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父」也不是「代」,只是孩子的媽媽——一位同志媽媽的母親節告白

更新於 發佈於

「媽媽,我可以叫她也叫媽媽嗎?」

五歲的小宇,指著坐在餐桌另一端的另一位女性。

「當然可以啊,她是媽媽的太太,也是愛你的人。」

這是在台北市文山區一個普通家庭裡的對話,只不過,這個家庭由兩位媽媽組成。

林佳欣與蘇琬婷,是台灣在2019年同婚通過後第一批登記結婚的同志伴侶之一。她們在一起十年,婚後透過人工生殖擁有一名可愛的男孩,成為台灣極少數的「同志媽媽家庭」。

但這條路,不只是法律文件的簽署,而是一場場情感、制度與社會眼光的抗衡。

「你們是誰的太太?小孩有爸爸嗎?」

佳欣是國中美術老師,溫柔穩重;琬婷是行銷公司主管,直率敢言。她們自交往以來,面對最多的問題是:「你們誰當『爸爸』?誰負責賺錢?誰帶小孩?」

這些問題其實都暗藏一種「異性戀家庭」的預設邏輯。

佳欣說:「我們兩個都是媽媽,也都工作、也都會煮飯、也都會半夜起來安撫孩子。我們不需要『父親角色』,因為我們有的是兩倍的母愛。」

他們透過台北某家人工生殖診所,在歷經三次試管植入後成功懷孕。懷胎十月後,小宇出生,成為她們人生最大的轉捩點。

琬婷說:「那一刻,我懂了什麼叫做『家庭不是生出來的,是愛出來的。』」

社會與制度,對她們不曾真正溫柔

雖然同婚通過,但台灣現行《人工生殖法》至今仍只開放「異性婚姻」的合法夫妻進行,因此琬婷無法被登記為小宇的「合法母親」,需另行收養,程序繁複、耗時冗長。

小宇剛上幼稚園時,報名表格上只有「父親/母親」欄位,學校老師一開始要求她們「選一個扮爸爸」,她們堅持修改成「家長一/家長二」。

琬婷笑說:「我們不是為了特別,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他的家庭也是正常的,不需要扮演別人的樣子。」

但也曾經有人當面質疑:「這樣孩子會不會缺乏陽剛教育?」

佳欣沉靜回應:「愛不是分陽剛或陰柔,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與支持,而不是社會框架的符號。」

媽媽節,他做了兩張卡片

在去年的母親節活動中,老師請孩子畫一張卡片送給媽媽。小宇偷偷畫了兩張,一張給佳欣、一張給琬婷,畫中他牽著兩個媽媽的手,笑得燦爛。

老師拿著兩張卡片問:「這樣不會太多了嗎?」

小宇回答:「我有兩個媽媽耶!」

佳欣回家後在臉書寫下:

「這個社會教我們要『正常化』,但我的孩子讓我知道,愛的形狀本來就不只一種。」

這段話在網路上被廣為分享,鼓舞了無數正走在育兒路上的同志家庭,也讓更多人開始理解,「媽媽」不等於異性戀妻子,而是一個用心付出的角色、一份日以繼夜的守護。

她們不是在挑戰傳統,而是在創造未來的樣子

當然,她們也會疲憊、也會爭吵、也會在半夜輪流哄孩子而崩潰。佳欣說:「我們不是特別偉大的家庭,只是和你一樣有柴米油鹽、有尿布奶粉,也有每週吵要不要讓孩子學鋼琴的日常。」

但她們在每一次選擇不妥協、不隱瞞的時刻,都在為下一代撐出一種可能性——讓每個孩子都能坦然說出「我有兩個媽媽」,而不被異樣眼光審視。

琬婷說:「我們不是同志家庭,是一個家庭,剛好由兩位媽媽組成。」

這句話,或許是她們給這個社會最溫柔也最堅定的回應。

給台灣每一位「媽媽」——不論你是誰愛誰

母親節,不該是只有一種形狀、一種聲音的慶祝方式。在這座越來越多元的島嶼上,有許多「媽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孩子——她們可能是單親、是阿嬤、是移工、是同志、是障礙者、是跨性別者……但她們都是孩子世界裡,無可取代的光。

這個母親節,讓我們記得:


