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覆閱讀的 5 個心理與語言發展原因: 梨仔的公主童話時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有些爸媽會發現,孩子對某幾本繪本特別執著,反覆看上幾十遍都不膩。

那是一種單純的喜歡?還是背後有什麼心理與發展的需求?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梨仔在三歲半時,進入「公主童話黏膠期」的故事

從她「演話劇」、「一字不差背出整本書」的驚人記憶力,

到我們作為爸媽,如何理解這個階段的心理意義


時間回到2023年,那時梨仔三歲半,

開始從短篇繪本進階到篇幅較長、情節更完整的故事書

那時我忽然想到,三歲常被視為「科學啟蒙」的黃金期,

但為什麼不是「世界文學啟蒙」的開始呢?

於是我翻出童年時代讀過的一套世界童話

書雖泛黃脫頁,插圖與文字依然充滿魔力


我開始每天隨意挑選一本朗讀,

像是《三隻小豬》、《阿拉丁》、《小紅帽》、《醜小鴨》等等,梨仔都很喜歡

直到有一天我們念到《灰姑娘》、《睡美人》、《白雪公主》,

她彷彿中了魔法般黏住了——這一黏,就是整整半年!

沉浸在閱讀童話故事的畫面

沉浸在閱讀童話故事的畫面


連車上也指定要循環播放,還把整本書一字一句背下來

直接在家裡演話劇,一演就是一個月,錯一句都不可以,

三本童話輪流讀上百次,愛了半年不變

每次問她:「今天想看什麼?」答案永遠是三本中的其中一本

這讓媽媽我心裡暗叫:「到底為什麼?!」


到了今天我忽然回想起那段時光,突然有點好奇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反覆閱讀同一本書籍通常是有原因的:

孩子為什麼要反覆看同一本書?五個發展原因:

1. 安全感與熟悉感

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也容易感到不安,

熟悉的故事像一個心理避風港,讓他們預知接下來的情節,帶來穩定與安全感

這種重複,不只是記憶,也是一種安全感建立

像我們在話劇中觀察到的語言邏輯變化,也能幫助你看見更多。

2. 語言與認知發展

重複閱讀有助於:

這種反覆練習,有助於神經連結的穩固

梨仔甚至不只背下來,還能演出整齣戲

3. 主動掌控與參與感

當孩子熟悉故事後,會產生「我知道這個故事!」的掌控感,

進而主動補充句子、模仿角色、甚至自己講故事,這是早期語言表達與思考能力萌芽

梨仔演話劇的時候會指定爸爸要當王子,她會選擇有時候要當壞繼母,

有時候要當仙女,有時候要當灰姑娘,體驗不同角色的感覺

4. 情感投射與內在需求

孩子可能因角色共鳴或故事滿足內心需求(被理解、被接納、冒險刺激),

透過反覆閱讀來處理情緒或建立自我認同

這部分我認為是最關鍵的

能夠持續喜歡這三本童話這麼長的時間,

很可能是因為它們給了她極大的情感共鳴

5. 享受重複帶來的樂趣

大腦對「預期中的驚喜」有正向反應,

當孩子知道某個角色將跌倒或發生搞笑情節,他們會興奮地想要反覆重看那一幕

五個心理發展點: 1.安全感與熟悉感; 2.語言與認知發展; 3.主動掌控與參與感; 4. 情感投射與內在需求; 5. 享受重複的樂趣

五個心理發展點: 1.安全感與熟悉感; 2.語言與認知發展; 3.主動掌控與參與感; 4. 情感投射與內在需求; 5. 享受重複的樂趣


為什麼孩子特別迷戀公主童話?可能的心理機制:

1. 強烈的情緒元素

這些故事都有明確的「善惡對比」,

好比說,壞人(繼母、女巫、壞皇后)、受苦的主角、最終的幸福結局

孩子透過反覆閱讀,學習情緒調節、善惡判斷與正義感,這是他們的「情緒練習場」

2. 「弱變強」與「被愛」的渴望

公主們起初弱勢,但最終被看見與愛護,這劇情吸引孩子:

「即使我現在小小的、被忽略的,但只要我好,終會被愛與重視。」

這正是孩子深層的自我價值與被接納需求

講到這裡,我開始意識到,

梨仔雖然是個內向、害羞、但內心豐富的孩子

她透過故事角色,試著理解自己的情緒、建立信心,

也許這就是她愛上這些童話的原因


而我們作為爸媽,能做的就是陪她走過每一段故事,

傾聽她的選擇與投射,用這些“重複的閱讀”,陪她一步步長大

3. 角色代入與性別認同探索

女孩透過模仿女性特質,幻想美麗與被喜愛,

男孩則可能對英雄與公主/壞人角色的張力產生興趣,

這是早期性別認同的探索階段,現在梨仔最喜歡的是公主蓬蓬裙XD

父母該怎麼做?

