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烏龜式:一次內在的冒險,與柔軟的相遇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有人說,某些瑜伽體式,不僅是身體上的開展,更像是一場內在的冒險。

烏龜式(Kurmasana),這體式乍看之下像是一隻正在縮殼沉思的烏龜,兩腿橫向展開、軀幹向前趴伏,手臂從大腿下方滑出,像是將一切交給地面,也將思緒收回。

這些日子來,我在不同的瑜伽課程中,意外完成了3次一字馬。說是「意外」,一點也不誇張。當下並不是用力撐開腿的費勁,而是經過一連串的暖身與開髖動作後,身體在某個瞬間突然「願意」了。它鬆動了、放下了、展開了。

特別是在完成烏龜式或青蛙式(這兩者都是經典的開髖動作)之後,身體彷彿自然找到了前彎的軌道。雖然腿開的幅度還有進步空間,停留時間也不算長,但那個「順其自然」的感覺,卻是我最驚喜的發現。


烏龜式:不只是開髖,它更像是一場慢舞

烏龜式屬於進階級體式,它對於髖關節的開展與背部的延展有相當高的要求。但這也正是它的美妙之處——當我們願意給予身體充分的準備,它就會回以一種柔軟的回應。

這個體式不僅能改善上半身痠痛,提升下半身的柔軟度,更被認為能活化腹部器官,釋放深層的情緒壓力。當你真正進入體式的核心,彷彿身心都在對話,靜默卻深刻。(一開始痛的感受很深刻)


開髖的鑰匙:兩部影片,記憶身體的可能性

為了更扎實地記住烏龜式所需的開髖暖身,我在網路找了兩部影片,成為我課後的復習。這不只是「看影片做瑜伽」,更是加強自己的記憶,以便能在後續的課程,更加順利的完成。

  1. 影片一:
     這部影片有條不紊地帶你從基本動作進入深層開髖,節奏穩定,非常適合由伸展一步步進入烏龜式的身體啟動。
  2. 影片二:
     這支影片能幫助你找到手臂與腿部之間更靈活的路徑。教學者細緻拆解每個步驟,尤其是先做了日晷式,讓你更容易進入體式的核心。

練瑜伽久了會發現,身體不是用來征服的,而是用來傾聽的。烏龜式讓我更懂得什麼是「慢慢來,其實比較快」。

每一次趴伏於地,每一次手臂往外延伸的過程,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放手。原來,我們的柔軟,不只來自筋骨的伸展,更來自那份願意等待、願意信任的心。我很高興我居然做到了,而且也很順利由烏龜式轉換成橫叉。


筆記: 「柔軟不是逃避,而是讓自己多一點彈性去擁抱世界。」*


影片一


影片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力力的沙龍
25會員
1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瑜珈老師說:「牙齒放鬆。」 英雄式跨步,眼神凝向手指尖,吸氣開胸,鋪設一張無形的網,吐氣魂繞山河。
Thumbnail
瑜珈老師說:「牙齒放鬆。」 英雄式跨步,眼神凝向手指尖,吸氣開胸,鋪設一張無形的網,吐氣魂繞山河。
Thumbnail
在瑜伽練習中的成長與體會,從初級到中階練習者的心路歷程,紀錄當下的感受,練身也練心。
Thumbnail
在瑜伽練習中的成長與體會,從初級到中階練習者的心路歷程,紀錄當下的感受,練身也練心。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瑜珈師資培訓班」,最近超熱門的課程。   其實我有自己練瑜珈及健身運動,平時會上空中瑜珈和皮拉提斯,主要是怕自己在練習時體位不正確,透過老師的指導就可以加深自己的練習。但我有時會想,運動不是應該要自己先喜歡才會一直努力精進嗎?  瑜珈師資培訓班,曾經有想過但礙於自己很多體位不精進再加上費用也
Thumbnail
「瑜珈師資培訓班」,最近超熱門的課程。   其實我有自己練瑜珈及健身運動,平時會上空中瑜珈和皮拉提斯,主要是怕自己在練習時體位不正確,透過老師的指導就可以加深自己的練習。但我有時會想,運動不是應該要自己先喜歡才會一直努力精進嗎?  瑜珈師資培訓班,曾經有想過但礙於自己很多體位不精進再加上費用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