「媽媽」不該由外表定義、也不該由性別組合框限。 媽媽,是一份無論外界怎麼看,都始終選擇留下、付出與擁抱的角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療耗材內幕誌
1會員
101內容數
📢 醫療耗材內幕誌 🔍 深入探索乳膠手套、口罩、血袋等醫療耗材產業,揭開供應鏈與市場內幕! 我們專注於 產業趨勢、供應鏈運作、商業模式、採購指南,幫助醫療從業者、企業採購、投資人發掘市場機會。
醫療耗材內幕誌的其他內容
2025/05/09
來自印尼泗水的艾妮(Ani),今年 36 歲,是一位在高雄鳳山工作的看護工。她來台已滿 9 年,長期照顧失智與中風患者。這 9 年裡,她只回過印尼一次——那是她父親過世的時候。 她在台灣照顧一位 92 歲的爺爺,而她自己的兩個孩子,從小學到國中畢業,都沒有媽媽在身邊。 「我每天幫爺爺洗澡、餵飯、
2025/05/09
來自印尼泗水的艾妮(Ani),今年 36 歲,是一位在高雄鳳山工作的看護工。她來台已滿 9 年,長期照顧失智與中風患者。這 9 年裡,她只回過印尼一次——那是她父親過世的時候。 她在台灣照顧一位 92 歲的爺爺,而她自己的兩個孩子,從小學到國中畢業,都沒有媽媽在身邊。 「我每天幫爺爺洗澡、餵飯、
2025/05/08
在台灣,有將近8萬名重度身心障礙兒童,他們當中,有一半長期依賴家屬照顧。而這些照顧者裡,絕大多數,是母親。 今天的故事,來自新竹香山的曾惠君女士,一位52歲的母親,也是全職照顧重度腦性麻痺兒子小偉已超過25年的媽媽。 她說:「我沒有週末、沒有假期,沒有離職金,也沒有績效獎金。我唯一的績效,就是今
2025/05/08
在台灣,有將近8萬名重度身心障礙兒童,他們當中,有一半長期依賴家屬照顧。而這些照顧者裡,絕大多數,是母親。 今天的故事,來自新竹香山的曾惠君女士,一位52歲的母親,也是全職照顧重度腦性麻痺兒子小偉已超過25年的媽媽。 她說:「我沒有週末、沒有假期,沒有離職金,也沒有績效獎金。我唯一的績效,就是今
2025/05/07
在母親節那天,許多餐廳座無虛席、蛋糕店人潮絡繹不絕,但在台中北屯區某棟老舊公寓的五樓,一位名叫林阿春的老太太,靜靜地自己煮了一鍋菜頭排骨湯。 「這是我小兒子最愛喝的湯。」她邊說,邊細細地將排骨汆燙、加薑去腥,火候控制得剛剛好。只不過,她的小兒子已經七年沒回家過母親節了。 她今年 78 歲,是一位
2025/05/07
在母親節那天,許多餐廳座無虛席、蛋糕店人潮絡繹不絕,但在台中北屯區某棟老舊公寓的五樓,一位名叫林阿春的老太太,靜靜地自己煮了一鍋菜頭排骨湯。 「這是我小兒子最愛喝的湯。」她邊說,邊細細地將排骨汆燙、加薑去腥,火候控制得剛剛好。只不過,她的小兒子已經七年沒回家過母親節了。 她今年 78 歲,是一位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Thumbnail
單身時一直過著以自我為中心的散漫生活,竟因為結婚生子而有了意外轉變,我反而能集中心神寫出人生第一本小說。母親節到了,讓我們一起來回顧母職為女性帶來的改變與成長!
Thumbnail
單身時一直過著以自我為中心的散漫生活,竟因為結婚生子而有了意外轉變,我反而能集中心神寫出人生第一本小說。母親節到了,讓我們一起來回顧母職為女性帶來的改變與成長!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我有一個 “ 女子 ” 故事 這位女子是我的姊姊,她對我是姊姊、也像媽媽,我倆的姊妹之情溢於言表 姊姊是家中老大,讓我無法忘懷的是在國中考高中時,她因為程度跟不上最後只能選擇唸家附近的私立高中。媽媽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在讀書方面展露無疑。她希望姊姊去唸北市商,姊姊考上了,但她一心想讀大學。所以媽
Thumbnail
我有一個 “ 女子 ” 故事 這位女子是我的姊姊,她對我是姊姊、也像媽媽,我倆的姊妹之情溢於言表 姊姊是家中老大,讓我無法忘懷的是在國中考高中時,她因為程度跟不上最後只能選擇唸家附近的私立高中。媽媽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在讀書方面展露無疑。她希望姊姊去唸北市商,姊姊考上了,但她一心想讀大學。所以媽
Thumbnail
myfone2023行動創作獎「故事接龍」二階續完試寫── 主題一:關於同志vs.親情的設定
Thumbnail
myfone2023行動創作獎「故事接龍」二階續完試寫── 主題一:關於同志vs.親情的設定
Thumbnail
交往了五年,倆人在二十八歲時結婚。 再來,被催生兩年,老一輩覺得結婚了,接著就是要生小孩。但是,他們不願意,一直封印了兩年,解封後就做人成功,她在夫妻倆的期待下,來當他們的孩子。
Thumbnail
交往了五年,倆人在二十八歲時結婚。 再來,被催生兩年,老一輩覺得結婚了,接著就是要生小孩。但是,他們不願意,一直封印了兩年,解封後就做人成功,她在夫妻倆的期待下,來當他們的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