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軟體技術上過於自信或膽怯。
有自信的地方是做過的,或是有脈絡可循,甚至是能問AI問到答案的那種。
(不過AI寫CODE還是蠻多錯誤就是了)
膽怯的地方則是完全沒做過,過時的容易被取代的,或是沒有信心把握能在短時間內有成果的那種。
面對自信的地方,我常常過於自滿,也就是話說得太滿。
比方說答應主管或同事大概一周內搞定,算是給自己下一個期限,也證實一下自己在工作上的能力。
這種結果通常都是會延個幾天才好好收尾。
協作的同事和主管也沒說什麼,常常能夠允許我每天繼續呈報工作任務的延期。
我也差不多在多個幾天就把原型給完成了。
但日子一久,有時他們應該也覺得我說的一周交期,應該也要很久。
不期不待,不怕傷害。
面對膽怯的地方,我則是對於未知技術或是過時技術的心理排斥。
所以沒辦法給一個完整交期,只想著怎麼拖延,或是做自己喜歡的擅長的工作。
情況只有越來越糟,一做又很痛苦一直上網找資料,最後完成狀況很差。
不是一種不懂怎麼最小化工作項目拆解,而是就是心裡排斥不想做。
這樣的狀態,現在有所改變了。
我把目前喜歡做的工作和不喜歡做的,開始統整紀錄。
什麼時候開始做,做到什麼程度,多久大概做完原型可以用。
我有個時間可以大約估計。
面對那些討厭但我多半還是完成的工作,我也記錄起來寫在Joplin上。
現在有個可以估算的時間,讓我未來再做工作約定時間的時候能夠更貼近一點目標。
也能以模組化把程序重複使用。
但看看那個紀錄就知道,現在的程度也還是太淺了。
對於知識上的渴求,還需要挖得更深來達到願景目標。
我想要每天前進,伸手達到那個能力上的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