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與空無之書》文字具有力量,且端看讀者解讀能力—書各有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忘記當初為什麼買了這本,算是比較冷門、少人在討論的一本小說。
總之它也是在書櫃中躺很久了,上個月底臨時起意的決定該是來看了!(然後默默地看了快一個月)

攝於2025.05.22

攝於2025.05.22


總體來說

私心認為,故事內容非常平凡細碎,而我的心得也是如此🥹有點一言難盡啊。

書中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滿沉悶的,想說第二部分開始會漸入佳境,但可惜我只是稍微的進入一些故事情境,看得稍微順一些,故事本身還是不對我頻🥺(當然也沒有說不好看喔!只是稍微的不合我味🤣導致看了快一個月,當然跟厚度也是有關係啦)直到第五部分、也就是最後一部分,我才突然的有了深刻體悟和感受。



深刻印象

書中的敘事視角分為「青少年班尼」與「班尼的書」的輪替,這故事呈現讓人感到非常新奇,以至於花了一段時間才了解及習慣這樣的模式。

而故事的起源,是開始於班尼爸爸的逝世,劇情一直很沉悶悲慘,而且糟糕狀態是直線往下的發展,尤其是班尼的媽媽——安娜貝爾讓我一直覺得太可憐,不僅要承受失去摯愛之痛,還要面對捉摸不定的兒子,失業、住家驅離…等現實壓力更是一口氣的砸在她身上——慘到不能再慘。
但她依然細心包容她兒子任何情緒與脫軌之舉,其實已經是非常厲害的表現了,直到她在故事的最後說出:「我每天都盡全力活著…」真的不禁讓人感到鼻酸,也驚覺其實她在這段期間也並無任何抱怨,雖然無力卻依然面對每一件現實。



書中隱喻

整體故事的觀點跟架構還是讓人感覺得到作者的厲害,非常細膩,也默默的埋藏(或明顯的諷刺)許多議題在其中,我所意識到的大概如下這些:

精神疾病(思覺失調、囤積症)/資本主義/物質主義/消費文化/斷捨離/禪學/喪親之痛/虛幻與真實/藝術與瘋癲/社會潛意識規範/社會中那些被排拒的不正常的人們

充分的感受到作者豐沛的想像創造力與企圖心,那些被判定為思覺失調症的班尼所聽到的物品「說話聲音」,都被很擬人的描繪出來,甚至讓人真心懷疑,或許這世界上真的會有這樣的情況存在——即便這些都其實源自於他內心情感的宣洩。
也讓人去思考,那些精神疾病患者並不是不正常,他們才是真正看清楚這個現實、活在這世界上的人,或許不正常的才是我們這些大多數人?



關於書名

至於書名為何取為《形式與空無之書》,讓人感覺是很艱澀的內容(實際上也沒有)。

我想大概跟封面所說的「白紙是蘊藏所有形式的空無」有關,文字與故事會自行的在白紙/書上展現出自己…(這真的很抽象,可能要看了才能稍微明白)

總之,或許作者已經預見這樣的故事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或甚至都能明確接收得到她所想要表達的東西,但是文字具有魔力,也蘊含著無限的能量與可能性,讀者是書的共同創造者,重新賦予書的意義,然後意義也繼續不停地更迭流轉下去…

而這或許就是作者所期望的書的模樣。



醍醐灌頂摘錄

  • 如果垃圾持續累積,阻止你修補破碎的過往,或許就不是好事。(P.226)
  • 「真正有病的並不是他,而是這個該死的世界。真正有病的是資本主義,是新自由主義、物質主義,還有我們顛三倒四、亂七八糟的消費者文化。有病的是要命該死的英才制,他們告訴你感覺悲傷是不對的,就算你最後落得粉身碎骨,也全是自己的錯。不過呢,別害怕,資本主義可以拯救你,哈!只要吞下幾顆神奇藥丸,去購物血拼、幫自己買幾個全新垃圾廢物,問題不就解決了!醫生、心理治療師、藥廠公司、大型製藥業都告訴我們,有病的是我們,然後向我們推銷兜售他們所謂的藥物治療,從中大賺幾百億美元,那才是要命的有病…」(P.427-428)
  • 災難每分每秒都可能發生,可是人還是一樣健忘,日常生活中以閃亮耀眼的小東西安撫心靈。我們披上虛假的安全感沉沉睡去,做著不真實的美夢虛度一生。」(P.535)
  • 女人為何總是不斷埋頭努力,自己不夠好的恐懼卻始終縈繞不去?為何她們總是害怕落後?老是覺得自己可以更好、應該更好?也怪不得她們渴望一套簡單規則,告訴她們該如何摺T恤、養小孩、顧事業、過日子。她們非得逼自己相信方法有正確和錯誤兩種——而且肯定有方法!因為如果有正確方法,或許她們就找得到正解。如果她們找到正解,並且學會這套規則,她們就能完整拼湊起所有人生碎片,自己也能獲得幸福快樂。(P.565)
  • 一個人堆積的雜物絕對不是懶散怠惰、心理疾病或性格缺失所致,而是一種社會經濟問題,甚至是一道哲學問題,是一個關於馬克思異化和物質占有的問題,而這問題需要的是一場改變人類世界觀的心靈改革,以極端手法再度評估何謂真實、什麼才真正重要。(P.569)