  • 尊重孩子的選擇,因為這是自我建構的重要階段
  • 創造互動變化,以故事為基礎,進行創意延伸:
    • 「如果睡美人睡醒之後,變成老婆婆怎麼辦?」
    • 「灰姑娘忘記12點要離開會發生什麼事?」
    • 「今天妳當灰姑娘,我當壞繼母,來,妳罵我試試看~」
    • 然後笑著接:「好兇喔~那如果妳是仙女,妳會怎麼幫我變漂亮?」
  • 漸進引導,加入改編童話或多元價值觀的繪本,如《公主不出嫁》《我不要當王子》《真假公主》等
  • 用媽媽吐槽解讀故事,透過理性分析培養孩子的思辨力:
    • 「睡美人的王子亂親人,這禮貌嗎?」
    • 「白雪公主吃陌生人的食物,這樣安全嗎?」
    • 「公主一定要被選中才能幸福嗎?」

孩子不但聽得津津有味,還開始「自編台詞」,互動變得更豐富!

培養孩子的思辨力與現實觀

引導孩子思考界線、尊重與價值,

幫助他們跳脫童話表象,理解現實世界的複雜性

譬如灰姑娘其實是貴族背景,她本身就是貴族,

否則連出席舞會的資格都沒有,

這說明努力與回報不一定完全公平,

能幫助孩子建立立體且現實的人生觀

讓孩子說出界線、判斷與尊重,增加參與感,內化成自我價值

孩子語言與故事理解發展理論 — 以 Louise Bates Ames 為例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 Louise Bates Ames 提出,

3 至 7 歲是兒童語言與故事理解發展的關鍵階段,

這段期間孩子的認知與情感能力會有質的飛躍,形成一個明顯的「跳躍期(leap)」

1. 3~4歲:表層故事理解與情緒共鳴

  • 這個階段的孩子主要透過故事中的情感氛圍簡單情節來理解故事
  • 他們會特別注意故事中的人物情緒,能感受到角色的快樂、悲傷、恐懼等,並以此建立初步的同理心
  • 語言能力仍在發展中,故事結構的理解比較模糊,故事的時間軸、因果關係不一定能清楚分辨
  • 因此,他們喜歡反覆閱讀同一故事,因為熟悉的情節帶來心理安全感

2. 4~5歲:故事結構與因果關係的初步理解

  • 這個年齡層的孩子開始能理解事件間的順序和因果關係
  • 他們會關注「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和「接下來會怎麼樣」,並嘗試預測故事發展
  • 孩子也開始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語言和行為,並透過「角色扮演」來練習社會互動
  • 重複閱讀幫助他們在大腦中建立更強的故事連結和語言架構

3. 5~7歲:複雜情節與多重視角的理解

  • 這個階段的孩子能理解多層次的情節發展,例如故事中的轉折、反派動機與角色間的複雜關係
  • 他們開始理解不同角色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能從多重視角去看故事,這是理性思考和同理心的深化
  • 也開始對故事的邏輯性有較高的期待,喜歡有明確開端、衝突、解決的完整故事
  • 這時候孩子會更加主動參與故事的敘述,甚至能編造自己的故事版本,展現創造力和語言掌握力

為什麼這個跳躍期很重要?

