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語言偏好與雙語學習: 為什麼孩子會排斥英文?0歲起大腦就開始「選邊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你以為他聽不懂,其實他已經在判斷「誰是自己人、誰是外星人」


當我們在家中為孩子打造雙語環境,是否也曾好奇:


孩子什麼時候會開始分辨「自己人」與「外國人」?

會不會排斥聽不懂的語言?


這不只是「學不學得會英文」的問題,而是孩子腦中小雷達:

到底誰是自己人?誰是外星人?

梨仔現在聽不懂的語言都會說是外星語言呢XD


今天這篇文章,帶大家從新生兒一路看到5歲,

了解語言如何悄悄影響孩子的「社交選擇」,

甚至導致排斥未學過的語言使用者


一、0歲就開始「分你我」?語言偏好從出生就悄悄上線


研究顯示,早在出生後幾天,嬰兒就能分辨「母語」與「外語」的聲韻節奏

例如研究人員用「非營養性吸吮法」測量,結果發現——

寶寶一聽到母語,吸得超起勁,彷彿奶瓶的奶突然變好喝了?


桃子小時候甚至只喝我餵的奶XD


也有研究讓新生兒聽不同語言的音檔,

他們會對母語反應比較強烈

到了6個月,嬰兒對母語的音位與重音已經具備統計學習能力

——也就是說,他們已經默默內化語言結構,為未來的口語打基礎


二、10個月開始挑人模仿?語言決定「你是我朋友」

如果你曾經觀察孩子在不同大人面前行為有差異,

那你可能早已發現:語言其實會影響孩子的社交偏好

有研究讓10個月大的嬰兒觀察兩位成人:一位講母語、一位講外語

結果發現,他們在選擇玩具時,更偏好母語者給的玩具

12個月大時,他們甚至會排斥外語者示範的食物

這意味著,孩子不只是聽得懂不懂的差別,

而是開始在腦中畫出「自己人」與「外人」的線


三、1歲開始拒絕外語?大腦已在畫分界線

進入1歲以後,語言的影響已經不只是「誰講得懂」,

而是延伸到信任、模仿與資源分配

  • 14個月嬰兒:更傾向模仿講母語的大人動作
  • 2歲半兒童:更願意把食物或玩具分給母語者
  • 4–5歲幼兒:合作與助人的行為,從五歲開始在面對外語者時顯著減少

更有趣的是,一項研究發現,

嬰兒的大腦在看到母語者時,學習區域會啟動得更積極

代表他們「期待從母語者身上學到東西」


這個排斥傾向雙語的家庭應該很有感

以梨仔為例,從8個月開始英語啟蒙,還能一邊聽童謠一邊搖屁股

一路開心的唱跳到一歲多準備升級,

但等她升級到英文繪本,突然就變臉了

梨子OS:「這啥?聽不懂不想看!」


桃子則是更有個性,對她講英文還會翻臉生氣,一歲半開始排斥,

媽媽光是讓她願意坐下來聽完一本簡單的英文繪本,就像打心理戰,一打就是半年


四、為什麼嬰幼兒會排斥外語者?

科學家推測,這背後可能有三個原因:

  1. 安全感與歸屬感:語言是社會身分的線索,母語者被視為「自己人」,更值得信任。
  2. 學習效率考量:嬰兒的學習資源有限,會本能地選擇「講得懂」的人作為模仿對象。
  3. 互動經驗差異:父母與孩子的語言互動通常以母語為主,孩子對這種聲調與語速更熟悉、更能預測。


這些偏好其實是大腦為了提升學習效率所產生的自動化策略,

只是到了某個階段,也可能轉化為排斥感

當排斥感出現,很容易讓家長放棄,

但堅持下去非常重要,

桃梨媽咪趁著小孩喜歡翻翻書的年紀

買了許多英語翻翻書、指偶書等等,

吸引小孩停留下來聽,成功突破問題持續到現在,

直到現在小孩五歲了,還是盡量持續有英語輸入,

持之以恆是非常重要的!


五、那我們該怎麼做?

