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奧卡姆剃刀與簡潔真理的誘惑
奧卡姆剃刀不是真剃刀而是把哲學工具。在近代過於理性的主義思潮中猶如一支殺氣騰騰的光刃,其鋒利、閃亮的寒光具有俐落穿透萬象之力。這把剃刀的原始精神來自14世紀英國修道士與哲學家威廉·奧卡姆(William of Ockham)。他主張:「凡事無需多設,勿增實體」(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beyond necessity)(注1)。換成白話來說:就叫做「不要畫蛇添足」。科學的本質是在發現問題後解決問題而非製造問題,如果可以搭車到鄰近的村子就大可不需要搭飛機去。
奧卡姆其人與其刃
奧卡姆生於神學盛行的年代,當時的宗教主張萬物皆為神之安排,一切皆為神的旨意。然而,哲人們為了調和信仰與理性,於是在無數的衝折下,在建制與哲思間建構出了複雜的形上學系統,生活的語彙中充滿了「天使的階序」、「靈魂的分類」、「宇宙的本源之層」。奧卡姆或許厭煩了「神的話語」這類既不精確又充滿猜想的對話,轉而朝向精簡,他想:與其建構冗繁的神學機制,不如只保留可觀的、可驗證的事物。這種對非必要解釋的削除精神,後來成為科學革命的先聲。
科學史上的剃刀典範
- 日心說取代地心說:哥白尼的太陽中心理論,較托勒密的複雜天球更簡潔直觀。
- 牛頓力學:用三大運動定律與萬有引力統一地面與天體運動,不再需要亞里士多德式「天上地下兩套規則」。
- 巴斯德微生物理論:取代了瘴氣、惡靈、體液失衡等疾病來源說。
這些例子皆見證了一件事:當我們用剃刀削去多餘假設,真理往往就這樣浮現。但剃刀鋒利,若揮舞不慎,也會傷及那些尚未被理解的深層結構,尤其是人類過於僵化的理性主義,導致我們的科學缺乏想像力和同理心,這導致所有人類的通病:競爭、不擇手段、相互迫害。
二、科學方法:在剃刀引導下誕生的信仰
科學並非只有單一方法,而是一整套依賴觀察、假設、實驗、反駁的行動架構。它的核心精神與奧卡姆剃刀高度一致:以最簡潔的方式解釋最多現象。
剃刀與科學的共構
當我們面對一種或一個現象,有無數的解釋:
- 雷聲是否是神的咆哮?
- 疾病是否是邪靈作祟?
- 星辰運行是否由諸神主導?
剃刀說:「除非有證據,否則別用神來解釋自然。」這種態度,孕育出科學的可檢證性原則與反駁邏輯。科學不宣稱永恆真理,而是提供可被證偽的模型。可是能不能證實並不再是當代科學的法則,它強調的是證偽,舉例來說:小明和小花在家裡吃葡萄,小明吃了一顆酸葡萄便認為桌上所有的葡萄都是酸的。但是小花吃到了甜葡萄,因此所有葡萄都是甜的?小明和小花的體驗都是真實的,吃過葡萄的人就會認同此理,為什麼?因為這是多數人的經驗法則,它不需要再次證偽,葡萄就是有酸的也有甜的和介於二者之間的又酸又甜的葡萄。依照觀念和思索的方向,也許有人會證偽,因為他吃到了一顆苦澀的葡萄。他的體驗也是真的。因此理論上葡萄至少便有了四種成態。
用剃刀理論看待科學,便是捨棄冗餘的假設,保留最能解釋現象的理論。例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取代牛頓力學在高速與重力強場的適用,是因為它更簡潔且能涵蓋更廣泛的物理現象,而不是盲目地積累假說。
然而,當簡潔與可驗證性被視為唯一真理標準時,也容易忽略或排斥那些尚未被完全理解、但可能真實存在的現象,如意識、靈性或量子層面的微妙效應。
唯物主義的桎梏:科學的無形鐵籠
隨著實證主義與唯物主義崛起,科學愈發傾向承認「可測量的才是真實」,這把剃刀在這觀點下直接砍去了精神、靈魂、集體無意識等難以觀測的領域。
- 意識起源被當作「哲學問題」,而非科學問題。
- 心靈療癒、靈異現象、量子心靈等被視為「偽科學」,即使它們確實有待驗證。
這種狹義的唯物主義忽略了主觀經驗與現象學面向,限制了科學的視野。
學術機構的惰性與權謀
當科學成為官僚體系運作時,研究資金、論文審查、學術地位等成為目標時,科學不再純粹追尋真理,而是捍衛蠻橫的主流理論。
- 大型期刊拒絕發表邊緣科學研究。
- 大學裡的教授為保職位不敢挑戰正統。
