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的人是誰?家人,朋友,如果你有另一半,大概就是你的男女朋友,丈夫妻子,還有小孩,如果你像我,「沒有朋友」,大概就是一個人,除了家人除外。社會搞得如此分裂,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但責任不在心上,人際關係如此「錯綜複雜」,就像一張複雜的聯繫網,誰跟誰有瓜葛,誰跟誰有聯繫,只是私交,或是利益關係輸送而已,或是只是見面之緣那樣,攤開來看,比一張世界地圖還來得誇張,這樣的網絡,放在今日搞成這樣的分裂的世界,好像不關我們的事,或是彼此的事。
管他是沸騰時代還是分裂世界,海洋的垃圾仍在漂浮在海面上,冰川還是在融化,反正你也看不到,在自己的小宇宙中,你也不在乎。疫情結束了,對幾乎每一個人而言,口罩不重要,疫苗也不願繼續接種,回到以前的社會,但迎來的是大缺工時代,疫情,裁員多少人,要那些人回流,加上少子化,退休計劃被打亂等等因素,所以,沒人——只好回去找工作,年輕人看不到未來,房價太高買不起,存了再多錢,不如當個精緻窮好了!不婚不生,快樂直到這一生,整個青壯年,包括我,都覺得,樂觀實在不能當飯吃,但也必須當飯吃,不然,餓死怎麼辦?所以變成某種「惡性循環」,像我這樣四十歲以上的人不婚的人仍多數,甚至五十歲仍單身,孩子養不起,也教不起,不如就這樣吧?羨慕一家人和樂融融?那種日子,是快樂的負擔,還是痛苦的開始,不知道,後悔結婚嗎?我想,數字會說話(內政部離婚對數,或是聽彼此抱怨的夫妻佔多數,也有增加的趨勢)
不願意妥協,就繼續如此吧!這是鐵定的事實,分裂的社會是每一個人造成的趨勢,想要和平?想要如願以償?我不是要潑你冷水,而是每一個人不願意彼此妥協,溝通,放下某堅持,管它藍白合,管他政黨溝通,永遠都是在爭論不休,民進黨罵在野黨,在野黨罵執政黨,民主黨罵共和黨,保守派罵反對派,自由派罵右翼政府,罵來罵去,會出什麽「大事」?應該不用我說明,你應該明白吧?
你堅持你的,我堅持我的,這就是現今世界所造成的局面。光譜那麼極端,當然還會繼續極端,不用懷疑。別忘了,這條光譜有擴充的能力,切割每一條光譜,各種勢力的糾結,就像已經被扭曲成不知道——都以為還能擠出一滴水的毛巾一樣——看不道真正的未來——每一個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更光明的明天——現實就是,這條毛巾繼續扭轉,繼續曲解,順時鐘不對,就那逆時鐘,或是左邊是逆時鐘,右邊是順時鐘,或是相反都可以。
一條毛巾上的圖案已經被扭成看不出這到底是畢卡索的畫作,還是哪一個現實派的畫家風格一樣,如果上頭是世界地圖,早就零散,早就更加四分五裂到放棄回到原有的樣貌,繼續分裂,像是那邊的恆星,對比這邊的恆星,你在那邊,太遙遠,乾脆放棄尋找——那就你過你的,我過我的——這樣的生活,就是分裂一直持續到的現在。
我早就認為世界會分裂,不用等到聯合國秘書長說出那句話,因為我看得出來,那種所提倡的願景,老實說沒有意義,如果那真的有意義——就像自我激勵每次談得類似心得,早就在我身上發生奇蹟了,但我沒有,因為我真實明白,那些快樂——並不會真的有多快樂,願意讓我去停留。
如果你喜歡遊樂設施,我保證,快樂的時間很快,如果你喜歡旅行,我也保證,快樂的時光也很快,而如果你每天都在「旅行」,那我也保證,你沒有在享受旅行,而是在旅行中而旅行。如果每一個人都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我也保證這個社會應該會很享受自己的工作生活,但也沒有,不然社畜這個名詞不會出現,恨不得每天是真實的旅行,但也不會——就像我說的,如果這裡是天堂,我們為何沒有天天很快樂?
願你在夢裡安穩,願你在夢裡,一切願望實現。(很諷刺,不是嗎?)
