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媽以後,我才寫出人生第一本小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結婚以前,一位禪修老師告訴我,要趁著單身無子的時候趕快創作,因為結婚生子後,時間都被佔滿了,創作能量可能萎縮,他有一位女姓朋友就是如此,本來是作家,出了好幾本書,當了媽以後一本書都寫不出來。

那時我已經在寫一些短篇小說,也曾得過文學獎,作品被收錄在得獎合集裡。但是,雖然也想定下心來認真寫小說,卻做不到。因為當時我的興趣廣泛,除了上班賺錢以外,閒暇時間要分給閱讀、談戀愛、上禪修課等,加上時不時有些小煩惱......,我「無法集中精神」,不知道怎麼把四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形成有效的創作能量。

結果,竟然是「母職」幫我把寫書這件事完成了。

 

個人時間變少也有好處

生了孩子後,我離開職場,成為全職媽媽,親自照顧小孩。孩子三歲以前,我的生活主要繞著他的需求打轉。這段期間,我的睡眠不足(因為兒子會夜啼),很難有自己獨處的時間(所以兒子兩歲起就被我送進幼兒園讀半天),靠著當兼職編輯接案轉換育兒的苦悶感。

我非常喜歡兒子,他小時候可愛的外型很像不二家寶寶,簡直就是依照我的夢想打造的,但長時間陪伴幼兒還是會讓我心情不好,而且基於主婦的責任感,我除了偶爾跟同樣帶孩子的媽媽友聚會外,幾乎斷掉了單身時代的熱衷上的身心靈課程。

直到孩子滿三歲,開始上全天幼兒園後,我的個人時間才回來了一些(幼兒很容易生病,所以不是把孩子送幼兒園後媽媽就能安心上班喔),這時我終於再度提筆寫小說。看到九歌的少兒文學獎在徵文,我決定挑戰寫中篇小說,而且以兒童為主角——這是單身時代的我沒寫過的題材,因為以前當小姐時,我既怕吵也怕麻煩,對活蹦亂跳的小孩沒有興趣,完全不想靠近~~但有了自己的小孩後,我轉性了,竟然跟娘家爸爸晚年時候一樣,看到路上的嬰幼兒、兒童,自動會呈現愛心眼、星星眼......

沒想到,這第一部中篇小說就得了獎,獲得出書的機會!這時我已經38歲了,孩子念小班。自此開始,我雖然緩慢但也漸漸打開了寫作的通道..... ,所以我的人生經驗跟禪修老師說的正好相反。

後來反思這個過程,覺得是因為當了媽以後,個人時間變得很有限,使我不得不捨棄許多活動跟興趣,例如上各式各樣的身心靈課程。這種斷捨離反而有助於我把容易渙散的注意力收攏起來,集中在小說創作上。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個人經驗,不適用所有人,因為母職的確是一種消耗極大的生命工作(但也能得到很多回饋),相信有些創作者會從此無法再創作......。我提供這個經驗的目的是想道出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性,尤其是在這個對母職有許多反思與質疑的時代,可能有不少年輕女性因為懼怕失去自我,而不願意當母親。

 

失去自我不一定是壞事

以我當母親的經驗來說,我的確失去了單身時代的自我,最具體的是生產時,我生了20個小時,最後由醫護人員用力擠壓我的肚子,才把兒子推出產道。那時我雖然覺得身體斷成了兩截,但內在有一雙清明的眼睛看著這個過程,很驚訝身體可以如此承受「蹂躪」,還能繼續活下去.....我以前是很「秀皮」、有點嬌氣的女生,生產經驗把我心中如玻璃娃娃般的自我形象擊碎了,原來,我一點也不脆弱,而是充滿韌性與彈性的,這全新的自我認識支持了接下來的育兒生活。

有了孩子後,照顧他成為我生活裡的首要任務,這對我而言也是全新的經驗。因為我不算孝女也沒有戀愛腦,爸媽跟歷任男友乃至於老公,都無法成為我生命裡的第一,我心中的第一名永遠是自己,所以從來沒有感受過為別人犧牲是什麼滋味。