這段時間是孩子從感覺驅動的故事體驗進入理性理解與內化情感價值觀的關鍵窗口。也就是說,孩子不再只是被動接受故事,而是開始:

  • 主動理解角色動機與情感
  • 建立因果推理能力
  • 探索自我與社會的關係
  • 透過故事練習情緒調節與問題解決

這正是孩子反覆閱讀同一本書的深層原因之一,他們不是「固執」在同一個故事,而是在「練習理解與認同」這些故事帶給他們的心理和認知任務

了解這一理論後,父母或教育者可以:

  • 根據孩子的發展階段,選擇適合難度和主題的故事
  • 在重複閱讀時,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和想像不同結局,提升思辨力
  • 利用故事中的角色情緒,引導孩子談論自己感受,促進情緒發展
  • 漸進地引入結構更複雜、角色多元的故事,幫助孩子擴展視野和同理心


這時候有人就問我想到了一個問題,

閱讀除了影響語言,還會影響孩子的美感、價值觀與世界觀嗎?

答案是:會,而且影響深遠

以下我用簡明又帶點幽默的方式說明,還加上一些你可以實際觀察的現象:

🧠 1.世界觀:書本是孩子的「人生模擬器」

孩子透過故事體驗各種角色與情境,等於在腦中進行「虛擬人生試玩」。

從《白雪公主》裡學到:「世界有壞人,但也會有救星」;

從《辛巴達》知道:「世界很大,還有我沒看過的地方和文化」。

✅ 實際表現:你可能會聽到孩子說:「我以後也想當探險家」或「壞人一定會被懲罰」,這些都是早期世界觀的雛形。

🎨 2.美感:繪本風格決定了孩子的「審美語言」

書中畫風(柔和、水彩、手繪、簡約線條、日式寂寞風……)會影響孩子的視覺品味,這不是玄學,是「眼睛的食物」真的會養出偏好。

像是有些孩子從小只看大色塊的美式繪本,會覺得精緻水彩畫「太淡沒感覺」;反之亦然。

✅ 實際表現:你女兒長大後可能會說:「我比較喜歡《阿布拉的祕密花園》的畫風,不愛那種太吵的。」


❤️ 3.價值觀:每一本書都在偷偷「植入信念」

故事中會不斷強化某些價值,比如:

  • 灰姑娘類型故事:善良會有好報
  • 公主不嫁型繪本:女生可以選擇自己的道路
  • 動物主角故事:每個人(動物)都有獨特價值

久了,孩子自然會內化這些概念,而這些內化的價值,會在他們日常生活中慢慢發酵。

✅ 實際表現:你可能會聽到她說:「不可以笑別人,他只是跟我們不一樣而已!」——哇,這不就是《毛毛兔》或《我有友情要出租》的功勞嗎?


🧩 小提醒:每一本書都是一塊拼圖

單一本書可能無法改變孩子的人生,但長期閱讀多元風格的繪本,就像在拼一幅完整的人格地圖。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

  • 有品味 → 多看畫風不同的繪本
  • 有思辨力 → 讀完後問她:「妳覺得這樣對嗎?」
  • 有同理心 → 多接觸有情感層次、講差異與接納的故事
  • 不迷信王子來救 → 多讀一些公主自己開公司或不結婚的故事 XD

我們家就有一個閱讀影響世界觀與價值觀的活教材!

梨仔會模仿故事角色,不管是仙女的魔法光芒還是壞繼母的壞壞語氣,

這其實是她在嘗試不同角色與情緒的樣貌

就像是在「人生舞台上排演小劇場」,

學習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權力、什麼是溫柔,

還有「原來我可以這樣說話/這樣生氣/這樣解決問題」

這種模仿,是她的心理與情緒肌肉正在成長

raw-image


🧚‍♀️ 模仿仙女:學習影響力與幫助別人

  • 她可能會用仙女語氣說:「我現在要來幫妳~變漂亮!」
    👉 這是對「施予與改變」的想像——她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帶來變化

