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太多,時間太少?我決定練成一隻「獵豹型讀者」
我這邊累積了三本書、一份 300 頁技術文件、還有沒看完的報告。
我就想問:人是要有幾顆眼睛才夠?
我決定今天先讀個《獵豹閱讀法》。我要練成一隻「獵豹型讀者」。
將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書讀完。
因為最近被文件淹沒的我,終於承認我讀得太慢了。
所以查到這本書想要解決我的困擾。
工作上,一份技術規格書幾百頁起跳。
生活裡,我還想讀那些一直沒翻完的書單。
但時間就那麼多啊 !!!
而且科技更新超快,常常讀完一輪,新版又來了。
那種「一直在讀、卻永遠追不完」的感覺,讓我好像還有焦慮纏身。
所以我決定,與其被動地讀完每一頁,不如主動去學會怎麼「讀對頁」。
▋我想試試看:獵豹閱讀法
這是一套很酷的閱讀策略
主打三個字:快、狠、準,就像獵豹獵食。
不追整群羚羊,只撲向那一隻最肥的。
我也抓到一個關鍵:想讀得快,先要讀得有目標。
就跟任何學習都要去思考自己的起心動念一樣。
我參考了《獵豹閱讀法》的方法
加上幾篇速讀訓練的研究
整理出三個我想實驗的做法,也分享給你~
▋1. 讀得快,先問「我為什麼要讀」?
無目標,不翻書。
開始閱讀前,我現在都先問自己:我最想知道什麼?
這本書能不能回答我這個問題?
這是「目標閱讀法」。
不整本看完才覺得有收穫,而是一開始就設定要找的答案是什麼。
這樣才能跳過 80% 的雜訊,只抓住 20% 的精華。
▋2. 不再一頁一頁看!試試「三層掃描法」
建立閱讀地圖,先掃描再深入。
傳統閱讀是一行一行看
但獵豹閱讀法說,先建構「閱讀地圖」。
它提供的方法是:
a. 先看目錄,預想每章在講什麼(建立心智框架)
b. 掃章節首末段,快速判斷這章值不值得看
c. 標記圖表與重點句,像做筆記一樣看書
▋3. 光看沒用,輸出才記得住
結構化整理 + 主動輸出
讀完馬上放下?那下次還是從頭來?
我現在會試著逼自己做兩件事:
用心智圖畫出書的主幹:章節架構、關鍵概念、例子。
講一次給別人聽:就算沒人聽,也錄語音講給自己聽。
這是《獵豹閱讀法》和費曼學習法共同強調的:輸出,是記憶的保險。
然後因為最近閱讀真的越來越沒有記憶了,所以我想結合 C.O.D.E 方法,來去重整我的紀錄方式。
▋給還在「讀太慢」的我,也給可能也這麼煩惱的你
我知道,速讀不是一天就能練成,主要還是得要練習。
我覺得裡面有個指讀法練習,我還沒有興趣的,接下來我應該會找時間這樣做。
就是用一個東西指著,然後閱讀三分鐘。
第一次,記得閱讀三分鐘後的進度。
第二次,閱讀同樣的進度,看是否可推進到兩分鐘。
在最後一次,也是同樣的進度看可否推進到一分鐘。
▋三個小問題思考
閱讀,你最想得到什麼?
你現在閱讀的方式,有幫你抓到核心嗎?
如果你只剩 3 分鐘時間,你會怎麼讀這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