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南北婆婆的相愛相殺1-初見,她們與她的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第一章:初見,她們與她的城

「很多人說婆媳關係難解,但對我而言,我的課題,從一開始就比別人多了一倍——因為我,擁有兩位婆婆」
raw-image


第一章:初見,她們與她的城

「很多人說婆媳關係難解,但對我而言,我的課題,從一開始就比別人多了一倍——因為我,擁有兩位婆婆」

南部初體驗:那片被陽光曬暖的人情味

那是一個溽熱的夏日午後,車子駛入鄉間小路,窗外是無邊的綠色稻田。我心底的緊張,一點一滴被眼前的新鮮感取代。我知道,這不僅僅是趟旅程,更是場對未知家庭文化的初探。

坦白說,當時習慣凡事分析的我,卻有點愣住了。

南部婆婆家是新北透天厝,整棟都是自家人。

一踏進門,濃郁的人情味撲面而來。鄰居阿姨們熱情地喚著:「新娘子回來了!」那份毫不掩飾的關心與好奇,讓我既感動又手足無措。

這份熱情像南台灣的豔陽,直接而猛烈,與我熟悉的都市社交模式截然不同。

我沒有抗拒,只是默默告訴自己:試著用開放的心,去感受這份人生不一樣的體驗。


「來來來,快進來!」南部婆婆溫暖實在的聲音從屋內傳來。

她樸素整齊,臉上掛著燦爛笑容,眼中閃爍著真誠的喜悅,彷彿我是她久盼歸家的女兒。

她輕柔地拉過我的手,能感受到她和我的些許緊張,我們都在努力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那一刻我明白,愛的語言各有不同,但真誠的情感是跨越所有差異最溫柔的橋樑。

家裡擺設傳統,客廳神桌、祖先照片、淡淡檀香味與廚房飯菜香交織,散發著安心踏實的家庭氛圍。

「妳看,這為妳準備的。」她端來芒果和茶,眼神充滿期待。這份直接而溫暖、毫無保留的關愛深深觸動了我。

我開始理解,愛不只有一種模樣。學會感受與回應,比急於理解或批判更重要。這份初體驗,教會我放下預設立場,專注當下的真實情感交流。

台北初體驗:都會裡的個性與溫度

幾個月後,我第一次拜訪台北婆婆,約在信義區一間雅緻餐廳。

與鄉間閒適不同,這次我心頭是帶著些許敬畏的謹慎。這裡的氛圍精緻現代,與南部婆婆家的樸實形成強烈對比。

有了前次經驗,我這次更主動感受,而非急著分析。

我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與愛的表達模式,我必須學會用同樣開放的心態去理解,並且保持自己獨立的判斷

走進餐廳,台北婆婆已坐在靠窗。她剪裁俐落、妝容精緻,散發獨特氣場。

先生說她年輕時是外貿經理,是職場女強人,個性鮮明。

此刻她臉上掛著溫和笑容,眼神打量著我,透著都會女性的從容與閱歷。「歡迎,請坐。」她聲音輕柔卻穩重。

先生介紹後,她眼中透出真切喜悅:「聽說你們要結婚了,真替你們開心!」她的表達不如南部婆婆熱情,卻能感受到內心的祝福與接納。

「想吃什麼,儘管點。」她遞菜單,語氣關懷卻保留客氣。

我意識到,這是另一種關愛的表達——內斂而有力量,需要我更細膩體會。這也促使我思考,如何在尊重對方空間的同時,展現我的誠意與連結意願

等餐時,我們聊起彼此生活。台北婆婆話不多但字字珠璓,偶爾分享工作見聞或時事看法,透露職場風采與對生活品質的堅持。


她點了手沖咖啡,對咖啡豆選擇與沖泡頗有研究。當她遞給我一杯時,我感受到了那份細膩關懷。

她不說「我愛妳」,但每個細節都藏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希望我能感受到的善意。我開始明白,愛的語言百百種,找到解讀與回應的鑰匙是建立關係的關鍵。

而且,這種解讀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觀察與學習

感官記憶的碰撞:我的學習與思考

兩次初見,像兩幅截然不同的畫作,深深烙印我記憶中。我試著從這些感官記憶裡,理出脈絡,理解兩種不同的文化表達方式。這是我開始系統性分析的起點。

味覺對比:從樸實家常到精緻品味

南部婆婆家的味道豐盛濃郁:滷肉飯、炒青菜、味噌湯,還有親手醃製的泡菜。份量十足,味道濃厚,讓人滿足溫暖。她不斷夾菜,熱情幾乎堆滿碗,這是充滿生命力的「餵養式」的愛。