生子後,我竟然默默把自己移到第二名~~願意放下自己的事情陪兒子,把最好的東西優先給兒子,而且在這過程中,多數時候我很開心,一點也不勉強。原來這就是「犧牲」的快樂,甚至可以凌駕於永遠把自己當第一的快樂。

不過,我不覺得所有母親都該如此。犧牲的先決條件是「心甘情願」,不求回報。除非在這個讓渡的過程中已完成了自我滿足,如果是想要交換對方的好意,例如希望孩子以後一定要聽話孝順,那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犧牲(媽媽也是可以繼續把自己當第一名的)。這是每個人得對自己誠實的地方,才不會在日後演變成關係裡的「情緒勒索」。

 

在我人生中各種角色扮演與工作當中,我最喜歡的是「母親」這個角色,因為兒子的來到,終結了我以往很多狹隘的自我認知跟習性,打開了生命的另一個向度~~這不是靠頭腦思維而來的,是身體參與生命繁衍的自然歷程中,把我推入了人生下一個階段。我終於變成一個有承擔力的大人,而這些體悟也成為我創作的養料。

如果有人不喜歡當母親,那也沒啥問題。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一樣,也許有人從小到大都無法把自己當成第一名,當了母親以後才想到要善待自己、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雖然,日後可能要遭遇孩子的怨懟,但是人一定要優先把自己安頓好、讓自己有幸福感,才不會累積情緒毒素,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等到孩子長大成熟以後,終究會明白母親當年的選擇是對的,因為孩子就不用背負母親不幸的責任,同時,這也給了成年孩子「我為自己的幸褔而奮鬥」的典範。

 

#媽媽照顧我又是另一種母親故事

#祝大家母親節快樂

 

