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用科學的角度探討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紀錄 可以增加對於習慣的敏感度

連續日更挑戰進度 13 / 21

平常上班路上我都會找個 Podcast 來聽,通常都是心理學類型或是說書類型,最近有聽到文森說書講到的一本書,想趁還記得的時候,對於這個的啟發想記錄一下,書名就叫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這是一本跟 ” 習慣 “ 相當有關連的書,套用我最近提到的 “ 我好壞 ” 概念,我想這兩者之間是可以有些關聯的。

我想要了解習慣的影響,想藉由人家對於 “ 習慣建立 “ 的分享,或是對於習慣養成的方法,來讓我不用花費太多力氣,就可以讓生活維持在一個成長的方向,

對於習慣 科學怎麼看

我聽文森解釋後,覺得這本書是用很科學的角度去解釋習慣,當中有提到什麼案例跟實驗。但我這邊想要簡單的總結我 Get 到的重點~ 掌握大腦習慣的傢伙名叫 - 基底核。可以跟基底核溝通的元素有三個,分別是提示、行為跟獎勵。

習慣建立三部曲

其實對我來說這對我過去研究的主題有夠像,我過去曾經是有研究過強化式學習的,不敢說自己是專家,但就大概是,能簽了跟很多間企業簽一堆保密協定的程度而已。簡單來說共同點就是,想要做什麼有什麼動作可選,以及是什麼獎勵

raw-image


但我從沒有連想過,這跟我現在所要建立的習慣會有關聯。我想要快速的點出 “ 提示 “ 的概念,

“ 提示 ” 可以是一種場合或是一種情緒或是一種動作,總是最好是個可以刺激感官的情境。應該不是所有人到圖書館就開始睡覺吧 ?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一早到公司,我的工作前儀式就會喝口咖啡,然後開始我的工作,若是要深度工作專心處理我覺得很需要思考的事情,我就會戴起耳機,這似乎就是慣性行為 ( 在廁所坐著的時候我會拿手機起來滑也是 )。至於獎勵,可能對我來說,擁有自己的時間就是一種獎勵,當然如果因為工作專注被人家得到肯定也是一種獎勵 ( 所以當同事的或是老闆的盡量給人稱讚跟肯定好不好啊~ )。

我記得裡面有個段落還有點出到一個我的痛處,” 習慣性拖延 “。我自己是遇到很煩很難的事情,我都會找一些簡單可以做到的事情逃避 ( 比如滑 IG ,臉書廢片 ),然後我就可以獲得稍稍逃避現實的快感 ( 一時逃避一時爽,一直逃避一直爽 )

然後我很明白養成習慣的不容易之處,因為以上三個動作,他非常需要仰賴長時間的重複。而已,剛開始改變的狀態一定會很不舒服,所以我才覺得一定要找一個很簡單的任務開始,然後再慢慢更進階。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因為公司停車場跟上班大樓有一段約十到十五分鐘的路程,本來很懶得走,後來變有的時候會有意識的讓自己快走,到現在,我是無意識的快走,然後還邊練英文口說。

最後快速回顧總結

  1. 再次分享 What-How-Why 的應用
  2. 掌握習慣主控台叫基底核,他有三個好朋友
  3. 要不斷跟基底核的好朋友打交道才容易建立習慣


P.S : 我這邊也有查到 Youtube 上也有分享,但跟我聽到 Podcase 不太一樣,如果有想要了聽看看科學視角談習慣的人,也可以去聽看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ylvia-avatar-img
2025/04/01
發現這是一本我買了卻還沒看的書🤣🤣🤣
Joker-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2
Sylvia 竟然!!!! 那當初怎麼會想要買 !!! 動機不曉得方不方便分享個~
avatar-img
Share-N-Do-U
25會員
91內容數
▋ 嗨,我是 Joker! 一個熱愛探索與分享的終身學習者, 同時也是個用文字記錄生活的觀察者。 育有一個可愛的兒子(我都叫他豆哥)。 正在用溫暖的文字分享想法以及經驗~ 常常用給予回饋的方式~~ 讓大家的影響力一起共鳴~
Share-N-Do-U的其他內容
2025/03/21
讓創作者持續創作的三個大秘密
2025/03/21
讓創作者持續創作的三個大秘密
2025/03/20
分享了開始創作的心路歷程,計畫透過日更挑戰專注於三個主題:學習心得、音樂賞析和實踐經驗分享。強調每個人都有獨特價值,可以從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出發,找到創作者的定位。
2025/03/20
分享了開始創作的心路歷程,計畫透過日更挑戰專注於三個主題:學習心得、音樂賞析和實踐經驗分享。強調每個人都有獨特價值,可以從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出發,找到創作者的定位。
2025/03/19
掌握 Prompt 技巧、成為真正的 AI 詠唱師,能幫助我們預防並化解生活中的諸多遺憾。這不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一種在數位時代提升生活品質的必要能力。
2025/03/19
掌握 Prompt 技巧、成為真正的 AI 詠唱師,能幫助我們預防並化解生活中的諸多遺憾。這不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一種在數位時代提升生活品質的必要能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書探討習慣對生活的影響,作者深入研究為何我們會習慣化,以及如何去習慣化。書中提到,休息可以降低對美好事物的習慣,創造更長久的歡樂。同時,破除低期望的束縛,對生活美好期待,可以為未來注入更多希望。最後,書籍鼓勵讀者參與同事的話題,選擇去習慣化那些負能量的話語,以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本書探討習慣對生活的影響,作者深入研究為何我們會習慣化,以及如何去習慣化。書中提到,休息可以降低對美好事物的習慣,創造更長久的歡樂。同時,破除低期望的束縛,對生活美好期待,可以為未來注入更多希望。最後,書籍鼓勵讀者參與同事的話題,選擇去習慣化那些負能量的話語,以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職場上,善用習慣的力量持續增值,本書分享習慣養成知識:心態的建立、瞭解大腦、打造習慣的祕訣。
Thumbnail
職場上,善用習慣的力量持續增值,本書分享習慣養成知識:心態的建立、瞭解大腦、打造習慣的祕訣。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習慣,是人們每一天生活的一部分,隨時隨地都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但是,卻很少有人來深究這其中的關係,今天是生存大師的第三期,我將來解析“習慣”,並且推薦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原子習慣”
Thumbnail
習慣,是人們每一天生活的一部分,隨時隨地都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但是,卻很少有人來深究這其中的關係,今天是生存大師的第三期,我將來解析“習慣”,並且推薦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原子習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