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會這樣說,是因為她來過我家,見過我如何整理收納,也詢問過我對於居家布置的想法,於是在整理居所的初期,斷斷續續詢問過我一些意見。
從小,我就是非常熱愛收納整理的孩子,但能力財力與家庭環境的限制,讓我的熱情只能侷限於自己的小天地。後來,畢業出了社會,再後來,全家搬了家,又後來,父親過世母親病了,同住的姊姊也有了孩子,一切一切,都讓我在收納整理的路上,因為生命歷程變動,而歷經許多更迭與轉折。
我從來沒有上過收納整理相關課程,也沒有修過任何人際心理學分(相信我,在收納整理的路上,要先搞定人,才能搞定收納),更對空間設計美學沒有概念,不長不短的十餘年,我慢慢告訴自己,有舒服的空間,才能有舒服的自己,而用最適合自己的整理收納方式,才能用無痛省力地達到「舒服的空間」這個目標。
許多收納整理教學,都會展示美麗的居家照片,而那些照片,都只是「別人家」,別人終究是別人,我說的是「屬於自己的」舒服的空間,而非「最好」的 空間,原因在於每個人的生活型態不同、身心狀況不同、使用習慣也不同,我們要追求的目標,是所有因素能達到的「平均值」,而不是「理想值」。如果雙薪家庭已經有兩個孩子,還要求家裡嚴格收納,外觀像樣品屋一樣整齊,目標過高的結果,獲得的只會是滿滿的挫敗感跟沮喪感。
因此,如果我是一位講師,我在收納整理的考試裡,可能只能獲得70分。但外觀分數絕對重要嗎?我想,正確的整理收納,是該做的做了,但不須讓收納整理長期本身成為揮之不去的困境,亦即,就算外觀結果只有70分,但我們獲得了生活的平衡,這樣才是真正的滿分。
所以,我的房間並從來不像收納布置雜誌上那麼夢幻,我也從來不追求,因為不需要,我便有許多自由。平時用很多的力氣工作,用一些些力氣養成整理的習慣,還剩下一些些力氣,就用來照顧自己,這才是我定義的「生活的平衡」,90分很棒,80分不錯,70分也很好,只要我們快樂,後續的維持才更有機會達成。
因為E,讓我想開始分享述說在收納整理的經驗與心情。雖然收納整理是大工程,萬事起頭絕不難,難只在起心動念。但只要釐清頭緒、找對方法,開始走出去,開始做,就可以了。而我運用這些經驗與感悟,能幫助一些想開始收納整理但毫無頭緒的人們,讓大家都有機會獲得能量乾淨清爽的空間。更讓我感到無比幸福,
我真心相信,我們必然都有能力收納整理,只是不知道如何開始。從斷捨離、收納整理會遇到的問題及建議,以及偶爾想到的一些布置靈感,到如何面對整理的心魔、家人的阻力,我願意一一分享我的經歷、聽過遇過的案例,以及或許可行的思維與方法,讓想要整理自己身心的人重新出發,也從身旁的環境出發,慢慢蛻變成一個更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