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文
📝 作者註:
文中的諮詢對象,皆來自身邊的實際案例。
這些對話不是憑空虛構,而是我從複數人身上察覺到的共通困境與情緒脈絡。
我將它們包裹成段落、拆解成對話,只為了讓某些難以啟齒的感受有個位置。
《Sorry》— Justin Bieber, covered by Alex Goot
有些人不是不愛,而是太怕靠近會毀了彼此。
這首歌的懺悔與遲來的理解,正呼應那種「想要靠近卻總是退後一步」的矛盾心情。
-------------------------------------------------------------------------------------------------------
老師:阿文,你今天想談些什麼呢?
阿文:老師,我……我好像每段關係都維持不久。
不是沒人喜歡我,我也不是沒有談過戀愛……但每次都走不長。 要嘛是我太衝動,要嘛是對方覺得我太「開放」,想快進到親密關係,造成對方害怕。
老師:你覺得他們誤會你了?
阿文:也不是完全誤會。我是那種一旦喜歡一個人,就會很直白、很快靠近的類型。
可是我內心其實很怕衝突,也不太會處理爭執。有時候對方一靠近我,反而是我先退了。
老師:所以你是一個在親密上有經驗,但在關係經營上像個孩子的人。
阿文:……對耶,這形容好準。我對「親密」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很熟悉。
但只要進到真正要磨合、要吵架、要妥協的階段,我就開始逃避,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其實不適合戀愛。
老師:那你覺得,戀愛對你而言,是一種渴望,還是一種壓力?
阿文:都有吧。
我其實會羨慕那些有伴侶的人生活上的穩定感,甚至我養貓……某種程度就是因為單身太久了。那種孤獨感是會吞人的。 但每次我真的投入,又覺得對方好像沒有要跟我走很遠,或者一旦有爭執我就覺得快沒空氣了。
老師:你對關係的理想,是什麼模樣?
阿文:我想要那種有默契的、自在的、互相尊重空間的關係。
不要每天綁在一起、不要查勤,但又能夠互相照應,有事會出現、沒事能一起虛度時間。 可我知道這種關係很難一開始就有,需要培養……可是我好像總是等不到那個「培養」的機會,關係就先垮了。
老師:那我問你一個問題:
如果下一個靠近你的人,願意放慢節奏、願意陪你磨合,你願意放下那顆隨時準備撤退的心嗎?
阿文:我不知道。可能要看我當時的狀態有沒有準備好。
老師:很好,這個「我不知道」其實就是一個誠實的答案。
愛情不是急著「修好」自己,而是慢慢學會怎麼在關係中容納自己的不成熟與對方的真實樣貌。
你不是不能愛,也不是不值得被愛。你只是需要一種不急、不傷、能陪你慢慢走的關係。
阿文:但這種關係會出現嗎?
老師:如果你開始願意穩定地靠近、也願意讓人看見你害怕的部分,它就有可能會來。
不是因為你變完美了,而是你開始選擇用更穩定的方式去愛,也接受被愛的不完美。
這些故事不只屬於阿文和 Cindy,
也許…也有一點點,是寫給你的。 如果有戳中,點個讚讓老師知道, 他可能會在某個沒睡的夜裡,回你一句——別怕,你還有選擇。


🦇 英雄們說不出口的理由 01 |「我的緊身衣防彈效果很好,但這也讓我的蛋蛋底下濕成一片,都起疹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