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來新的專欄我會介紹各式經典調酒,每一篇的格式大概會是一個知識點配幾支經典調酒的介紹,方便大家理解學習。但在那之前,我希望先來談談,作為調酒師應該要有什麼樣的素養去進入這個行業。
專業
最基本的就是我們專欄裡所講的這些有關於酒類的基本知識,以及其變化應用。透過靈活的思維幫助我們理解眼前的酒的狀態。同時美感、感官品評、調製技術、對味法、創意、學習精神也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當這些都俱足,就能夠製作出一杯基本上在各種場合都還不錯的調酒。

作品
作為調酒師,調酒就是我們的作品。有些心態面上要特別提一下。- 異化:千萬要記得,調酒作品跟調酒師是兩個不同的個體,要以客觀的角度對待自己做出的調酒,對其批評或讚美,而不要認為這些批評或讚美是針對你的人格。
- 成長:作品的呈現具有動態性,就如同各行各業,剛開始做的時候可能沒那麼優秀,隨著時間久了也會有所積累而越做越好。但也不要因為自己的年資深了而驕矜自恃,認為自己的作品絕對優秀。
- 隨機:要能夠理解調酒作品的呈現本身具備隨機性,就像歌手演唱不可能每場狀況都很好、演員演戲不可能從不NG,因為我們是人,而不是機器人。所以有時候調酒基於當天的某些狀況可能做得不好,也不要灰心,盡力做出當下最好的作品就好。
- 奉獻:做出調酒作品就是希望客人喝得開心,這件事情在無論何時都要記在心裡,這樣的奉獻精神對於好的調酒是絕對必要的。你可以想像客人喝下去覺得好喝的表情,那種開心的悸動。
互動
許多人對於調酒師的印象可能是談笑風生,實際上內向的人更多,像我就是很內向的人。而且如果硬要談笑風生的話,更會給人在尬聊的感覺,讓人覺得不舒服。大部分時候更像是在「演戲」。但調酒師的演戲比較不太像服務業,而是「店裡想要呈現什麼風格」、「客人需要怎麼樣的調酒師」而定。
調酒師當然可以用本性的風格來表現,但每間店都有自己可能想營造的氛圍,建議選好固定的人設是比較適切的,也有助於將上下班分開。另外,有的客人喜歡說話,那可以扮演傾聽者的角色;有的客人希望被關心,那可以扮演朋友的角色;有的是情侶來約會,那就不用當電燈泡了。扮演最重要的目的還是要理解客人的需求,希望培養客人能夠長久光顧的經營之道。
而且坦白說,酒是嗜好性商品,並非必需品,更何況調酒還是整個酒類產業邊緣的一塊。店家除非 location 選得好或者名聲浩大,不然想要賺到大錢真的不簡單。酒水錢好賺,但客人不來那也沒賺頭,所以才會有各式各樣的行頭出現。有關於客人能長久光顧這件事情,就像其他非功能性產品的產業一樣,需要靠引起消費者的非理性消費甚或是情感消費才活得下去。
政治
調酒就是政治的一環,沒得商量。在調酒的歷史中,1920 - 1933 的美國禁酒令讓許多美國酒吧關門,轉往秘密酒吧或者調酒師就跑去歐洲。政治就是國家一張紙下令要關店就要關店。而後來雖然是隨著羅斯福的政策而取消禁酒令,但這應該夠明白了:酒也是政治的一環。更靠近的,在武漢肺炎疫情發生期間,全台禁止內用避免疫情擴散,店家也勢必要配合政策,不可作為防疫的缺口,所幸時間不長。如果搞到像中共那樣封城,酒吧還有得玩嗎?
另外,自古以來酒吧、咖啡店、茶吧就是個很常用來聊天的地方,知識份子們會在這邊聚集,聊聊各自的想法,所以這些店從古至今人們的需求都在。而這些對於眾人之事的討論就是政治,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自己
這可能是在人的一生中都要不斷探尋的,調酒也只不過是調酒師生命中的一個面向罷了。對於自己的人生的其他發展或者深刻地認識自己是更重要的。記得要維持好生活作息,把自己的一切照顧好了,生涯才能走得長長久久。同時,理解自己才能夠真正做出最能表達自己風格的調酒。
結論
其實我覺得我講的這些,也不只是調酒師,許多地方也能用在各行各業上頭。當然我講得也不一定完全正確,期許大家在職涯的道路上能夠有更深刻的反思。這邊就讓我以此文為開頭,勉勵大家,不僅是單純作為調酒師,而是作為職業路上的自省。
現在我完成到 EP.30 了,那麼最近會開始逐漸將其設為公開狀態。
我後來想了想,我之所以寫這個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五年前想要開始做調酒的自己,如果有個公開、有系統、有步驟並且鑽研扎實的人願意將這些內容編排成有序的內容,那該有多好?所以我選擇公開內容。其實做調酒的網路資源很多,但如何有系統學習是最難的,透過逐步練習,相信過了三十回,你也能有些基礎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