這是作家曾詠蓁經營的專題,會在這裡分享日常閱讀、追劇、靈修的心得,並刊載「異能少年」系列小說中沒有收錄的番外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孩子到國家辦的學校讀書,爸媽怎能接受孩子健康走進去、躺著推出來?事關全國師生「安全的職業環境、安全的受教權」,如果家長們以後只能各憑本事、自力救濟保護自家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改革能算是成功嗎?
古代經典所闡述的是一種人生境界,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由內而外的處世之道,若是由一個受過現實折磨、想尋找人生出路的中年人來看,比較有可能領會看懂。若要介紹給十幾歲的中學生看古文經典,蠻需要教學的功力~
一個38歲的男社畜,上有老、下有小,還有一個脾氣不好的太太,除了這些日常的壓力外,他心中還有一個秘密,隱藏了20多年,因此每次收到同學會的邀請,他都果斷刪除,直到今年,他感覺自己再也無法承受那個祕密的重量,於是.......
在異能少年中,我寫法師們透過轉換呼吸法來施展法術,可能讀者們閱讀時以為我是瞎編的,或是聯想到鬼滅之刃裡「火之呼吸」、「水之呼吸」等讓劍士威力大增的神奇呼吸……雖然以上情節是有誇張之處,但這真的不是作者們的胡編亂造,因為古代中國的道家秘術或是印度的瑜珈系統中,的確有許多呼吸的練習。
清明連假時跟念高中的兒子去看了新海誠的「鈴芽之旅」(真開心16歲男生還願意跟媽媽一起出門去看動畫電影耶),過程中有幾度眼眶含淚,尤其呈現311地震前的早晨,濱海城鎮中許多人從敞開的家門走出,家人們彼此道再見,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他們不知道這次道了再見後,可能就是死別,此生已沒有機會再見一面。
黑暗榮耀是一部「復仇爽片」,有點超現實,因為裡面「每一個壞人」都得到了報應。編劇似乎認為受害者只能透過「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方式來取得身心平衡,才能回到原點,重啟人生。在完美布局的戲劇裡,當然可行,但真實的世界中,能這樣如願嗎?
孩子到國家辦的學校讀書,爸媽怎能接受孩子健康走進去、躺著推出來?事關全國師生「安全的職業環境、安全的受教權」,如果家長們以後只能各憑本事、自力救濟保護自家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改革能算是成功嗎?
古代經典所闡述的是一種人生境界,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由內而外的處世之道,若是由一個受過現實折磨、想尋找人生出路的中年人來看,比較有可能領會看懂。若要介紹給十幾歲的中學生看古文經典,蠻需要教學的功力~
一個38歲的男社畜,上有老、下有小,還有一個脾氣不好的太太,除了這些日常的壓力外,他心中還有一個秘密,隱藏了20多年,因此每次收到同學會的邀請,他都果斷刪除,直到今年,他感覺自己再也無法承受那個祕密的重量,於是.......
在異能少年中,我寫法師們透過轉換呼吸法來施展法術,可能讀者們閱讀時以為我是瞎編的,或是聯想到鬼滅之刃裡「火之呼吸」、「水之呼吸」等讓劍士威力大增的神奇呼吸……雖然以上情節是有誇張之處,但這真的不是作者們的胡編亂造,因為古代中國的道家秘術或是印度的瑜珈系統中,的確有許多呼吸的練習。
清明連假時跟念高中的兒子去看了新海誠的「鈴芽之旅」(真開心16歲男生還願意跟媽媽一起出門去看動畫電影耶),過程中有幾度眼眶含淚,尤其呈現311地震前的早晨,濱海城鎮中許多人從敞開的家門走出,家人們彼此道再見,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他們不知道這次道了再見後,可能就是死別,此生已沒有機會再見一面。
黑暗榮耀是一部「復仇爽片」,有點超現實,因為裡面「每一個壞人」都得到了報應。編劇似乎認為受害者只能透過「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方式來取得身心平衡,才能回到原點,重啟人生。在完美布局的戲劇裡,當然可行,但真實的世界中,能這樣如願嗎?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自卑到自信的默默轉變過程,透過努力學習與改變,最終成為受人喜愛和追求的人。作者鼓勵所有面臨類似困擾的人,無論年齡和時機,改變永遠不會太晚。努力和堅持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分享在寫作生涯中所遇到的不同困境和學習。文章以作者的親身經歷和反思為主,對於寫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提出了深刻的見解。
Thumbnail
看過我前面的文章的人,應該知道我正在著手出版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書。25歲出書?可能有人會覺得,應該我從小文筆就很好,很早就立志當文字工作者吧!也有人可能會想,這麼年輕,你有足夠的人生閱歷支撐,去寫完一本書嗎?
Thumbnail
前言: 當了媽媽以後才知道媽媽真的不簡單! 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也在教養自己的孩子同時會去重新面對一次自己的人生. 我的角色也很多重; 同時是女兒、妻子、孩子的媽媽、媳婦、姐姐與妹妹等, 同時扮演好這些角色的確不容易, 但我珍惜這些角色與身分. 因為如此, 我的人生與別人的人生當
Thumbnail
本書作者寫下提出媳婦辭職信後,所發生的事和做的決定,以過來人的經驗,給被綑綁於媳婦、妻子、母親角色裡的女性們一些建言。
Thumbnail
婦女節這個主題,讓我想起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我的母親。從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締結「母子」關係的契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自卑到自信的默默轉變過程,透過努力學習與改變,最終成為受人喜愛和追求的人。作者鼓勵所有面臨類似困擾的人,無論年齡和時機,改變永遠不會太晚。努力和堅持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分享在寫作生涯中所遇到的不同困境和學習。文章以作者的親身經歷和反思為主,對於寫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提出了深刻的見解。
Thumbnail
看過我前面的文章的人,應該知道我正在著手出版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書。25歲出書?可能有人會覺得,應該我從小文筆就很好,很早就立志當文字工作者吧!也有人可能會想,這麼年輕,你有足夠的人生閱歷支撐,去寫完一本書嗎?
Thumbnail
前言: 當了媽媽以後才知道媽媽真的不簡單! 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也在教養自己的孩子同時會去重新面對一次自己的人生. 我的角色也很多重; 同時是女兒、妻子、孩子的媽媽、媳婦、姐姐與妹妹等, 同時扮演好這些角色的確不容易, 但我珍惜這些角色與身分. 因為如此, 我的人生與別人的人生當
Thumbnail
本書作者寫下提出媳婦辭職信後,所發生的事和做的決定,以過來人的經驗,給被綑綁於媳婦、妻子、母親角色裡的女性們一些建言。
Thumbnail
婦女節這個主題,讓我想起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我的母親。從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締結「母子」關係的契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