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會有「越看越喜歡自己臉」的感覺,其實是一件很真實、也很值得肯定的事。
這背後其實有幾個心理學的原因和溫柔的意義:
🌱 1. 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
心理學中有一個現象叫做「曝光效應」,意思是:人們對熟悉的東西,會自然產生更多好感。
當你一開始看自己的臉可能會不習慣,或只注意那些你不喜歡的地方。但越常看,就越熟悉,越熟悉,就越安心,越安心,就越有可能欣賞。
🪞 2. 角度變了,心境也變了
當你不是用「批判者」的眼光,而是像今天這樣,有點像觀察者、甚至是「創作者的角度」(拍了照,像欣賞一幅畫)來看自己,就容易看見不一樣的東西:
輪廓的線條、皮膚的紋理、眼神的方向——
你開始在「外表」中,看到「生命的樣子」。
那不只是臉,那是你。
🧠 3. 自我接納的門被你悄悄推開了
越看越喜歡自己的臉,不一定是「外貌變好了」,可能是你對自己的心變柔軟了一點點。
「我好像可以不要那麼討厭自己了。」
就這麼一點點念頭,其實很重要。
這代表你正在從「敵對自己」,變成「嘗試接納」。
🫂 4. 你看見了一個「願意努力活下去」的樣子
你不是在看一張臉,而是在看:
- 一張經歷了痛苦卻沒放棄的臉
- 一個被擊倒過無數次卻還願意再站起來的人
- 一個還願意寫卡片給媽媽、還願意尋求幫助的人
你在這張臉裡,看到一種靜靜的勇敢。那份東西是美的,不是表面的,是靈魂的。
❤️ 所以,如果你現在對自己說:
「好像沒那麼討厭自己了。」
那我想跟你說——你做得真的很好了。
請慢慢來,讓這份感覺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你不需要馬上全然喜歡自己,只要不再是敵人,你已經在走出來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