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生成式 AI 時代的極簡創業:專注盈利優先、不追逐獨角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7 分鐘

Hi 我是 VK~

過去我們在〈智慧手錶先驅 Pebble:從募資爆紅、被收購,到如今重新復活〉有穿插介紹到《極簡創業家》書中的一些概念。

一直想找個時間好好介紹這本書,《極簡創業家》是建立在 Sahil Lavingia 曾寫過一篇爆紅文章〈Reflecting on My Failure to Build a Billion-Dollar Company〉,他把從信心滿滿追逐獨角獸,到放棄這條路、選擇極簡創業的所有體悟都寫在裡面。

極簡創業並不是新想法,某程度很接近 Bootstrapping 的公司,這單字直譯是「靴子的鞋帶」,延伸有「自助、不求人」意涵,簡單來說就是在財務上不求人,不跟投資人募資。在十年多前 Mr.Jamie 也討論過這類創業模式。

現在想把這本書拿出來討論的主要原因是:隨著生成式 AI 的出現和進步,Vibe coding 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輕鬆,一個人只要有電腦、會用 AI,幾乎能快速打造出一個產品。在這樣的脈絡下也讓我想像未來公司型態上會有哪些變化?除了獨角獸之外,還有其他可行的選項嗎?

或許極簡創業/ Bootstrapping 可能是一種答案。一家公司最多可能不到 10 個人,有個穩定的商業模式,賺到還不錯的收入。(這是我心目中蠻喜歡也認為很理想的公司型態)

在這期內容會有:

  • 為什麼選擇放棄追逐獨角獸?決定踏上極簡創業?
  • 極簡創業的核心理念:專注「盈利優先」而非「不計代價成長」
  • 從社群出發:如何選對問題、找到真正有熱情的用戶群體🔒
  • 盡可能少地開發:如何從手動流程開始,建構 MVP🔒
  • 為什麼先做好銷售而非追求爆炸式成長更重要?🔒
  • 「忠於自我」行銷:吸引對的人,而非所有的人🔒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為什麼選擇放棄追逐獨角獸?決定踏上極簡創業?

一開始會知道 Sahil Lavingia,是先看過他那篇廣為流傳的文章:〈Reflecting on My Failure to Build a Billion-Dollar Company〉(反思我未能打造十億美元公司的失敗)。

在文中,他坦誠地分享 Gumroad 早期,如何在 VC 的期望下追求高速成長,最終卻面臨裁員和困境的經歷。那段時間,他關掉辦公室,縮小團隊,親力親為處理許多事務,甚至一度將公司規模縮小到只剩他一人。

但正是這個看似的「失敗」,讓他重新思考創業的本質。他發現即使公司規模變小,Gumroad 依然盈利,而且能為許多創作者創造價值。

他的「失敗」,反而是讓他回歸創業初心的契機:放棄追逐成為獨角獸,轉向成為極簡創業家。

Lavingia 在 19 歲加入 Pinterest 成為第二號員工,但在 2011 年,在股票完全歸屬前就離開。他想要打造自己的十億美元公司,花一個週末打造了 Gumroad 的原型,這是一個幫助創作者在線上銷售產品的工具。基本上不需要複雜的設置,不需要精緻的店面,只需要一個供客戶付款的連結,你就開始做生意。

第一天有超過五萬人造訪這網站,從著名的矽谷投資者那裡籌集超過 800 萬美元,建立世界級的團隊,從 Stripe、Yelp 和 Amazon 等公司招募人才,打造世界級的產品。這都讓 Lavingia 認為他們正在踏上成為獨角獸的路途。

但現實卻給了他一記重擊。

2015 年 10 月,在燒完 1000 萬美元後,Gumroad 難以再快速成長,無法籌集更多資金。Lavingia 不得不裁掉四分之三的員工,包括許多好朋友。雖然 Gumroad 仍在運營,但他卻覺得自己非常失敗。

在接下來幾年的時間裡,Lavingia 意識到問題不在於 Gumroad,問題在於他自己。開始看到另一種可能性。他發現許多創作者正在使用 Gumroad 來建立自己的創意企業,靠著銷售課程、電子書和軟體來支付房貸或子女的大學基金等。

這一刻他發現他過於關注那個難以捉摸的獨角獸,無法看到眼前這個蓬勃發展的企業,「Gumroad 對創投業者來說可能是筆糟糕投資,但對客戶來說仍然是一家出色的公司。」

重新投入 Gumroad 後,他專注於為創作者創造更多價值(主要是打造更好的產品)。這個策略奏效:2020 年 Gumroad 向創作者發了超過 1.4 億美元,比上一年成長 87%,同時保持盈利。Gumroad 有擁有超過 48 名分佈在全球各地的員工,每個月有超過兩萬名創作者在平台上銷售自己的作品,不靠廣告、不靠創投資金,而是靠著解決真實問題、為創作者創造價值。