期望三享生活是奢侈,但我們有這種享受奢侈的能力,否則百貨公司再怎麼不景氣,逛街人潮不會少,一樣有一定的人數,當我們想要某種渲染整個社會的整體能力,整個世界就是推波助瀾一種浪潮,那就是負(反)貧窮的一種染化能力會增加,不是我們愛買東西,而是東西實在太可愛,而是東西實在不享受不行,即使價格不允許。
買不起柏金包?中國精緻的山寨版也行,反正也看不出來,價格吸引人才是重點,沒有人整天觀察你手中的包包到底是假貨還是真貨,同樣的,球鞋太吸引人?仿冒的也行,反正做工不要太粗糙就可以,精品錶太迷人?反正也不會在乎那外觀到底是真鑽還是假鑽?你一身行頭,即使開著特斯拉或是法拉利,租來的也行,別人都把你當富二代。女生想要找高富帥,至少錢要多,結婚仍想要當貴婦,我看著已婚的女生,你真心想要陪老公吃苦?沒有人點頭願意說,「Yes!I do!」
一克拉的鑽戒比較打動人心,加上下跪,現代婚姻看上這點,卻不如日後每天爭吵到底又為了什麼而嫁給他?老婆抱怨老公不做家事,或是老公做家事的次數沒有老婆多,抱怨誰出錢多少,為了教育費,跟公婆吵,或是跟另一半吵,甚至做愛次數沒有達到雙方想要的歡愉。離婚的導火線到底是真正在乎什麼?為了一口氣?三觀「實在」太不合,忍無可忍,不願離婚,不想離婚,所有的抱怨的事情在這時候全盤托出,婚姻諮商有用嗎?雙方真的可以放下什麼,為了孩子也好?在孩子面前是父母,在孩子之後是各自往來的「朋友」?
這是每一個人的悲哀,也是事實。分裂的初端,在每一個人的利益點上,就像政治上的那一個黑點,容易碰水擴大,甚至染成整片污漬,洗不掉,也溶不了,這樣的擴張下,就是整個事件——在整個意義被無盡擴大之下,變成了我們內心中想要消除卻無法消除的一個轉戾點。你可以在乎,也可以不在乎,在乎的立場就是難受,不在乎的立場就是乾脆視而不見,反正,衣服髒了,不如就直接丟棄,或是當成家居服,或是當其他布料使用以行。我們的意義只要無盡去放大,在分裂的社會的初期,在被意義染上的同時,自然就被其他意義給取而代之,這就是加重意義。
夜晚很美,每一個人的眼前卻是前方的交通情況,即使你上方萬里無雲,還有天窗,或是沒有遮蔽物。整個世界在眼前的紅色燈火那樣的霧化之下的一片色彩,都容易視為同一個色彩渲染,意義的初端是被泛化成這樣的一片燈海通明,你又在乎到什麼?最喜歡的人是誰?有無順序?家人優先?還是另一半優先?還是自己為大?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如果真能夠感受到——一年之後,真是如此那樣活得興高采烈,如此最為深刻,最懂得感謝——上帝,真主阿拉?太陽神?或是你自己,與你身邊每一個還能對你表示尊重,還有點小幸運的那些人?
自由真好,你應該珍惜它,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想起這句話,因為自由是一種得來不易的一種價值主義,但它很容易被價值擴張化,就像濫用言論自由或是宗教自由那樣為目的的真實依歸一樣。政治會沾上邊,一點口水就會把言論自由黏得牢牢的,然後所有跟它(政治)相關的,又跑來沾上邊,以至於,所有跟政治有關的——幾乎都來了!
誰願意跟政治口水黏在一起?我們啊!這種強力膠水,想要擺脫還擺脫不了,黑箱作業,公開透明,私人聚會,隱私或是公開——好像就有兩邊不一樣的屏風在擋住之間的界線,但一點縫隙——就像換衣服那樣,深怕一點就走光,擔心隱私就是常常見到的裸體——這不是妨害風化或是大不了的事——而是在羞愧與內心恐懼之間的那條霧化又開明之間的不清楚界線。
〈赤裸的感覺〉大概說得很明白了,(我最近又寫回這個主題,你未來看得到)詳細的細節我就不闡述了。但在如此分分裂裂的現今世界,想要一點擁抱的感覺,恐怕得抱著自己先暖被的棉被還比較好,如果你像我沒有人陪我睡,或是幾乎都是一個人睡,或是分房睡,或許這樣比較適合現代人吧?他們說,這樣夫妻感情比較好,只是沒有分居或是離婚而已。當然,現代人的感情或許不受此類影響,看著寂寞來了怎麼辦,不如就這樣我們都寂寞地彼此看著眼前的「尤物」睡比較好吧?(尤物不一定指人,玩偶也行)
願你在夢裡安穩,願你在夢裡,一切願望實現。(很諷刺,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