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診間,來了一位年過九旬的阿嬤。
她坐在診間椅子上,有點福態的她,手握著拐杖,腰桿微微前傾,臉上沒有太多表情,但眉頭輕輕皺著,像是藏著什麼不好說的事。
她先安靜了幾秒,然後一開口,語氣卻出奇地直接:「醫生吶,我不怕你知道,我大便都會弄髒內褲⋯我老了啦⋯⋯」阿嬤語中沒有太多羞愧,也沒有太多抱怨,只是一種坦然接受的不安與無奈。
這樣的病人,我見過不少;這樣的困擾,卻不是常常有人願意說。
有些困擾,實在是太難說出口了。
尤其是當年紀漸長,身體逐漸不聽使喚,許多長輩會默默忍耐,不敢講、不想讓人知道,深怕成為家人的負擔。
慢慢地,出門的次數少了,朋友不聯絡了,連去市場都懶得了。人一旦不動、不說、不交流,老得就更快了。
我問她什麼時候開始的?多久會發生一次?有沒有先便意才漏出來?
阿嬤一一回答,偶爾語塞,還會低聲說:「醫生你不要笑我喔⋯」
我當然沒有笑。
這些看似難以啟齒的事,對我來說,是一個人真實生活的聲音。更何況,願意來看醫生、肯開口說出來,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她說,大概半年多了,常常弄髒內褲,有時候去廁所才發現原來已經大出來,也不敢出門。
「我女兒叫我去台北找她玩,我都不敢搭車⋯」
她從手提包緩緩拿出一張紙條,紙條是她女兒寫的,上面密密麻麻記著她的病史。
她還有三高,吃著好幾種西藥,常常頭暈、走路會喘,怕血糖高所以吃得很少。
「醫生吶,我不是懶得動,是身體跟不上了。」
她的氣色不好,雖然看起來福態,卻透著一種因缺乏運動而鬆垮的感覺。
我幫她把脈、看舌苔,按壓腹部做檢查。從中醫角度來看,像她這樣的狀況,多與脾腎陽虛有關。治療上不能只看大便失禁本身,更要調整氣機,從健脾補腎著手,讓腸道恢復功能,讓身體和生活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
她靜靜聽著,點點頭,然後輕聲補了一句:「其實是我女兒叫我來的。她上網查很久,看到醫生你的資料,就幫我掛號了,說這種情況不能再拖。」
我笑著說:「女兒很關心妳哦!雖然沒住在一起,但還是很了解妳的狀況,還特地上網幫妳找醫生。」
她嘴角微微揚起:「是啦,雖然她平常很愛唸我。」
我看了看她手上的紙條,密密麻麻的字跡,全是她女兒寫的。
寫她吃什麼藥,寫她最近幾次頭暈、沒胃口,寫她什麼時候開始走路喘,寫她不太敢出門。像流水帳,也像在交代什麼重要的事,怕誰沒記住似的。
這個週末剛好是母親節。
我不知道她女兒有沒有準備什麼禮物。但這張紙條,寫滿了媽媽的病史與藥物,像是以前抄聯絡簿那樣,一筆一劃不馬虎。
這張紙條,折得平平整整,放進媽媽的包包裡。
—
回診的時候,她笑著說:「現在都沒再弄髒內褲了,走路也比較不喘了喔!」
這樣的進步,對九十歲的她來說,是一種找回日常的踏實。
也提醒我:排泄,是身體最基本的表達,它的不穩定,往往也透露著整體機能的失衡。
從中醫角度來說,只要診斷對了,許多老年常見的小毛病,是可以一併調整、慢慢改善的。
前提是,有人願意說出口,也有人願意耐心傾聽。
* 本文涉及病人資訊部分均已改寫
* 非特定個案,請勿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