😈 模仿壞繼母:探索界線與情緒權力

  • 她可能用高冷口氣說:「你不能去參加舞會。」
    👉 她在演出控制者角色,測試「我這樣說,別人會怎樣反應?」

你可能會嚇一跳:「哇~小孩怎麼學壞人?」

但別擔心,這其實是她在學習什麼是「不可以的行為」,

透過模仿,理解社會規則與界線

有陣子模仿得太超過變得很霸道的時候我就會叫她緩緩XDDD

🎭 孩子的模仿 ≠ 想變壞,而是「練習當人」

小孩的世界裡,行為模仿是最真實的學習方式

她不是真的想當壞人,而是在用「遊戲的方式」建構「我可以是誰」


所以講到這裡,這三本童話能讓她產生深深的情感共鳴,也就不奇怪了~


她在故事裡看到一種希望——

即使身處困境、即使不是最亮眼的人,

只要堅持善良,總有一天會被看見、被愛

這種劇情對一個內向又容易懷疑自己價值的孩子來說,

是一種極大的心理支持與想像空間


回頭看那段天天輪播三本童話、家裡像在排話劇的半年時光,

我心裡不再嘆氣,而是充滿感謝

原來那些看似「黏住不放」的故事,不只是娛樂,

更是一種心理滋養,是孩子默默在建構自己的內在世界

有時候,我們急著讓孩子「看更多、學更多」,

卻忽略了他們其實正在用自己的步調,

與某些故事產生連結、消化內在的情緒與成長需要

所以,當孩子瘋狂愛上一本書、念了上百次都不膩的時候,

或許我們可以暫時不要急著「換下一本」,而是停下來想一想——


這本書,正在孩子心裡,發生什麼樣的魔法呢?

