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影語言下的自白,那些年,我自己貼牢了「軟汫」的標籤
我曾經被一位路邊的算命師定義,他對著我媽說我個性「軟汫」。
📘 詞語解析|軟汫(nńg-tsiánn)
- 詞性:形容詞
- 語源語系:台灣閩南語
- 漢字寫法:「軟汫」
- 讀音:nńg-tsiánn
- 釋義:指一個人的個性軟弱、沒膽量、不敢表達主見。有時帶有一點輕蔑、責備的語氣。

當時我還在唸書,也沒有什麼算命、命理的經驗,但算命師那種語氣,對涉世未深的我來說,混著神秘和權威,像是來自天上的聲音。 我不懂反驳和判斷,也不敢懷疑,於是我就收下了這個詞,然後,把它蓋進了我的內在出生證明裡。
不過我得老實說,這個定義也悄悄影響了我日後看待人際關係的方式。當別人的命格被說「有想法、有主見」,而我卻被貼上「軟汫」的標籤,那種落差像是無形的地基,慢慢堆出了某種「我不如人」的潛台詞。
久而久之,我不只是覺得少部分人看不起我,潛意識裡也覺得大家可能都這麼想。
這是被定義過的創傷感受在說話。
但我也正在學習把它釐清:不是所有質疑都是攻擊,也不是所有建議都是貶低。
那年年紀還小的我,意識到,如果別人會看不起我,我就先看輕了自己,不掙扎,只求對我少一點撕裂。
從此,我開始學會「搶先否定自己」:
「我知道我很難相處啦」
「我這種星座,大家都不喜歡的啦」
「我很陰沉很封閉啦」
這不是自我揭露,這是我反射性在自保。我以為這樣就不會再被傷害了,但其實,是我正在自己打自己,至少我知道拳頭從哪裡來。
後來有一次,我跟我妹聊天,忘了我們談論到什麼,她聽見我說「我這幾個比例星座都超惹人厭」,她問我:「你為什麼要這樣講?你有考慮那些星座的人嗎?人家搞不好很喜歡自己的星座。」
我回她:「但我知道這幾個星座真的蠻機車的。」
她說:「那妳正念都白學了。」 我也立刻反駁:「正念又不是要我變得多正向,是要我看見自己的想法、覺察自己的情緒,而這些是我的感受啊!」
她沉默了一下。 然後說:「但也沒必要先貶低自己啊。」
這句話卡住我了。
是啊,我都沒發現,我早已習慣用「自我貶低」來鋪設安全地墊。
或許我不是真的討厭我自己,我只是從很小的時候就學會,如果我先承認我不好,那別人就不會來說我哪裡不好,即便說了,我也不會那麼痛。
這是一種防禦。似乎也是我一種長年練習下來的自我保命技能。
也許妹妹早就忘了,我們小時候一起被街頭算命的那天,算命師說她「很有主見、很有想法」,說我「軟汫」。
所以我看著她,很勇敢的走得遠,我想因為她喜歡那個定義吧。
但我被困住,因為我背著一個我認為很難聽的形容詞,一邊成長,一邊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這麼沒用。
我曾經以為,我沒有資格討喜,甚至不值得被喜歡。我也很擅長用「自嘲」來包裝那些自卑,裝成開得起玩笑的樣子,實際上心裡早就築起高牆。
但我開始練習了,不是練習如何不脆弱,而是練習脆弱也不需要演戲。
我不要再當那個搶先退場的人,不再總是先自我打折地說:「我這種人啦、我這種命啦、我這種星座啦……」
我想讓自己有機會站直,不是因為我已經變好,而是因為我不想再用語言打壓自己了。
我練習著、我用文字記錄著,提醒自己不要再否定自己。
從「軟汫」開始的那一場內在劇本,我現在,寫到這裡,打算把它重寫。
我現在不太喜歡算命,不是因為它不準,而是因為我曾經被它定義得太死。
我討厭那種「被上天決定我是誰」的感覺。但我現在懂了,我可以參考它、吸收它、理解它,但我不打算完全相信它。
因為,我可以選擇用我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我自己。
偶爾我還是會笑自己三分天蠍、三分射手、再加四分機車,但這次的笑,不是為了自保,是因為,我能帶著分寸、自主選擇地幽自己一默,不再拿它當盾牌,而是當作生活裡一點有趣的自白。
我是軟過,但我現在知道:軟,不代表壞;軟,也可以是一種誠實的堅強。
嗯,頗有挪吒經典台詞的風格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