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寶寶吉拉科技日報 🦖 | 2025年5月15日
歡迎閱讀今天的科技日報!我們為您整理了全球最新的科技動態,涵蓋貿易政策、自動駕駛技術、能源市場、核融合突破、AI發展趨勢、股市表現、遊戲創新、企業動態等熱門話題。以下是詳細報導:
美中關稅戰休兵90天,特斯拉Cybercab與Semi產線重啟
摘要: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緩解,雙方同意暫停互加關稅90天,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25%降至30%。特斯拉因此恢復從中國進口零件,預計本月底重啟Cybercab與Semi的美國產線。原先因145%高關稅,特斯拉曾暫停進口,影響其原定10月試產、2026年量產的計畫。
詳情:根據路透社報導,美中於5月12日發表「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大幅降低至10%,加上先前因芬太尼問題的20%關稅,總稅率為30%。中國也將對美關稅從125%降至10%。此舉讓特斯拉得以恢復從中國進口零件,推動Cybercab純電自駕車與Semi電動卡車的生產。然而,川普政策的反覆性讓未來充滿變數,企業仍需謹慎應對。特斯拉Robotaxi即將上線,但無人駕駛測試尚未完成
摘要:特斯拉預計6月在德州奧斯汀推出Robotaxi無人計程車服務,初期僅用10~20輛Model Y,提供有限服務,並透過遠端監控確保安全。然而,至今特斯拉尚未進行無安全駕駛員的道路測試,與Waymo等競爭對手的成熟測試流程相比,進展令人擔憂。
詳情:特斯拉的Robotaxi計畫備受關注,但其準備工作似乎不足。馬斯克強調6月將推出類似Uber的無人駕駛服務,初期僅限奧斯汀周邊,並與當地急救單位合作制定緊急方案。然而,測試階段始終有安全駕駛員隨車,與Waymo先進行6個月有安全駕駛測試、再6個月無人測試的流程形成對比。市場擔憂特斯拉難以如期實現完全無人駕駛,恐影響其「讓車子自己賺錢」的願景。
油價長期下跌,俄羅斯經濟承壓或促停戰
摘要:全球油價持續下跌,布倫特原油價格勉強維持在60美元/桶,俄羅斯烏拉爾原油跌至55美元/桶。世界銀行預測2025年能源價格將下跌17%,俄羅斯石油收入預計減少至1,017億美元,經濟壓力可能迫使俄羅斯於2025年結束烏克蘭戰爭。
詳情:油價下跌源於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與貿易戰影響,布倫特原油今年均價預計僅64美元,2026年可能跌至60美元。俄羅斯財政部下調石油收入預期,預算赤字佔GDP比重從0.5%升至1.7%。專家認為,長期低油價可能耗盡俄羅斯流動儲備(已從1,170億美元降至310億美元),進而增加停戰意願,成為遏制戰爭的重要經濟因素。
核融合技術突破:新方法加速仿星器設計
摘要: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等研究團隊開發出基於對稱理論的新方法,解決仿星器核融合裝置設計中高能粒子洩漏問題,使設計速度提升10倍且不失精度。這項突破不僅改善仿星器設計,也能優化托卡馬克裝置,推動可控核融合技術更接近現實。
詳情:可控核融合的挑戰在於穩定約束高能粒子,傳統仿星器設計因磁場「洞」問題需大量運算調整。新方法利用對稱理論精確預測磁場間隙,無需繁瑣計算,大幅提升效率。此外,這一方法也適用於托卡馬克裝置,幫助減少失控電子對反應器壁的損壞,為核融合技術開闢新路徑。
AI技術集中加劇全球不平等,聯合國報告示警
摘要:聯合國報告指出,AI產業資源與技術集中於北美與西歐的科技巨頭,影響全球40%的工作。發展中國家因數位基礎設施不足難以參與AI發展,中小企業也因資金與技術限制無法轉型,加劇經濟與社會不平等。
詳情:AI核心資源如晶片、數據與人才集中在少數大國與企業手中,全球南方地區因缺乏高速網路與運算資源,難以部署AI技術。聯合國建議透過政策支持、教育普及與技術轉移解決問題。例如,AWS於2025年初在台灣設立亞太(台北)區域,協助當地企業提升數位能力。報告強調需建立跨國合作框架,確保AI利益公平分配,避免加深全球鴻溝。
台積電股價重登1,000元,市值達25.93兆元