台北婆婆的料理精緻清淡。餐廳裡,她細心介紹菜色,強調食材新鮮健康,份量不多但擺盤精美,營養均衡。這反映她對生活品質與健康的堅持。

我思考,食物不只填飽肚子,更承載文化、習慣與關愛。這兩種飲食哲學,都各自體現了深層關懷,只是形式不同。


聽覺印象:從熱情台語到知性對話

南部婆婆聲音宏亮,濃濃台語腔,語調起伏大,情感豐富。

她用台語俗諺表達,那種親切感真切。她的聲音是樸實生命力,像鄉土歌謠。

台北婆婆聲音輕柔,用詞精準,語調平穩。她用現代詞彙,談話內容多元,從時事到藝術。

她的話語中帶著智慧,讓人感受豐富人生閱歷,像有條理的知性講座。我發現,語言不只溝通工具,更反映不同生活背景與價值觀,這也是我未來「雙語溝通」的起點。


視覺對比:從溫暖生活感悟優雅秩序

南部婆婆家充滿溫暖色彩:紅色神桌、裊裊香煙、綠色植物,鮮豔生動。家具實用,每個角落充滿生活痕跡,是生活細細刻畫出的印記,充滿人與物的連結。

台北婆婆周遭環境,無論餐廳或穿著,都呈現優雅都會感。

簡潔線條、質感物件為主,細節精心安排,給人精緻寧靜美感。

這讓我體會到,一個人的環境設計,往往反映她對生活的哲學與美學追求。我開始思考,如何從這兩種美學中,找到我自己的平衡點。

情感震撼:愛,總有出乎意料的樣子

最讓我震撼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愛。南部婆婆的愛直接熱烈,她會直接說「我很喜歡妳」,用力抱我,不停準備食物。


她的愛像夏日陽光,溫暖強烈。我當時有點招架不住這份「滿出來」的愛,這也讓我意識到,即便面對善意,我也有權利找到自己舒服的接受方式,而非全然被動。

台北婆婆的愛含蓄深沉,她會在我點餐時建議、感冒時提醒、工作壓力大時給予實用建議。她的關心融入對細節的觀察和品質堅持中,那是精緻而有力量的關愛。她的愛像春日微風,溫柔持久。

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愛沒有標準模式,沒有對錯之分。最重要的是,學會識別它、欣賞它,並找到自己舒服的回應方式。這也是我作為現代女性,不委屈求全但又能圓融處理關係的關鍵。

初步的自我定位與策略思考:學會當個「橋樑」

那兩次初見,讓我意識到我即將進入一個多麼豐富而複雜的世界。我不只是要適應婆媳關係,更要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與愛的表達方式之間找到平衡點。

說實話,剛開始我是有點焦慮的。這不像工作有明確KPI。但我告訴自己:這就是我人生中獨特的「專案」,挑戰就是成長的機會。我決定不被複雜性嚇倒,而是試著用更開闊的心態去面對,並且主動尋找解決方案

我開始在心裡默默為自己設定「學習目標」:

  • 多觀察,少批判:仔細觀察婆婆們的行為模式、溝通方式和價值觀,放下習慣的評價標準。
  • 試著理解背後:每個行為背後都有文化背景或個人經歷,試著去理解「為什麼」。
  • 靈活調整,而非改變:根據情境調整行為和表達,但保持核心價值與個性。理解不等於委屈求全,我永遠有權利為自己發聲
  • 主動溝通,不預設立場:找機會與婆婆們溝通,建立理解與信任。

我知道這將是段精彩的人生旅程。兩位婆婆,兩座城市,兩種文化,將教會我關於愛、家庭、人生的智慧。而我,也準備好成為連接這兩個世界的橋樑。我希望將這段獨特經歷,轉化成對其他正經歷相似考驗的人,一份真實的體會與力量。我要成為一個能夠幫助其他人處理類似問題的人,我有責任將這些經驗分享出來