這些研究聽起來有點令人擔心,但其實也提供了寶貴的教養方向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自然接受不同語言與文化,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 從小建立多語環境

在嬰兒階段,就讓孩子接觸不同語言的聲音、歌曲、影片、真人互動

——不要等到他們已經產生語言偏見才開始補救


很可惜的是梨子小時候忘記要連同台語一起進行

小孩已經變得非常排斥台語了


2. 增加語言互動回合數

不只是播放聲音,更要透過「對話式互動」來提升語言與社交連結,

像是問問題、等回應、用表情強化語意


這部分不是每個家長都辦得到,不過如果做得到會更好


3. 示範尊重與好奇的態度

孩子會觀察我們怎麼對待說不同語言的人

當我們用開放、友善的態度面對外語環境,

孩子也會跟著學會尊重差異




嬰兒對語言的反應,遠比我們想像的早、更有社交意義

從聲音辨識到行為偏好,語言不只是學習工具,

更是孩子建立人際關係的橋樑

如果你正在打造雙語環境,不妨思考:


你提供的,不只是兩種語言的能力,更是對世界多元文化的接納與理解


其實語言不只是工具,也深深影響我們如何表達情緒與建立連結,

你可能會對這篇文化差異分析感興趣

中英文教養差異:語言背後的文化邏輯與情緒詮釋


所以,下次當孩子因為聽不懂英文而皺眉、生氣、轉身離去……

別灰心,這不是他反對英文,只是他的小腦袋還在適應「世界有點不同」


語言偏好或許難以避免,但我們可以透過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

讓孩子學會看見更多的可能與文化

也許你的小小堅持,正是他日後擁抱多元世界的起點!