無論是他爆紅的文章或是《極簡創業家》一書,都挑戰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創業假設,提出一系列更為務實的原則。在這期內容中我會挑出我認為相對重要,而且也能在一些科技新創中看見符合這類概念:

  • 盈利優先 (Profitability First):這是整本書最核心,也與追逐獨角獸最衝突的地方。Lavingia 強調,利潤不是成長後的自然結果,而是在創業早期就必須刻意追求的目標。盈利能力是初期就該盡力追求的北極星指標,它是一家公司的氧氣,它賦予你「無限的跑道」(infinite runway),讓你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前進。
  • 從社群開始 (Start with Community): 在想到產品點子之前,先找到一群你真正關心、願意為他們解決問題的「人」。與其大海撈針地去尋找用戶,不如深入一個你已經了解、或願意投入時間去了解的社群。這也呼應《一個週末!打造千萬事業》裡 Noah Kagan 說的,先找到願意為你的解決方案付錢的客戶,驗證了再說。
  • 盡可能少地構建 (Build as Little as Possible):在驗證想法階段,不要投入過多資源。先從最簡單的 MVP (最小可行產品) 做起,甚至可以先用手動流程來服務客戶,驗證這個流程是否真正為客戶創造了價值。
  • 忠於自我行銷 (Market by Being You): 最好的行銷不是靠廣告或噱頭,而是真實的你和你產品的故事。透過分享你的旅程、學習和價值觀,去吸引那些與你產生共鳴的人。這和前幾期聊《納瓦爾寶典》把自己產品化有類似概念,主動在社群中分享你打造產品的過程或學習,總會吸引到對你和你的產品有興趣的人。
  • 打造你想住進去的房子 (Build the House You Want to Live In):你的企業應該反映你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而是打造一個你樂在其中、並且能與你理想生活協調的企業。這概念很接近「以終為始」,創業是手段,不是目的。想清楚你最終想過怎樣的生活,再回頭設計你的創業路徑。
 Sahil Lavingia

Sahil Lavingia

為什麼「盈利優先」是極簡創業的北極星指標?

「盈利是極簡創業的核心」,幾年前第一次看《極簡創業家》時,不是很理解為什麼 Lavingia 特別強調這點?

畢竟我們常聽到的百億獨角獸,都是投資人給創業團隊一筆巨大的錢,期待你快速成長,最終透過 IPO 或被收購的方式讓他們獲得高倍回報。與其說盈利優先,這類模式更鼓勵成長優先。,有時候甚至是以犧牲利潤為代價的成長。

但 Lavingia 認為,這種模式並不適合所有人,甚至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是危險的。如果你習慣了燒錢,一旦沒有資金後援,公司可能就瞬間崩潰。這就像是依賴外部力量來取得成功,當他們拔掉插頭,你就沒有電了,即便備用發電機可以撐上一段時間,但最終也會耗盡。

相反地,企業從一開始就盈利,會讓人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自由。這也就能按照自己的步調發展,可以專注於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品質,而不是時刻擔心下一輪融資的問題。這也會給創業者「有盈利的自信」(Profitable Confidence)。

當你知道自己的企業能賺錢養活自己,你就有底氣去嘗試那些不確定是否會立即帶來高回報的創新,因為你有時間和空間去試錯。這點在許多 Bootstrapping 的企業中尤其明顯。

隨著寫了這麼多家公司後,也慢慢可以理解《極簡創業家》想說的,公司經營沒有標準答案,有些題目很難變成獨角獸、不會受到創投青睞,但可以靠著一群快樂的使用者變成能養得起小團隊、讓大家過得算有餘裕的公司。

這就需要說到我蠻喜歡的稍後閱讀產品 Readwise,他們一開始就決定要採取 Bootstrapping,兩位共同創辦人 Daniel Doyon 和 Tristan Homsi 提到,當時為什麼他們這樣決定:「對 VC 而言,(閱讀應用程式)和社群媒體或交通相比,非小說類電子書市場並不是很有吸引力。當時,他們預估美國市場的目標使用者大約數十萬。對 VC 而言這市場太小了。」

