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人要擁有一些反常的觀念,才能活得自在。(還是只有我這樣?)
現代觀念提倡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美好。這個觀點很美麗,讓群體不再劃分你我他,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存在,刻意區隔彼此顯得很多餘。
但是,我的小腦袋瓜卻莫名感到焦慮。「蛤?可是我一點都不特別啊。」
說厲害不是最厲害的,說爛也沒有爛成一灘泥,就是一個不上不下的生活著,哪裡獨特了?
雖然朋友偶爾會說我很特別,比如說興趣廣泛,執行力強,或是手作很厲害,可我依然沒辦法認同自己的獨特性,我覺得這些特質在我身上不算突出,只要稍微在這些領域探索一下的話,就會看見非常多比我還活耀的人。
有時候,我很焦慮自己並不如朋友口中所言的特別。那些應該要感到驕傲的稱讚,在懵懂接受後,轉成另一種壓力想法。
我是特別的人,應該要做特別的事,而且我應該要為此成功,不成功的話,至少我要樂在其中。當我愈是努力想照「我是特別的」模式走,愈會檢視所有的細節有沒有符合所謂的「特別」,然後就開始暴躁、自我批評,陷入一個奇怪的死胡同。
直到有一天,我徹底放棄了。
我真的就是這麼普通啊。別人覺得好笑的事情,我也覺得好笑,聽到哪裡有排隊美食,也會湊熱鬧去排隊,喜歡的明星偶像也都很大眾流行。當我擁有這些行為的時候,我是發自內心的喜悅,為什麼還要去追求什麼特別不特別?擁抱自己的普通很快樂,我喜歡自己的普通。
這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在我停止不斷努力的尋找自我價值後浮現出來。
從前的我,習慣逼迫自己,應該做這個,應該做那個,完全忘記順流的模樣。現在的我,想發懶就發懶,有時間有精力,再動起來做想做的事情,反正我是如此普通的人,再怎麼努力也不會多特別,那我們好好的把日子過得舒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