raw-image

參考文獻

  1. Mehler J, Jusczyk P, Lambertz G, et al. A precursor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young infants. Cognition. 1988;29(2):143–178. PubMed
  2. Moon C, Cooper RP, Fifer WP. Two-Day-Olds Prefer Their Native Language. Infant Behav Dev. 1993;16(4):495–500. infantstudies-psych.sites.olt.ubc.ca
  3. Jusczyk PW, Friederici AD, Wessels JM, et al. Infants' sensitivity to the sound patterns of native language words. J Mem Lang. 1993;32(3):402–420. PMC
  4. Kuhl PK, Williams KA, Lacerda F, et al. Linguistic experience alters phonetic perception in infants by six months of age. Science. 1992;255(5044):606–608. PMC
  5. Kinzler KD, Dupoux E, Spelke ES. The native language of social cogni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7;104(30):12577–12580. PubMed
  6. Shutts K, Markson L, Martin A, et al. Social information guides infants’ selection of foods. J Cogn Dev. 2009;10(1):1–17. PMC
  7. Okumura Y, Kanakogi Y, Takeuchi S, Itakura S. Twelve-month-old infants show social preferences for native-dialect speakers. Shinrigaku Kenkyu. 2014;85(3):248–256. PubMed
  8. Buttelmann D, Zmyj N, Daum M, Carpenter M. Selective imitation of in-group over out-group members in 14-month-old infants. Child Dev. 2013;84(2):422–428. PMC
  9. Begus K, Gliga T, Southgate V. Infants’ preferences for native speakers are associated with an expectation of inform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6;113(44):12397–12402.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10. Somogyi E, Tran TTU, Guellai B, Király I, Esseily R. The effect of language on prosocial behaviors in preschool children. PLoS ONE. 2020;15(10):e024002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緯嘉-avatar-img
2025/05/07
長時間接觸的,與偶爾接觸的語言 小孩當然還是會選長時間接觸的,畢竟2邊都還無法正確理解 但常接觸的比較容易知道自己現在想要什麼
桃梨媽咪-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7
蔡緯嘉 真的~ 有時候也因為兩邊都不太懂,講話還會穿插XD
avatar-img
桃梨媽咪的知識庫(科學X育兒筆記)
14會員
47內容數
桃梨媽媽在基因檢測公司多年,從不孕到懷孕,基因檢測到育兒等等,雜七雜八什麼都有~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希望文字可以帶給大家溫暖與希望~喜歡我的話,請記得追蹤並給我一個愛心哦<3
2025/04/23
中文的語境文化如何影響教養風格? 為什麼英文孩子需要『說出來』,而中文孩子要『讀空氣』? 中文和英文不只是兩種語言, 更是兩種邏輯系統、思考方式、甚至「看世界的方式」 一起看看雙語教育會對孩子的世界觀產生什麼影響吧
2025/04/23
中文的語境文化如何影響教養風格? 為什麼英文孩子需要『說出來』,而中文孩子要『讀空氣』? 中文和英文不只是兩種語言, 更是兩種邏輯系統、思考方式、甚至「看世界的方式」 一起看看雙語教育會對孩子的世界觀產生什麼影響吧
2025/04/09
孩子只愛看有趣繪本、不理生活故事或真實圖片嗎? 我家梨仔也是這樣! 從共讀困境到愛上月刊,只花了半年時間,還意外打開她對世界的好奇心 這篇文章分享桃梨媽咪怎麼選月刊,還有哪些意想不到的變化, 給同樣煩惱閱讀偏食的你一些靈感!
Thumbnail
2025/04/09
孩子只愛看有趣繪本、不理生活故事或真實圖片嗎? 我家梨仔也是這樣! 從共讀困境到愛上月刊,只花了半年時間,還意外打開她對世界的好奇心 這篇文章分享桃梨媽咪怎麼選月刊,還有哪些意想不到的變化, 給同樣煩惱閱讀偏食的你一些靈感!
Thumbnail
2025/03/27
其實桃梨媽咪英語啟蒙的路還在持續 雖然梨仔的英語啟蒙看似成功一半,桃子的路卻走得很辛苦 英文不太好的桃梨媽咪,來分享這種情況下, 如何協助小孩進行英語啟蒙,如何從養耳朵開始學英文!
Thumbnail
2025/03/27
其實桃梨媽咪英語啟蒙的路還在持續 雖然梨仔的英語啟蒙看似成功一半,桃子的路卻走得很辛苦 英文不太好的桃梨媽咪,來分享這種情況下, 如何協助小孩進行英語啟蒙,如何從養耳朵開始學英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聽到家裡的寶貝開始學說話,是多麼開心的事!但如果發現孩子說話時好像「卡卡的」、重複某些字或音,甚至拉長聲音,許多家長可能會開始擔心:「我的孩子是不是口吃?」別擔心,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出現一些不流暢的狀況其實很常見,我們家的寶貝也有這個時期。這次的念書筆記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什麼是口吃!