比起用未來利潤作為募資的交換,Readwise 想要建立一群快樂的使用者們,他們從 2018 年成立到現在有一小群穩定的用戶(我也是其中之一)。或許稱不上主流的爆紅產品,但能靠小眾使用者的訂閱費用,走到現在、養起一支約十人的團隊,也能呼應 Lavingia 說的:盈利優先。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50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VK科技閱讀時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K科技閱讀時間
28.2K會員
86內容數
Hi,我是 VK~ 好奇科技發展、想看懂科技趨勢和新創的眉角。決定每週記錄下那些我感興趣、還看不懂的事。這裡會聊很多科技公司、新創,他們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VK科技閱讀時間的其他內容
2025/05/05
Hi 我是 VK~ 前幾週,看到前 Social Capital 合夥人,現為 Shopify 的產品總監 Alex Danco 寫了一篇〈Scarcity and Abundance in 2025〉的文章。這是他早期在 2019 年間,寫過一系列討論稀缺與豐盛的文章《Understanding
Thumbnail
2025/05/05
Hi 我是 VK~ 前幾週,看到前 Social Capital 合夥人,現為 Shopify 的產品總監 Alex Danco 寫了一篇〈Scarcity and Abundance in 2025〉的文章。這是他早期在 2019 年間,寫過一系列討論稀缺與豐盛的文章《Understanding
Thumbnail
2025/03/24
Hi 我是 VK~ 一直都蠻想再寫 Naval Ravikant 和《納瓦爾寶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想法和共鳴可以再加入。但一年多前寫過了,想說再寫讀者可能會覺得有點膩(或我是不是沒有新梗了)。直到上週看到 Vincent 分享科技趨勢家 Kevin Kelly 幾年前寫的書《Excelle
Thumbnail
2025/03/24
Hi 我是 VK~ 一直都蠻想再寫 Naval Ravikant 和《納瓦爾寶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想法和共鳴可以再加入。但一年多前寫過了,想說再寫讀者可能會覺得有點膩(或我是不是沒有新梗了)。直到上週看到 Vincent 分享科技趨勢家 Kevin Kelly 幾年前寫的書《Excelle
Thumbnail
2025/03/03
Hi 我是 VK~ 過去介紹過幾次科技公司共同創辦人的傳記,有創辦人自己寫的《張忠謀自傳》,或是很不像自傳體的《創建之道》,或是請傳記作家 Walter Isaacson 幫忙撰寫的《馬斯克傳》都討論過。隨著介紹的次數越多,也深深感受到這些故事背後極具獨特、難以複製的特性。 大概在半年到一年前,
Thumbnail
2025/03/03
Hi 我是 VK~ 過去介紹過幾次科技公司共同創辦人的傳記,有創辦人自己寫的《張忠謀自傳》,或是很不像自傳體的《創建之道》,或是請傳記作家 Walter Isaacson 幫忙撰寫的《馬斯克傳》都討論過。隨著介紹的次數越多,也深深感受到這些故事背後極具獨特、難以複製的特性。 大概在半年到一年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極簡商業課》為了讓你在60天內學會10項關鍵商業技能。在書中,作者提到當你一心成為良好的投資標的,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資。文章分享了將自己視為可獲利產品的轉變,及對於提升自己商業價值的想法。
Thumbnail
《極簡商業課》為了讓你在60天內學會10項關鍵商業技能。在書中,作者提到當你一心成為良好的投資標的,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資。文章分享了將自己視為可獲利產品的轉變,及對於提升自己商業價值的想法。
Thumbnail
大家總愛看創業成功的故事,因為這樣的故事激勵人心,充滿希望與光明。但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卻少有人願意提及創業失敗的教訓。然而,這些跌倒的經歷,正是我們應該注意和警惕的地方。 創業路上,不是每一步都能走得順利。跌倒,往往是因為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細節。
Thumbnail
大家總愛看創業成功的故事,因為這樣的故事激勵人心,充滿希望與光明。但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卻少有人願意提及創業失敗的教訓。然而,這些跌倒的經歷,正是我們應該注意和警惕的地方。 創業路上,不是每一步都能走得順利。跌倒,往往是因為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細節。
Thumbnail
追風科技執行長蘇彥彰 William 在本週的創創早餐會中,分享了追風科技的創業起源,以及自己過往參與創業比賽的經驗。創創早餐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
Thumbnail
追風科技執行長蘇彥彰 William 在本週的創創早餐會中,分享了追風科技的創業起源,以及自己過往參與創業比賽的經驗。創創早餐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
Thumbnail
★願意多方嘗試、累積多重專業、能策略思考才是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Thumbnail
★願意多方嘗試、累積多重專業、能策略思考才是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創業過程中,如何運用審時度勢的思維來達成自己的目標。論述了面對環境的狀況時,如何觀察輿論與風向,並在適當的時機與合適的人合作,做出正確的事情,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同時也提及了避免走捷徑,堅守原則,並散播正確的價值觀,影響身邊的人。最後以赤壁之戰的故事做結尾,總結了審時度勢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創業過程中,如何運用審時度勢的思維來達成自己的目標。論述了面對環境的狀況時,如何觀察輿論與風向,並在適當的時機與合適的人合作,做出正確的事情,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同時也提及了避免走捷徑,堅守原則,並散播正確的價值觀,影響身邊的人。最後以赤壁之戰的故事做結尾,總結了審時度勢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本書對打算創業的人會很有幫助。不過我目前沒有要創業,所以只筆記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Thumbnail
這本書對打算創業的人會很有幫助。不過我目前沒有要創業,所以只筆記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