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95】別再累死自己,聰明學習才有用--《大腦喜歡這樣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學習要有成效,我們想到的可能是要「Study Hard」,除了努力學習外,還有其他要注意的地方嗎?又或者一直拼命努力,真的就會有所回報,有好的成效嗎?

raw-image

了解大腦的模式

在認真學習前,如果可以先了解大腦運作的模式,將能更有效率學習。《大腦喜歡這樣學》指出,大腦有兩種不同的神經網路,分別是專注式思考與發散模式思考,這兩種不會同時存在,我們如果不是處於專注式模式,就是處於發散模式。

專注模式是用理性、循序漸進、分析的方式解決問題,當我們聚精會神做一件事時,專注模式會登場,讓我們聚焦在要解決的問題上。

相較之下,發散模式讓我們任由思緒神遊,這種看似不認真學習的模式,卻能讓我們脫離原本聚焦的區塊,讓思緒跑得更遠,因而發現原本怎麼想都想不到的解答。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在洗澡、散步時靈光乍現,就是因為那個時候處在發散模式。

有效建構記憶模組

專注模式跟發散模式都有其必要性,發散模式固然好,但如果沒有先靠專注模式打下基礎,那再怎麼發散、遨遊,也是找不到東西。書中提到大腦有工作記憶跟長期記憶兩個系統,工作記憶只能儲存四個資訊組塊,當我們慢慢把一件事情學透撤了,它就比較不會佔用工作記憶(像剛開始學開車到變成開車老手的過程)。

要建構記憶組塊的第一步,就是專心研讀想要建立組塊的資料,書中提到,如果在學習過程一直分心,那麼大腦很難建立組塊,沒辦法建立新的神經模式;第二步驟是要理解資料的要點,歸納出中心思想;第三步驟是建立脈絡,讓自己知道如何使用某一個組塊,並知道何時使用,透過複習,我們可以讓組塊連結的神經網路擴大,並穩固組塊。

很多人在學習時會畫重點,作者認為,畫重點很容易產生能力錯覺,誤以為有畫重點就表示已經記住,實則不然。所以與其畫重點,倒不如先歸納重要概念,再做筆記,或是透過回想,進行間隔複習,檢視自己記住多少,沒有加以複習的內容,很容易慢慢模糊。與其一個晚上讀二十幾次學習內容,不如分二十幾天讀學習內容,然後好好睡覺,讓發散模式幫助整理記憶,這樣也會讓工作記憶慢慢轉為長期記憶,比較能記得住學習的內容。

不要只靠死記

作者分享可以用生動的視覺隱喻(比如把電流視覺化成水流)、建立出可以簡化內容的有意義的群組、編造故事等方法幫助記憶,還有用手寫下要記憶的內容,甚至是運動也能夠幫助記憶。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宮殿記憶法」,宮殿只是一個比喻,它可以是你的家、廚房,或是上學的路線ㄝ總之是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然後把你要記憶的事物,轉化成觀念圖像,放置在這個你熟悉的地方裡,從這裡出發去記住事物。

比如今天要購買牛奶、雞蛋跟麵包,可以想像一瓶巨大牛奶擺在家門口,麵包彈到沙發上,然後打破雞蛋,用熟悉的場景,來記住沒有相關聯的事物。


西恩後見

看完《大腦喜歡這樣學》,馬上回想到高中的時候,數學老師總是發一大堆練習題,要我們做練習題,那時候我對做大量的練習題非常排斥,總認為只要知道原理就好,做那麼多練習題只是「填鴨式教育」,沒有用。

想當然耳,高中三年下來,數學成績超爛,最後也只能選文組。如果那時候有看過《大腦喜歡這樣學》,可能就會告訴自己,做練習題是要讓自己知道數學公式是要在那些情境下運用,並從中建立出脈絡,那麼可能就比較不會排斥做大量練習題。

另外,與其極度認真、緊繃學習,適時運動,保持充足睡眠也相當重要,加上書中多次強調間隔式的複習有助於加強記憶,這也提醒我們,學習絕對沒辦法講求速成,穩扎穩打培養學習習慣,讓原本還不熟悉的事物,慢慢變成長期記憶,會比臨時抱佛腳有用許多。