五星推薦/喜愛指數:⭐️⭐️⭐️⭐️

雖然前半段沉悶,故事進度較瑣碎,但結局後勁很強🥹那種落入谷底後,又雨過天晴的感覺,有種療育感和支持人的力量,而我相信這也是一本非常有意義和深度的一本小說,雖然我還在咀嚼中,但正如本篇心得的標語——「文字具有力量,且端看讀者解讀能力—書各有命」。

相信這本書還是能夠找到更讓人產生共鳴及影響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之然的沙龍
51會員
89內容數
這裡記錄著一些日常、閱讀筆記、觀察誌
之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諾拉在生與死之間,獲得了重新選擇「最好人生」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4/21
諾拉在生與死之間,獲得了重新選擇「最好人生」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4/17
我所以為的「黑暗中我們能走多高」的書名,是指仍有一束希望之光,挺著我們勇敢的在絕望中繼續前行的意思。 但殊不知卻是在絕望中,總是還有更令人絕望的黑暗,在這樣的世界,人類又該怎麼生存下去呢?(甚至說不上生活了,而是生存)
Thumbnail
2025/04/17
我所以為的「黑暗中我們能走多高」的書名,是指仍有一束希望之光,挺著我們勇敢的在絕望中繼續前行的意思。 但殊不知卻是在絕望中,總是還有更令人絕望的黑暗,在這樣的世界,人類又該怎麼生存下去呢?(甚至說不上生活了,而是生存)
Thumbnail
2025/03/30
最近才知道,去年看的《宛如星辰的你》有續集!立刻下單並且直接開看! 上次看完後,就覺得還有部分內容還可以再解釋清楚(沒錯,就是北原老師的過去🤣),也很好奇後來的曉海和北原老師,沒想到這麼快就如願~
Thumbnail
2025/03/30
最近才知道,去年看的《宛如星辰的你》有續集!立刻下單並且直接開看! 上次看完後,就覺得還有部分內容還可以再解釋清楚(沒錯,就是北原老師的過去🤣),也很好奇後來的曉海和北原老師,沒想到這麼快就如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前陣子在公司無意間看到這本書,趁著空檔翻讀以後,超級震驚,沒想到報導者的採訪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出版成書籍刊物,前半部分為漫畫,由台灣漫畫家廢廢子操刀,後半部分為深度專題報導。
Thumbnail
前陣子在公司無意間看到這本書,趁著空檔翻讀以後,超級震驚,沒想到報導者的採訪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出版成書籍刊物,前半部分為漫畫,由台灣漫畫家廢廢子操刀,後半部分為深度專題報導。
Thumbnail
最近參加《零極限》讀書會,這本書我多年前看過,但當時沒有太多感覺,5月份我看到《零極限》讀書會海報,直覺告訴我參加,這本書其實並沒有太吸引我,但是我還是決定順從直覺報名。
Thumbnail
最近參加《零極限》讀書會,這本書我多年前看過,但當時沒有太多感覺,5月份我看到《零極限》讀書會海報,直覺告訴我參加,這本書其實並沒有太吸引我,但是我還是決定順從直覺報名。
Thumbnail
編輯來信邀約檔期,我看著書名非常眼熟。(跟今天要推薦的書沒關係喔~) 原來是多年前我很喜歡的書,當時我還寫了心得,就放在專欄裡面。這件事情更讓我覺得,平時真的要多讀書,我說我喜歡,幾年後它就自己上門來找我了。翻譯別人譯過的書,確實有一點壓力。不過最近我都跟自己說,反正現在也沒幾個人會看書
Thumbnail
編輯來信邀約檔期,我看著書名非常眼熟。(跟今天要推薦的書沒關係喔~) 原來是多年前我很喜歡的書,當時我還寫了心得,就放在專欄裡面。這件事情更讓我覺得,平時真的要多讀書,我說我喜歡,幾年後它就自己上門來找我了。翻譯別人譯過的書,確實有一點壓力。不過最近我都跟自己說,反正現在也沒幾個人會看書
Thumbnail
   「我在某本書看見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那本書是……」   我想,今日試讀的《那本書是》,非常適合這個引言。
Thumbnail
   「我在某本書看見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那本書是……」   我想,今日試讀的《那本書是》,非常適合這個引言。
Thumbnail
很少看散文。 一直無法喜歡散文。選書大概就跟選朋友一樣,總是要找合得來的。散文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文體。不同於小說、科普、詩集等,在端詳完封面封底,開頁準備閱讀的瞬間,通常都能調整至一個熟悉的頻率跟這本書對焦。即便內容翻閱後不是那麼對頻,但我們總知道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 散文不是這樣 某方面來說
Thumbnail
很少看散文。 一直無法喜歡散文。選書大概就跟選朋友一樣,總是要找合得來的。散文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文體。不同於小說、科普、詩集等,在端詳完封面封底,開頁準備閱讀的瞬間,通常都能調整至一個熟悉的頻率跟這本書對焦。即便內容翻閱後不是那麼對頻,但我們總知道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 散文不是這樣 某方面來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