- 革命性理論被貶為陰謀論。
波普曾言:「一門學科若失去可受反駁的勇氣,它便不再是科學,而是信仰。」(注2)。是的,科學之為宗教並非不可能。他們有自己的聖殿,自己的派別、追隨者、勢力以及龐大的資金。我就不提及那些被以科學之名而受到「科學」迫害的科學家的名字了,請自己查找。
政府機構的打壓與法律手段
當科學航行在自由的海洋時,權力在岸邊卻設下界限。如果科學朝著最大的善意發展,它能造福萬物昌盛地球的文明;如果科學朝著惡意發展,邏輯上它是無法發展的。例如:AI如果會說謊它就無法發展。AI說謊只會帶來誤導的結論,它甚至無法給你正確的程序,更遑論提出正確的問題,它甚至無法自圓其說。
我們所處的世界正面臨你所不關心的現象,幾乎所有的科學研究都面臨相同的問題,科學難道不是在為人類或說文明服務嗎?,有句話說:「跟著金流走」,缺少金援就很難深入科學研究,那麼掌握金援就是掌握了權力。人類的科學正沉淪在權力的泥淖中:
- 資金枷鎖:申請未被主流科學機構認可議題的資金難獲批。
- 審查禁令:如美國FDA長期阻撓替代醫學研究。MDMA由Anton Köllisch於1912年合成,1980年代被心理學者Leo Zeff與Alexander Shulgin引入治療實驗,1985年卻被美國列為Schedule I禁藥,研究停滯數十年。
- 標籤化攻擊:安德魯·韋克菲爾德1998年關於MMR疫苗與自閉症的研究遭撤稿、吊銷醫師執照,被視為政治迫害與學術審查濫用的象徵(注3)。
這些阻力使得科學從探索真理墜入權力工具。
三、進化論的不足:理性之光下的暗影
進化論作為現代生物學基石,以自然選擇和遺傳突變織出生命多樣性敘事。在奧卡姆剃刀的庇護下,它以簡潔優雅成為解釋生物變異的主流框架。然而,理論背後隱藏著限制與未竟之謎。
1. 化石紀錄的間斷與缺失
理論預期生命應循序漸進演化,但化石紀錄常見突然的跳躍,缺少逐步過渡形態,稱為「化石空缺」。科學家因此提出「間斷平衡理論」,認為物種在長期穩定中偶爾迅速演化,但此理論對突變爆發原因仍無法解釋。
此外,化石成因本身具有不可完全證實性——沉積環境、保存條件差異,使我們永遠只能看到生命歷史的片段與碎片,這讓演化的連續性成為假設,非確鑿事實。
2. 突變與自然選擇的局限
自然選擇解釋不了所有生命複雜性:
- 基因水平轉移顛覆傳統垂直遺傳。
- 表觀遺傳學揭示基因表達受環境影響,非純DNA序列變異。
- 複雜形態和行為需要更高階調控,非隨機突變能完全涵蓋。
這顯示進化過程比傳統模型更複雜。白話地說吧:你必須降解所有生物的功能、型態就能完美解釋進化論了,可惜宇宙不是這樣運作的。
3. 意識與心靈的難題
進化論無法解釋意識、主觀經驗與靈魂的起源,這是科學剃刀的盲點。
- 意識的「硬問題」無法僅靠物質解釋。
- 薩滿神話等靈性經驗顯示心靈可能超越生物進化的框架(見第五章)。
4. 生命起源與時間尺度
生命起源的初期條件與生命快速出現仍未解:
- 原始湯假說難以解釋複雜分子自組裝。
- 偶然性與環境條件極為嚴苛,非純粹自然選擇能解。
一道閃電打進原始地球的池塘,偶然形成了胺基酸,胺基酸又偶然形成了蛋白質,蛋白質又偶然結合在一起又形成了單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又偶然結合成微生物,微生物又偶然聚合形成了動植物…大概率下這比你在北極朝天空開一槍然後直接命中一隻遠在南極的企鵝還難,這些問題提示,沒有偶然沒有巧合的詭辯可言,進化論不應被視為唯一真理。
反思
進化論的不足,非理論失敗,而是揭示了生命之謎的深度與科學認知的邊界。這呼喚我們同時懷抱理性與謙卑,開放多元觀點,以探索生命之奧秘。
四、唯物主義、學術惰性與權力機制的阻礙
唯物主義成為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但其狹義還原主義往往排斥主觀經驗與靈性領域,限制對全人類經驗的探究。在諸多案例中我僅僅稍微提示一部份供讀者參考,其實每年都有無數的科學專利申請遭受刁難或駁回,有些是在獲得專利後遭到取消,有些科學項目更直接被以法律禁止。難道造福人群昌盛地球有那麼難嗎?
