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前半的人生,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能立即判斷眼前的事情,或是與他人競爭...。』
過去在學生時代,所處的環境,無疑是為了成績而競爭,目的為了參與所謂的"好學校"的賭局。
生活在1980年代的父母親,以"大家樂"或"賽馬"的心態,把賭注專注在下一代身上,全然的為"他們"好的生活而下了賭注。自己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積極的追逐成績而活;只能透過"漫畫"的媒介,滿足對現實的缺憾。
漫畫對我來說,就像進入"異世界"般的存在;異世界的冒險,對現實缺憾的自己來說,人生不一定得照著1980年代生活的上輩人所規劃的道路走,因為他們所規劃的"道路"已經沒有前進的必要。
就像自己仍然記得前世的"瀕死記憶",雖然不清楚前世的真實身分,
但唯一記得的記憶是—『是個男性』。
陣亡的當下,並沒有放下這一切;而是不甘心的轉世到名為"台灣"的島嶼。
轉世後的自己,投身在一個意識薄弱的女孩身上。
先天笨拙又遲緩的行為,根據佛家的說法:來自殺業。
想想也對,前世在戰場上陣亡的軍人,轉世後會以殘障的身軀活著。
『自己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積極的追逐成績而活』可能前世的自己曾經追逐過。
但最終以陣亡的姿態終結。
或許幸運地來到當世,為了學會"放下"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