Thumbnail
聽到家裡的寶貝開始學說話,是多麼開心的事!但如果發現孩子說話時好像「卡卡的」、重複某些字或音,甚至拉長聲音,許多家長可能會開始擔心:「我的孩子是不是口吃?」別擔心,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出現一些不流暢的狀況其實很常見,我們家的寶貝也有這個時期。這次的念書筆記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什麼是口吃!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提出拉近「三千萬字落差」,讓孩子潛能真正發光!很多家長以為教育從上幼兒園才開始,但《父母的語言》這本書用大量研究提醒我們:孩子在語言刺激上的累積,從嬰兒時期就已經開始拉開差距。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提出拉近「三千萬字落差」,讓孩子潛能真正發光!很多家長以為教育從上幼兒園才開始,但《父母的語言》這本書用大量研究提醒我們:孩子在語言刺激上的累積,從嬰兒時期就已經開始拉開差距。
Thumbnail
在0~8 歲的早期教育階段,保護學習熱忱和動機更為重要。陪伴孩子學習英文時,父母及老師應以真誠互動和幫助理解為主。英文輸入方式包括共讀繪本/有聲書、唱兒歌、看卡通、日常對話等。
Thumbnail
在0~8 歲的早期教育階段,保護學習熱忱和動機更為重要。陪伴孩子學習英文時,父母及老師應以真誠互動和幫助理解為主。英文輸入方式包括共讀繪本/有聲書、唱兒歌、看卡通、日常對話等。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複習到發展的粗細原則,提醒了我剛升班的一歲四個月小朋友要先選擇粗動作發展的教具,並且還不太會收教具是正常,偶爾可以予以示範協助。   關於剛出生的寶寶發展,出生數周內即出現學習和記憶能力,剛出生兩三週大的嬰兒的知覺部分,就能模仿成人臉部反應,所以這時就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表情,要多對寶寶微笑。   
Thumbnail
  複習到發展的粗細原則,提醒了我剛升班的一歲四個月小朋友要先選擇粗動作發展的教具,並且還不太會收教具是正常,偶爾可以予以示範協助。   關於剛出生的寶寶發展,出生數周內即出現學習和記憶能力,剛出生兩三週大的嬰兒的知覺部分,就能模仿成人臉部反應,所以這時就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表情,要多對寶寶微笑。   
Thumbnail
近日和「語言治療師」朋友談到,這幾年疫情下出生的寶寶,因為社交活動變少,面對多數人都是戴著口罩,所以在語言學習上顯得延緩的比例也相對變多了,這也是「口罩寶寶」年代的現象之一。這個話題引起我的好奇心,也深感「環境」及「教育」帶給人的微妙影響性。 每個嬰兒都是天生的語言家,而「環境」(及
Thumbnail
近日和「語言治療師」朋友談到,這幾年疫情下出生的寶寶,因為社交活動變少,面對多數人都是戴著口罩,所以在語言學習上顯得延緩的比例也相對變多了,這也是「口罩寶寶」年代的現象之一。這個話題引起我的好奇心,也深感「環境」及「教育」帶給人的微妙影響性。 每個嬰兒都是天生的語言家,而「環境」(及
Thumbnail
孩子學習外語已經是現在必備的標準之一,也有家長規劃讓孩子成為「雙母語」或「多外語」能力,這讓不少家長都十分煩惱,到底應該在什麼時間點開始讓孩子學習外語?太晚學擔心孩子排斥外語、太早學又怕對孩子壓力太大?
Thumbnail
孩子學習外語已經是現在必備的標準之一,也有家長規劃讓孩子成為「雙母語」或「多外語」能力,這讓不少家長都十分煩惱,到底應該在什麼時間點開始讓孩子學習外語?太晚學擔心孩子排斥外語、太早學又怕對孩子壓力太大?
Thumbnail
孩子在學前,許多爸爸媽媽希望孩子能早點學會認字 會購買一大堆識字卡、練習本給孩子練習~ 但其實這些充滿文字的書籍,對於他們就像文字天書一樣抽象 💁‍♀️作伴小編要來與你們說說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認字的好方法 一起好好善用孩子的「識字敏感期」來引導孩子學會認字
Thumbnail
孩子在學前,許多爸爸媽媽希望孩子能早點學會認字 會購買一大堆識字卡、練習本給孩子練習~ 但其實這些充滿文字的書籍,對於他們就像文字天書一樣抽象 💁‍♀️作伴小編要來與你們說說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認字的好方法 一起好好善用孩子的「識字敏感期」來引導孩子學會認字
Thumbnail
學校的互動很早就開始,家長們看出什麼了嗎? #同儕互動很早就開始 今天介紹的是同儕互動的研究,這種研究是長期研究,追蹤小學時期的投票結果與他們未來求學階段的發展與表現。 當然相關研究有數不清的其他影響存在,包括孩子原生的家庭以及後來遇到的學校或者其他同儕環境。但是也已足夠讓我們訂定介入的方向。
Thumbnail
學校的互動很早就開始,家長們看出什麼了嗎? #同儕互動很早就開始 今天介紹的是同儕互動的研究,這種研究是長期研究,追蹤小學時期的投票結果與他們未來求學階段的發展與表現。 當然相關研究有數不清的其他影響存在,包括孩子原生的家庭以及後來遇到的學校或者其他同儕環境。但是也已足夠讓我們訂定介入的方向。
Thumbnail
我們今天來聊聊小小人的情緒吧! 情緒發展就像是蓋房子,地基很穩的話,就能建立更穩固或更好的情緒控管。 我們從小一出生就和父母產生 #依附關係(和父母的親密接觸)、到三歲時能慢慢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不需要透過父母就能自己解決情緒問題)
Thumbnail
我們今天來聊聊小小人的情緒吧! 情緒發展就像是蓋房子,地基很穩的話,就能建立更穩固或更好的情緒控管。 我們從小一出生就和父母產生 #依附關係(和父母的親密接觸)、到三歲時能慢慢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不需要透過父母就能自己解決情緒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