想知道我在這段摸索與學習的旅程中,還會遇到哪些出乎意料的挑戰與溫暖?敬請期待下一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unny All In 知識帶你飛☀️
3會員
7內容數
我是Sunny,軟體工程師,專注於打造高效能系統。 我擅長用簡單3步驟讓你60秒上手程式、職場技巧與成長心法! 不論你是技術新手、職場進階者或愛冷知識的探索者,這裡有實用內容與貓系幽默,幫你點燃學習熱情! 快加入,一起用程式碼與文字讓知識飛起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秀鳳出門的時候,婆婆坐在客廳,她看到婆婆抬頭看了一下牆上的壁鐘。 她回家一進門,瞧見婆婆又看了一下牆上的壁鐘。
Thumbnail
秀鳳出門的時候,婆婆坐在客廳,她看到婆婆抬頭看了一下牆上的壁鐘。 她回家一進門,瞧見婆婆又看了一下牆上的壁鐘。
Thumbnail
從被不屑到眾人矢可的這段時間,從"懷疑人生"到"對著幹"......我其實有段時間都很掙扎的內心。 不以婆婆的生意手法去經營,是因為想擺脫....不是老實與道地得買賣模式。 但我卻能理解婆婆的心態,嫁給公公後,也是從死裡做過來的人。2人要養5個小孩,還有位失聰的小叔。 所以她的生意方式是,只要
Thumbnail
從被不屑到眾人矢可的這段時間,從"懷疑人生"到"對著幹"......我其實有段時間都很掙扎的內心。 不以婆婆的生意手法去經營,是因為想擺脫....不是老實與道地得買賣模式。 但我卻能理解婆婆的心態,嫁給公公後,也是從死裡做過來的人。2人要養5個小孩,還有位失聰的小叔。 所以她的生意方式是,只要
Thumbnail
多年的壓力與悲痛下,無法很好的與自己和解的人。包含無法用自己認同的方式喜歡自己、無法滿意自己的付出,帶著遺憾來到老年的人⋯⋯
Thumbnail
多年的壓力與悲痛下,無法很好的與自己和解的人。包含無法用自己認同的方式喜歡自己、無法滿意自己的付出,帶著遺憾來到老年的人⋯⋯
Thumbnail
       親愛的人媳,你有過這樣的時刻嗎?   冬天悄悄而至,當涼風拂面、落葉飄散時,你忍不住開始期待聖誕節、年終獎金、農曆年節……。等等,說到農曆年節,你好像聽見遠方傳來婆媳戰爭的鼓聲隆隆。還沒見到婆婆本人,你已經開始預演那些緊繃、難受的互動,心隨著壓力沉到谷底。
Thumbnail
       親愛的人媳,你有過這樣的時刻嗎?   冬天悄悄而至,當涼風拂面、落葉飄散時,你忍不住開始期待聖誕節、年終獎金、農曆年節……。等等,說到農曆年節,你好像聽見遠方傳來婆媳戰爭的鼓聲隆隆。還沒見到婆婆本人,你已經開始預演那些緊繃、難受的互動,心隨著壓力沉到谷底。
Thumbnail
幾年前,小惠的婆婆搬來同住後,家中原本融洽的氣氛就消失了。小惠常常悶悶不樂,她在逼問下透露:「婆婆經常在娘家媽媽或外人面前抱怨,如說都是先生在煮飯,這根本不是事實。類似被扭曲的事實,身為晚輩的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明明如果小惠沒加班,就趕忙回家做飯,家務事也未懈怠。然而,她的付出似乎從未得到婆婆的
Thumbnail
幾年前,小惠的婆婆搬來同住後,家中原本融洽的氣氛就消失了。小惠常常悶悶不樂,她在逼問下透露:「婆婆經常在娘家媽媽或外人面前抱怨,如說都是先生在煮飯,這根本不是事實。類似被扭曲的事實,身為晚輩的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明明如果小惠沒加班,就趕忙回家做飯,家務事也未懈怠。然而,她的付出似乎從未得到婆婆的
Thumbnail
在這個小城鎮的郊外,有一對婆媳,她們的故事彷彿是一條溫暖的河流,悄然流淌在平凡的生活中,卻散發出令人心動的溫情。 故事的主人公是李媽媽和她的婆婆,姓王。李媽媽年輕時曾經歷過一段讓人心碎的婚姻,對家庭和婚姻充滿了失望。但當她遇見了丈夫時,一切都開始了改變。然而,一道陰影卻籠罩在她們的生活中。
Thumbnail
在這個小城鎮的郊外,有一對婆媳,她們的故事彷彿是一條溫暖的河流,悄然流淌在平凡的生活中,卻散發出令人心動的溫情。 故事的主人公是李媽媽和她的婆婆,姓王。李媽媽年輕時曾經歷過一段讓人心碎的婚姻,對家庭和婚姻充滿了失望。但當她遇見了丈夫時,一切都開始了改變。然而,一道陰影卻籠罩在她們的生活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