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過日子有點自覺,在花費上自己會節制,即便租屋處附近有家自助餐,挑三至四菜大約(可以有蛋不含肉)在50~60塊,還附上湯,是可以簡單打發一餐,而且菜也可以蠻均衡的,而且調味也不重。
雖然說可以便宜外食,但既然為了租屋自炊,當初就在網上買了個六人的大同鋁內鍋電鍋(鋁的不能炒菜),不用也可惜,所以入住大概兩個禮拜,跟家裡要了一點散米跟油,就是著自己開始煮飯、煮粥。

稍微失敗的米飯,起鍋還偏濕,要翻攪一下讓余熱蒸發水分
煮粥基本上簡單,我覺得電鍋煮白米粥,米水比例大概1:6~1:7比較適合,煮完之後不會太多水、不會太稠,外鍋大概一杯半米杯,配菜我基本上就是豆腐乳、黑瓜、菜心、剝皮辣椒罐頭類的,不然就是去早市肉舖店買可以零散裝的肉鬆,一個吃不多,放久會變質,買個五十塊一個月差不多,這些粥的配菜副食品,基本上飯、粥、麵包、饅頭都可以配著吃;這種罐頭一般都在30~40之間,大概四餐粥可以吃完,所以不會比去吃自助餐便宜,而且這種醃製類的高鹽高鈉,並不是太營養,偶爾吃吃可以。

米水比大概是1:6,放一下子,稠度就會比較正常,不會太水,但米粒也不是很軟,感覺得到一點米的形狀,不是那種熬很久的粥
關於主題的白米飯,雖然網上教的大概都是米水比例大概1:1.1,但煮幾次下來,覺得以前我在露營以及旅遊時在hostel用不銹鋼鍋煮白飯的經驗,用手壓住米,水快要淹過手指的水量是可以的,只要電鍋跳掉或是水份不見開始冒泡(有玻璃蓋可以觀察的),火關掉讓余熱繼續加熱,十五分鐘之後的白米是軟硬剛好。

為了省時間跟電費,把切塊撒了鹽的絲瓜跟超市的半成本甜不辣一起進去蒸,飯偏軟濕,農會超市甜不辣一塊大約五塊,絲瓜一條大約25~35塊之間
不過這幾次煮白飯有加了絲瓜切片跟鯖魚切片跟著白米飯一起煮,這種要白米以外一起煮的水量就很難拿捏,這些食材本身有水份,蒸煮時水會滲出,而且會搶掉白米味道,試了幾次之後,決定把原本附的不銹鋼內鍋換成小的瓷鍋,米飯上面可以架淺盤或小碗蒸煮其他食材,味道也不會搶掉白米乾淨的口味。

米飯偏硬,有可能是開關跳掉後悶不夠久,鯖魚是超市買的南方澳魚片,三片75,可以接受,大型全聯熟區的烤鯖魚,半身魚一片40,路邊早市也有賣台灣鯖魚,比較大支,但魚沒處理,買回去還要自己剖魚去骨、去頭尾,我嫌麻煩@@

去跳蚤趣選的瓷碗37塊,六人份的店過內徑19.5,選不到可以一次放兩個碗的小碗
順便說一下,這米是租屋處附近的蔬菜攤賣的零散台東米,一斤35,跟我原本住的地方價格一樣,而且買來轉放到收納盒,也沒看到米蟲,比去超市買一包一包的方便多了,量可以控制,價格也不貴,單身租屋自己煮,去附近五榖雜糧行買,其實還不錯,也可以順便了解一下超市跟這種店的價格差異,很多食材可以秤重買,不像超市大都是包裝好,對單身用餐者不是太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