avatar-img
86會員
143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現代社會誘惑太多,所以當我們提到需要意志力去做的事,通常會想到的是「抵抗誘惑」。 但是抵抗誘惑,跟它「說不」,只是意志力的其中一種表現。意志力除了有「我要去做」跟「我不去做」的兩種面向,還有第三種力量-「我真正想做」的力量,這才是真正的動力。 《輕鬆駕馭意志力》提到,這些力量,如同肌肉一樣,
《態度》、《見識》、《格局》是吳軍博士的人生進階三部曲套書,《如果只用十個字概括獲得大格局的方法,那就是「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節奏」,要能認清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向,並根據自己的能力掌握好節奏,提高進步速度,幾年後就會看到格局比今天大很的自己。
在讀《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前,我在想一件事,「給予」總體來說,是正面的,應該是無庸置疑。給予代表幫助別人,沒有人會說不好,我們也常聽「吃虧就是占便宜」、「施比受更有福」,不過即使如此,「給予」看似簡單,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在工作職場上,給予別人協助,有可能會損及自己的利益時,
「這次失敗沒關係,國父孫中山也是革命11次才成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句安慰別人的話?先不管這句話有沒有達到安慰的效果,國父孫中山革命11次,在過往教科書陳述下,成為了很多人的既定印象。事實上,第10次的黃花崗跟第11次的武昌起義,孫中山並沒實際參與「革命作戰」,而是在海外募款。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現代社會誘惑太多,所以當我們提到需要意志力去做的事,通常會想到的是「抵抗誘惑」。 但是抵抗誘惑,跟它「說不」,只是意志力的其中一種表現。意志力除了有「我要去做」跟「我不去做」的兩種面向,還有第三種力量-「我真正想做」的力量,這才是真正的動力。 《輕鬆駕馭意志力》提到,這些力量,如同肌肉一樣,
《態度》、《見識》、《格局》是吳軍博士的人生進階三部曲套書,《如果只用十個字概括獲得大格局的方法,那就是「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節奏」,要能認清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向,並根據自己的能力掌握好節奏,提高進步速度,幾年後就會看到格局比今天大很的自己。
在讀《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前,我在想一件事,「給予」總體來說,是正面的,應該是無庸置疑。給予代表幫助別人,沒有人會說不好,我們也常聽「吃虧就是占便宜」、「施比受更有福」,不過即使如此,「給予」看似簡單,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在工作職場上,給予別人協助,有可能會損及自己的利益時,
「這次失敗沒關係,國父孫中山也是革命11次才成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句安慰別人的話?先不管這句話有沒有達到安慰的效果,國父孫中山革命11次,在過往教科書陳述下,成為了很多人的既定印象。事實上,第10次的黃花崗跟第11次的武昌起義,孫中山並沒實際參與「革命作戰」,而是在海外募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你也希望像學霸一樣輕鬆學習嗎?但你是否認真了解過大腦是如何學習的? 《學習如何學習》用科學的角度了解大腦如何學習,讓你更好對「腦」下藥!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瞭如何學習的重要關鍵,包括充分的睡眠、適時的運動、專注和反思等方法。透過這些方式,能夠幫助腦神經的連結、深化和鞏固,讓學習更有效。此外,書中也分享了一些學習的方法,如番茄鐘學習法、手寫筆記和善用比喻等。這些內容雖然針對青少年,但也對成年人有幫助。
Thumbnail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無論是從事學術研究還是日常學習,提升學習效率都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一項2006年的研究發現,提高學習效率不僅關乎時間管理,更關乎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這篇文章將分析大腦學習機制並介紹三個科學證明的提升學習效率的技巧,讓你的學習更有成效。
Thumbnail
本書主要討論“學習”這個主題,介紹了學習者如何做好學習的全生命週期管理,讀完這本書,我想特別討論的有三點: 1. 學習有方法,但行動起來最重要 2. 不怕麻煩,弄清楚基本概念 3. 學以致用,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你也希望像學霸一樣輕鬆學習嗎?但你是否認真了解過大腦是如何學習的? 《學習如何學習》用科學的角度了解大腦如何學習,讓你更好對「腦」下藥!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瞭如何學習的重要關鍵,包括充分的睡眠、適時的運動、專注和反思等方法。透過這些方式,能夠幫助腦神經的連結、深化和鞏固,讓學習更有效。此外,書中也分享了一些學習的方法,如番茄鐘學習法、手寫筆記和善用比喻等。這些內容雖然針對青少年,但也對成年人有幫助。
Thumbnail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無論是從事學術研究還是日常學習,提升學習效率都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一項2006年的研究發現,提高學習效率不僅關乎時間管理,更關乎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這篇文章將分析大腦學習機制並介紹三個科學證明的提升學習效率的技巧,讓你的學習更有成效。
Thumbnail
本書主要討論“學習”這個主題,介紹了學習者如何做好學習的全生命週期管理,讀完這本書,我想特別討論的有三點: 1. 學習有方法,但行動起來最重要 2. 不怕麻煩,弄清楚基本概念 3. 學以致用,發揮自己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