所以,孩子反覆讀一本書,從來不只是“喜歡”而已,

那是他們成長的足跡、一種內在對世界的回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桃梨媽咪的知識庫(科學X育兒筆記)
21會員
55內容數
桃梨媽媽在基因檢測公司多年,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教養的科學,希望文字可以帶給大家溫暖與希望~喜歡我的話,請記得追蹤並給我一個愛心哦<3
2025/05/07
嬰幼兒如何從出生開始就展現語言偏好,甚至排斥不同語言的使用者, 桃梨媽咪帶你看看從0歲到5歲孩子語言發展的各個階段, 並從安全感、學習效率和互動經驗等方面解釋了這種排斥現象背後的科學原因, 幫助家長打造有效的雙語環境,讓孩子自然接受不同的語言和文化!
Thumbnail
2025/05/07
嬰幼兒如何從出生開始就展現語言偏好,甚至排斥不同語言的使用者, 桃梨媽咪帶你看看從0歲到5歲孩子語言發展的各個階段, 並從安全感、學習效率和互動經驗等方面解釋了這種排斥現象背後的科學原因, 幫助家長打造有效的雙語環境,讓孩子自然接受不同的語言和文化!
Thumbnail
2025/04/23
中文的語境文化如何影響教養風格? 為什麼英文孩子需要『說出來』,而中文孩子要『讀空氣』? 中文和英文不只是兩種語言, 更是兩種邏輯系統、思考方式、甚至「看世界的方式」 一起看看雙語教育會對孩子的世界觀產生什麼影響吧
2025/04/23
中文的語境文化如何影響教養風格? 為什麼英文孩子需要『說出來』,而中文孩子要『讀空氣』? 中文和英文不只是兩種語言, 更是兩種邏輯系統、思考方式、甚至「看世界的方式」 一起看看雙語教育會對孩子的世界觀產生什麼影響吧
2025/04/09
孩子只愛看有趣繪本、不理生活故事或真實圖片嗎? 我家梨仔也是這樣! 從共讀困境到愛上月刊,只花了半年時間,還意外打開她對世界的好奇心 這篇文章分享桃梨媽咪怎麼選月刊,還有哪些意想不到的變化, 給同樣煩惱閱讀偏食的你一些靈感!
Thumbnail
2025/04/09
孩子只愛看有趣繪本、不理生活故事或真實圖片嗎? 我家梨仔也是這樣! 從共讀困境到愛上月刊,只花了半年時間,還意外打開她對世界的好奇心 這篇文章分享桃梨媽咪怎麼選月刊,還有哪些意想不到的變化, 給同樣煩惱閱讀偏食的你一些靈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孩子們的童言童語,總是讓我們感到有趣,從他們的視角所看出去的世界,似乎與我們眼中的大不相同,也因此重新開啟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有時候小孩與這個世界接觸的方式會讓我們感到困擾,看在我們眼裡是搗亂及破壞,但卻是他們對萬事萬物展開好奇心的表現,就如同閱讀《這裡有什麼呢?》可以發現孩子敞
Thumbnail
孩子們的童言童語,總是讓我們感到有趣,從他們的視角所看出去的世界,似乎與我們眼中的大不相同,也因此重新開啟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有時候小孩與這個世界接觸的方式會讓我們感到困擾,看在我們眼裡是搗亂及破壞,但卻是他們對萬事萬物展開好奇心的表現,就如同閱讀《這裡有什麼呢?》可以發現孩子敞
Thumbnail
兒童文學是一個充滿魔力的領域,通過故事來啟迪智慧、塑造品格,以及引導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本文探討了故事的力量、教育與啟迪、共鳴與成長等主題。
Thumbnail
兒童文學是一個充滿魔力的領域,通過故事來啟迪智慧、塑造品格,以及引導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本文探討了故事的力量、教育與啟迪、共鳴與成長等主題。
Thumbnail
睡前我都會習慣去閱讀當下跟心境, 選擇所需要的書籍, 孩子由故事書轉到我目前在閱讀的書, 他看到後,詢問我可以唸這本給他聽嗎? 我很錯愕! 我:「你確定??!!」 孩子:「我確定!」 後來唸了幾頁就睡著了. 我以為明天應該不會在讓我唸這本了 孩子:「媽媽在唸昨天那本」 我:「!」
Thumbnail
睡前我都會習慣去閱讀當下跟心境, 選擇所需要的書籍, 孩子由故事書轉到我目前在閱讀的書, 他看到後,詢問我可以唸這本給他聽嗎? 我很錯愕! 我:「你確定??!!」 孩子:「我確定!」 後來唸了幾頁就睡著了. 我以為明天應該不會在讓我唸這本了 孩子:「媽媽在唸昨天那本」 我:「!」
Thumbnail
你曾看過讓你流淚的繪本嗎? 推薦你12本感動人心的繪本~
Thumbnail
你曾看過讓你流淚的繪本嗎? 推薦你12本感動人心的繪本~
Thumbnail
讀了那麼多年的繪本、故事書,我一直很推崇孩子閱讀、親子共讀,那種看著孩子期待聽故事的臉、還有把孩子抱在懷裡的溫暖傳遞,實在很想要一本一本的念下去、一個一個故事一直說下去。由於一直都是當個英文老師,在學校很少機會說到中文繪本,但私底下因為畫風、書所傳遞的教育意涵,或者『自己喜歡』的因素,家中也有不少中
Thumbnail
讀了那麼多年的繪本、故事書,我一直很推崇孩子閱讀、親子共讀,那種看著孩子期待聽故事的臉、還有把孩子抱在懷裡的溫暖傳遞,實在很想要一本一本的念下去、一個一個故事一直說下去。由於一直都是當個英文老師,在學校很少機會說到中文繪本,但私底下因為畫風、書所傳遞的教育意涵,或者『自己喜歡』的因素,家中也有不少中
Thumbnail
現在當了別人的老媽子後,又返老還童的開始關注童書,大略地調查一下,深深覺得現在的孩子真是幸福!!!童書的主題內容與設計已經五花八門,翻翻書、立體書、音樂書、點讀書應有盡有...將來會不定時分享我的親子共讀書單,推薦的書就以我女兒的喜好為主(媽媽真的很努力選書,但不是每一本都能獲得她的青睞呀)囉!
Thumbnail
現在當了別人的老媽子後,又返老還童的開始關注童書,大略地調查一下,深深覺得現在的孩子真是幸福!!!童書的主題內容與設計已經五花八門,翻翻書、立體書、音樂書、點讀書應有盡有...將來會不定時分享我的親子共讀書單,推薦的書就以我女兒的喜好為主(媽媽真的很努力選書,但不是每一本都能獲得她的青睞呀)囉!
Thumbnail
-把曾經消失的一切,都找回來- 透過閱讀,孩子不僅是在認識文字,更是在感受文字所帶來的情感和觸動。 當孩子在「老樹之歌」的故事中找到觸動心靈的一句話時,他的成長和讀書的自信也隨之增長。 希望通過這個小品,讓讀者可以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閱讀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Thumbnail
-把曾經消失的一切,都找回來- 透過閱讀,孩子不僅是在認識文字,更是在感受文字所帶來的情感和觸動。 當孩子在「老樹之歌」的故事中找到觸動心靈的一句話時,他的成長和讀書的自信也隨之增長。 希望通過這個小品,讓讀者可以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閱讀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