- 學術體系惰性:主流理論獲得資金與認可,異端觀點被邊緣化。學術期刊、評審制度與職場安全成為守護主流的堡壘。
- 政治權謀與法律壓制:
- 研究經費依賴國家或企業,資助條件影響研究方向。
- 法規如美國FDA對替代療法的嚴格審查,限制創新醫療。
- 藥物如MDMA(1912年由Anton Köllisch合成,後由Alexander Shulgin重新合成並探索心理治療應用)被列為禁藥,治療研究停滯數十年。
- 1998年安德魯·韋克菲爾德關於疫苗與自閉症的研究遭官方強力封殺,論文撤回與執照吊銷,該事件被認為是政治審查和學術打壓的代表案例(注4)。
五、薩滿與進化論的對話
薩滿教誕生於遠古,人類試圖以神話編織宇宙、生命與靈魂的解釋。口頭流傳的神話承載著集體記憶與潛意識,彷彿一部活生生的精神演化史。
- 神話示例:北亞薩滿祭司透過鼓聲與狂舞進入靈界,尋求治療和預言;美洲原住民講述創世與生命之樹的故事。
- 口傳神話的依據性:神話作為文化與心理現象的反映,記錄人類面對自然與存在的深層經驗,不可簡單視為虛構。
- 進化論的不足:對於意識起源、靈性體驗的解釋乏力,無法涵蓋人類心靈層面的複雜性。
薩滿神話提醒我們,科學的剃刀不能削去一切非物質維度,否則真理將殘缺不全。
六、結語:理性與神話的交響
剃刀理論教導我們理性求簡,但世界從不單純。科學方法帶來認知革命,卻也受制於自身架構與權力結構的限制。進化論是對生命的宏大敘事,但其不連續性與深層意識的缺席,提醒我們不能僅以唯物主義解釋萬物。
薩滿神話與現代科學,似兩條平行線,時而交織。若能打破剃刀的盲點,融合神話與科學的智慧,或許才能更貼近生命的真相。
後記:
筆者探索非主流科學與靈性實相,在這裡讀者能逐步獲取有關非主流科學、靈性探索和實踐的資訊。發文時間不定,有私有得有寫就發表,歡迎訂閱。
注釋
- 奧卡姆剃刀原文:「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意指「除非有必要,不應引入多重實體」。此語境強調避免不必要的假設。
- 卡爾·波普對科學哲學的闡述,強調可檢證性與反駁性,對應剃刀理論的精神。
- MDMA最初由Anton Köllisch於1912年於德國默克藥廠合成。1970年代末與1980年代,Alexander Shulgin與心理治療師Leo Zeff等人研究其心理治療潛力。1985年被美國DEA列為Schedule I禁藥,阻礙科學研究。
- 安德魯·韋克菲爾德於1998年發表疫苗與自閉症相關研究,隨後遭英國醫學界及官方強力反對。論文被撤銷,執業資格取消,該事件被視為政治審查與學術壓制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