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這一種教你如何進步、釋放潛力的書籍時,很怕會是老生常談,尤其許多書籍都會以"xx商學院教授帶你進步"之類的詞語,以為看了人生就會不一樣,從此走上康莊大道。而這本書我看完之後最大的心得就是:原來一切還不晚,我還有機會釋放我的潛能啊!
這是一本由華頓商學院教授,藉由一系列社會科學研究以及數據分析,教導大眾持續進步、精益求精,然後在某一刻會跑贏那些天賦異稟天才。想要釋放你的潛能,作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品格,品格不是一種意志和行為,而是可以習得的能力,讓你學會按照自己的原則生活。而想要有品格,就要了解有哪些品格技能需要學習; 然後建構一個框架,在你即使想怠惰時能幫助你維持動力; 最後擴大的如何打照一個環境還培養釋放潛能的機會。
所謂的品格,不是我們的個性。個性是你思考、感受、行動的能力,而品格是你如何讓價值觀凌駕於本能的能力。對品格真正的考驗在於,事情發展不利於你時,你是否能堅持這些價值觀。如果個性是你日常展現的反應,那品格就是在逆境中的表現。
第一個品格能力就是要接受不適感。你聽過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怕丟臉,勇於開口,講錯了反而容易記取教訓,而所有的學習都是如此,努力克服一開始的不適感後即會快速成長。所以學習去犯錯,跳脫安逸的環境,大膽地豁出去。
第二個能力就是要有吸收與適應的能力(進化論),我很喜歡作者用真實的例子比喻。在五億年前地球受到自然重創,火山噴發,進入冰河期,約有3/4的物種死亡,然而有一種物種不僅倖存還蓬勃發展。海綿身體柔軟多孔,卻有耐用的骨骼結構。當海綿貝自然或掠食者破壞時,可以靠留下的部位再生,這種吸收、適應的能力使海綿可以生長與繁衍,也是人類應該具備的能力之一。
吸收力是辨識、融會貫通應用新資訊的能力,這和你是否主動尋求知識以及追求的目標是自我滿足還是促進成長有關。如果被動且追求自我滿足,就好像活在保護泡泡裡,不追求新知也害怕得到負面回饋; 只有主動且追求成長,才能變成海綿,主動強化自己並接受批評指教。
最後一個品格能力,是要接受瑕疵。作者說安藤忠雄是唯一贏得建築界四大獎的建築師,而他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以有限的預算,充分利用空間,能做到這點是因為他徹底拒絕完美主義。對他來說,他寧可犧牲舒適性,以耐用與造型為優先考量。如果是一名完美主義者,他們常常糾結在無關緊要的細節、迴避困難的任務,同時還會因為犯錯而自責不已,結果就是成長緩慢,甚至無法習得新技能。作者舉出自身學習跳水時,一開始會因會完美注意專注在小細節,比如說消除入水時濺起的小水花,而忽略更嚴重的問題 - 那了無生氣的垂直起跳能力。之後教練為他明定一些有挑戰性的明確目標,把目標訂在他的極限邊緣,像是基本的轉體動作要做到80分,但複雜一點的轉體只要60分及格就好...等。重點就是把標準設高但不要追求完美。
有沒有覺得,作者提出的三格品格能力,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老生常談。下一篇我們就來講講要如何建構一個框架幫助你維持成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