過去 4 年多投資根基的心得,內容白話說明。EXCEL 是我平常追蹤用的,購買後你可以自行更新。電子書一份 200 元,你買書我捐款,歡迎購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