摘要:台積電股價今日重返1,000元大關,市值攀升至新台幣25.93兆元,創2個月新高。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台積電ADR也小幅上揚0.4%。台積電技術論壇揭示A14製程技術,預計2028年量產。
詳情:受惠於AI晶片需求成長,台積電股價表現強勁,今日上漲1元,貢獻大盤約8點。美國市場方面,輝達與AMD股價均上漲逾4%,帶動半導體板塊走強。台積電在台灣技術論壇上介紹A14先進製程技術,並展示高效能運算與汽車等應用,顯示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領先地位。
全球首款AI多人遊戲Multiverse問世,開源共享
摘要:以色列Enigma Labs推出全球首款AI生成多人遊戲Multiverse,實現雙人即時互動與視角同步。該遊戲由AI模型即時生成畫面,無需預設劇本,並已全面開源,程式碼與資料集上架GitHub與Hugging Face,成本僅1,500美元。
詳情:Multiverse解決了AI遊戲中多視角一致性問題,透過通道軸堆疊技術,將雙人畫面整合處理,確保同步無延遲。團隊利用Gran Turismo 4資料集訓練模型,採用稀疏採樣與課程式學習,捕捉長達15秒的互動邏輯。Hugging Face CEO讚其為創新典範,未來或將推動玩家與AI共創的動態虛擬世界。
美國關稅政策底線10%,目標減少貿易逆差
摘要:美國貿易代表宣布10%為關稅底線,與英國達成協議,英國汽車與飛機零件獲部分豁免。美國旨在透過關稅減少貿易逆差並促進國內生產,但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引發企業擔憂,專家警告可能導致滯脹。
詳情:美國與日本談判破局後,與英國達成協議,顯示10%為關稅最終目標,旨在讓供應鏈更具彈性並減少逆差。美國將繼續對鋼鐵、汽車等徵收產業關稅,並計劃與韓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協商。然而,川普政策的反覆性被比喻為「壞掉的紅綠燈」,可能導致進口癱瘓與政策失誤,影響全球貿易秩序。
微軟裁員6,000人,聚焦組織靈活性與AI發展
摘要:微軟宣布裁減全球3%員工,約6,000人,主要針對中階管理層,以削減開支並提升組織靈活性。此次裁員為2023年來最大規模,微軟強調將持續投資AI技術,如Copilot聊天機器人。
詳情:微軟在總部雷德蒙已裁減1,985個職位,其中1,510人為辦公室員工。今年為第二輪裁員,1月已裁員不到1%。財務長胡德表示,裁員旨在打造高績效團隊,應對市場變化。微軟近年大力投入AI,向OpenAI投資數十億美元,AI成為其成長核心,但未明確提及AI在此次裁員中的作用。
Robotaxi商業化挑戰:特斯拉加入競爭
摘要:特斯拉6月將在奧斯汀推出Robotaxi服務,但與Waymo等競爭對手相比,商業化仍面臨成本、法規與信任三大挑戰。Robotaxi產業普遍虧損,馬斯克對盈利前景樂觀,但高層質疑其可行性。
詳情:Robotaxi成本高昂,Waymo改裝車成本達10萬至20萬美元,且運維費用增加資金壓力。法規方面,中國與美國均缺乏統一自駕法律,影響商業運營。信任度上,中國民眾對自駕車接受度高,但美國民眾因事故頻發信心下降。馬斯克將Robotaxi視為特斯拉未來核心,但其盈利模式仍需突破規模與效率瓶頸。
未來科技趨勢展望
- 自動駕駛與AI應用加速:特斯拉Robotaxi與Multiverse遊戲顯示AI在交通與娛樂領域的應用潛力,但技術成熟度與商業化仍需突破。未來,AI驅動的動態環境可能改變人類與技術的互動模式。
- 能源轉型與地緣政治影響:油價長期下跌與核融合技術突破預示能源市場的深刻變革,低油價或影響地緣政治穩定,而核融合進展可能加速清潔能源普及。
- 全球不平等與數位鴻溝挑戰:AI技術集中加劇不平等,未來需更多國際合作與政策支持,確保技術紅利公平分配,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與中小企業的參與。
- 貿易政策與供應鏈重塑:美中關稅緩和與美國10%關稅底線反映全球供應鏈調整趨勢,企業需適應政策不確定性,半導體等關鍵產業將持續受益於AI需求成長。
以上是今日科技日報的完整內容,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