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到笑,但是持之以恆。拯救我的人生且終於改變多年失敗的習慣養成法[Reddit文章翻譯]

廢到笑,但是持之以恆。拯救我的人生且終於改變多年失敗的習慣養成法[Reddit文章翻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文傳送門

去年,我27歲,在家工作,才真正意識到自己不僅沒有好習慣,也完全沒有自律可言。

每天三點才睡,中午才起;無法堅持工作;一天花十小時泡在論壇、刷劇;從未真正為自己的未來努力。


我討厭那時候的自己。每次放棄,都讓內心那個尖銳的聲音更響亮:「為什麼你就是不行?為什麼你這麼爛?」


我的夢想,就是這樣慢慢被自己搞砸的。


那時的我,只剩下慢性死亡的人生,甚至認真考慮過自殺。

直到有一天,我在Reddit看到一段Terry Crews的回答,讓我突然頓悟。


有人問他:「怎麼做到,即使很討厭,也去健身房?」 Terry回答得一點都不籠統:


「把去健身房當成洗三溫暖。

不用健身,只要每天去,坐在那也行。直到有一天,你自然會想開始動起來。」


這讓我明白:


表現好的人,不是靠意志力衝刺成功的。真正的秘密是持之以恆。

努力只是持之以恆的副產品。

不是因為他們「很有衝勁」才成功;是因為他們「持之以恆」,所以自然產生了衝勁。



持之以恆才是關鍵,衝勁只是結果。


只要每天去健身房,即使只是坐著,你終究會受不了而想做些什麼。

就像Elon Musk,不是因為本來就懂工程才成功,是因為他無論痛苦與否,每天堅持出現

就像David Goggins,不是靠熬夜追劇跑超級馬拉松,是因為他每天跑步。每天,無論任何情況。

他們的「超能力」是:持之以恆。你也可以做到。



從那天起,我建立了自己的四步驟系統。

經過30天的實踐,我不再睡到中午,而是每天早上六點自然醒。這個簡單的習慣,改變了我的健康、財務,甚至整個人生方向。


以下是我的四步驟:


  1. 只選擇一個習慣。

一次只做一件事。


不要同時想改五件事。


紀律就像肌肉,現在你的肌肉很弱。你不是要舉起120公斤,只是要能推開家門。


選一個你想堅持30天的行動。就一個。不多也不少。



2. 讓它簡單到可笑。

簡單到「講出來都不好意思」的程度。

  • 想早起?起床後馬上打開你最愛的影集看,其他事之後再說。
  • 想健身?每天只跑2公里或做10下伏地挺身。
  • 想健康飲食?一開始只限制一天少吃200大卡,其他不管。


還有一條規則:不能加碼。

就算當天覺得超有勁,也不能多做。

因為心裡那個狡猾的聲音會說:「昨天做很多,所以今天可以偷懶。」


一旦放過自己一次,很快就會回到原點。



3. 致力於持之以恆,而非高強度努力。

衡量標準是「有沒有做」,不是「做得多好」。

今天你早起了,但滑了四小時Instagram?沒關係。你完成了今天的行動。

  • 崇尚行動,而非完美。
  • 崇尚持之以恆,而非瞬間爆發。
  • 允許自己做很爛的小事,只要持續就好。

4. 每天都做,沒有例外。

每天──不是隔天,不是每週,不是想起來的時候。

一天沒做?從第一天重新開始。


沒有假日、沒有「今天比較累」、沒有偷懶的空間。


想要早起?不管昨晚幾點睡,今天都要在指定時間起床。

這不是要求你完美,而是要關掉「隨時可以回頭」的大門。


戒毒的人不能說「偶爾一杯」,你也不能說「偶爾一天」。 一次偷懶,就永遠偷懶。



總結

你可以從零開始建立紀律。

  • 選一個習慣。
  • 讓它簡單到好笑。
  • 只在乎持之以恆,不在乎強度。
  • 不管怎樣每天都做。

30天之後,你會看到鏡子裡那個全新的自己。這就是點燃靈魂的第一團火焰。


讓這句話成為你的座右銘:

持之以恆勝過高強度努力。

【簡短版】

如果你想要有紀律,你需要的是習慣,不是意志力

成功的人靠的是持之以恆,而不是短暫的高強度努力


建立習慣的四步驟:

  1. 只選一個習慣。
  2. 讓它簡單到可笑。(一天五下伏地挺身、少吃200卡、早起看劇)
  3. 持之以恆,不要暴衝。(崇尚行動,而非成功)
  4. 每天都做。(沒有例外)

如果偷懶想偷吃步,那就是你的習慣設定得還不夠簡單,請回到步驟二。

avatar-img
玄成的沙龍
32會員
61內容數
嘗試重新翻譯心理學、社會學著作,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讓人從生活問題中走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玄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們過度依賴愛情的原因,根源在於生活空虛與對自由的恐懼。
這篇文章探討了愛情中的常見迷思,特別是「全能者」的幻想和追求不健康愛情的模式。它指出,真正的愛來自於自愛,而不是依賴外界認可或攻略。當我們學會接受自己的侷限性,並尋找內心的豐盈時,才能建立健康的關係,享受自然流動的愛。瞭解心靈的真實需求,讓愛不再是一場戰爭,而是生命的一部分。
當代情感關係中,人們對於擁有愛情的焦慮與追求,以及對於生命短暫與無常的反思。藉由《聖經》的哲學觀點,強調了擁有是幻象,真正重要的是體驗當下的每一刻,關注當前的伴侶而非未來的期待。文章呼籲人們重新思考相處的意義,尊重彼此的存在,從而擺脫對未來的焦慮,享受眼前的生活。
人們過度依賴愛情的原因,根源在於生活空虛與對自由的恐懼。
這篇文章探討了愛情中的常見迷思,特別是「全能者」的幻想和追求不健康愛情的模式。它指出,真正的愛來自於自愛,而不是依賴外界認可或攻略。當我們學會接受自己的侷限性,並尋找內心的豐盈時,才能建立健康的關係,享受自然流動的愛。瞭解心靈的真實需求,讓愛不再是一場戰爭,而是生命的一部分。
當代情感關係中,人們對於擁有愛情的焦慮與追求,以及對於生命短暫與無常的反思。藉由《聖經》的哲學觀點,強調了擁有是幻象,真正重要的是體驗當下的每一刻,關注當前的伴侶而非未來的期待。文章呼籲人們重新思考相處的意義,尊重彼此的存在,從而擺脫對未來的焦慮,享受眼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