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分割」指的是將一筆登記上屬於兩人(或多人)共有的土地,依法辦理分配,讓原本的共有人各自取得單獨所有權的法律程序。
📍什麼是土地分割?了解基本法律概念與申請方式
根據《民法》第824條的規定,土地分割可分為協議分割與裁判分割兩種方式。前者由共有人合意處理,後者則由法院裁定分割。若共有人能夠就分割方式達成共識,就可以採協議方式向地政機關申請土地分割登記;但如果有人不同意,或無法就分割方式協商一致,就必須透過法院提起「分割共有物訴訟」,由法院判決分配方式。
--------------------------------------------------------------
📍土地分割限制有哪些?三種情況不能隨便分
雖然《民法》第823條原則上賦予共有人隨時請求分割的權利,但不是所有土地都能「說分就分」。實務上,有三大情況會構成土地不得任意分割的法律限制,若未注意,申請登記可能遭駁回,甚至觸法。這些情況包括:

- 土地分割不符最小面積限制(尤其是農地)
- 土地具有使用目的限制(如套繪地、袋地)
- 共有人間契約已明定「不得分割期限」
💭例如,若要分割的是農業用地(農地),必須特別注意《農業發展條例》第16條的明確限制:「每宗耕地分割後每人所有面積未達0.25公頃者,不得分割。」
💭此外,若土地位於套繪管制區域或有建築使用限制,也會受到分割限制。此類土地若尚未解除套繪管制,不得辦理土地分割。
--------------------------------------------------------------
🍀最後,《民法》第823條雖規定共有人可隨時請求分割,但也設有以下例外情況:「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的期限者,不在此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