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伊尹申誥于王曰:「嗚呼!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懷,懷于有仁。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天位艱哉!德惟治,否德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終始慎厥與,惟明明后。先王惟時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緒,尚監茲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無輕民事,惟難;無安厥位,惟危。慎終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于汝志,必求諸非道。嗚呼!弗慮胡獲?弗為胡成?一人元良,萬邦以貞。君罔以辯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2. 注釋
1. 天無親,克敬惟親:上天對人無偏愛,唯有敬德者才能得到天的親近。
2. 民罔常懷,懷于有仁:百姓沒有固定的歸向,只會歸向有仁德者。
3. 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神明不會長久享受祭祀,唯有誠心者才能得其享受。
4. 德惟治,否德亂:有德才可治理國家,無德則招致混亂。
5. 與治同道,罔不興:與正道相合,則無不興盛。
6. 與亂同事,罔不亡:與邪惡共事,則必定滅亡。
7. 慎厥與:謹慎所交之人。
8. 克配上帝:能夠配合上天的旨意。
9. 嗣有令緒:繼承了美好的基業。
10. 升高自下,陟遐自邇:登高從低處起,走遠從近處走,比喻做事須循序漸進。
11. 無輕民事,惟難;無安厥位,惟危:不要輕視民生政務,因為它很困難;不要安於君位,因為那是危險的。
12.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對你不合心意的話,若合乎正道,仍要接受。
13. 有言遜于汝志,必求諸非道:合你心意的話,若違背正道,也應排除。
14. 一人元良,萬邦以貞:君主若賢能正直,萬國才可安定。
15. 君罔以辯言亂舊政:君主不可以巧言破壞既有制度。
16. 臣罔以寵利居成功:臣子不可倚寵圖利、壟斷功勞。
17. 邦其永孚于休:這樣國家才能長久保有福祉。
3. 白話文
伊尹再度勸誡君王說:「唉!上天沒有私情,只有敬天行德者才能得到庇佑;百姓沒有恆常的歸向,只歸心於仁德之人;鬼神也不會長久接受虛偽之祭,唯有誠心者才得其享。天子的地位非常艱難,有德則治,無德則亂。與有德之人同行必興盛,與亂臣為伍必滅亡。從始至終應謹慎選擇同道之人,這才是賢明的君王之舉。先王當年勤於德行,才能配享上天;今王繼承了先王的美好基業,務必時時警惕。就如登高必從低處起步,走遠路必從近處開始。不要輕視民生政務,因為它極為困難;不要安逸於君位,因為這位置本身就是危險的。聽到不中聽的話,要看看它是否合於道理;聽到順耳的話,也要檢查是否違道。唉!若不深思熟慮,怎能有所收穫?若不努力作為,又怎能成功?君主若賢良正直,萬國才可安定。君王不可因辯才而破壞原有制度,臣子不可因寵信而壟斷功勞。如此,國家方能長久安泰,福祿不絕。」
4. 總結
本段伊尹以深切語言教誨君王,強調敬天愛民、慎德自省、謙虛受諫、守成有道,是治國安邦的重要指南。
啟示
敬天德厚者方可長治久安
施政需慎始敬終,不可安逸懈怠
君主應廣納諫言,拒絕阿諛
國治於德,亂由失德,須謹慎交友、守正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