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第一個浪頭:我嫉妒了

某天,我在滑手機的時候,看到一位朋友分享她出國的照片。她的文字寫著:「謝謝老公安排的驚喜旅行,還有一直疼我的公婆,我真的好幸福。」
我看著那一張張充滿笑容的照片,心裡突然升起了一個我不太想承認的情緒—嫉妒。
然後,很快地,我接著開始批評了自己:「你怎麼還停在原地?你是不是不夠好,才沒跟上人家?」這時,我才明白,我不是在嫉妒她的幸福,而是在她的幸福裡,感受到自己尚未被照顧的匱乏。
從情緒的旋渦裡,慢慢浮出水面
如果是以前的我,這樣的嫉妒會讓我悶上一整天。
但這一次,我選擇停下來。我問自己:「我在嫉妒?因為她分享她的生活?」
我沒有立刻否定自己的情緒,也不再責備自己不夠堅強。
而是慢慢覺察,為自己的情緒找一個被理解的出口。
她沒有錯,也沒有人有錯。
不反應,是一種自我照顧
我最近在閱讀《不反應的練習》這本書,書裡有個章節重心深深打動我
「不是事件讓你痛苦,而是你對事件的想法讓你痛苦。」
「不做多餘的判斷,也不要否定自己」
嫉妒本身並不是問題,而是對「自己不夠好」的那種自我否定,才讓我陷入沮喪。
當我願意停下來觀察,而不是立刻反應或逃避,我竟然發現我的心裡,好像比較平靜了。
這就是我正在學習的事:給情緒一個出口,也給自己一點慈悲。
留一個空白的片刻,讓愛可以在我的感受中流動
我們都會在某些時刻,被別人的光照得睜不開眼,甚至覺得有點刺眼。
但情緒沒有對錯,它只是提醒我們:有個地方,還沒被我們好好看見。
從這次經驗中,我學會了什麼是「不反應」,也學會怎麼對自己溫柔一點。
不反應,不是壓抑,而是一種理解自己的方式。 是在心裡留一個空間,讓愛與理解有機會進來我的感受中。
💌 如果你也曾這樣
如果你也曾在社群上,對某些幸福、快樂、成就感到刺眼;
如果你也曾因為比較而懷疑過自己的價值,那我想說:我懂你。

也許,我們都可以一起練習情緒的覺察,在情緒升起時,先不急著批判自己,也不急著防衛自己,
而是靜靜地,陪著自己呼吸,聽見心裡真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