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開始」。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
面對一個想嘗試的目標,或者一個想改變的念頭時,
心裡有無數計畫,但總覺得時機未到、準備不足、還差那麼一點勇氣。
然後日子一天天過去,
計畫漸漸變成了遙遠的想像。
—
我們最近也在思考「開始」這件事,
帶來兩個小啟發,想與你分享:
第一層啟發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很多時候,阻擋我們的不是巨大的困難,
而是那種「等到萬事俱備再出發」的完美主義。
真正的開始,從來不需要完美。
只需要一個小小的行動。
哪怕只是訂一張票、寫下第一個字、跑出第一百米、打出第一封信。
起點也許渺小得幾乎看不見,
但只要踏出了第一步,
整個世界都會慢慢為你展開。
就像登山,沒有人一開始就能站在山頂,
但只要跨出第一步,
山就在你腳下,路就在你眼前。
—
第二層啟發是:悲觀者永遠正確,樂觀者永遠前行。
這句話雖然出處不明,但精神與美國作家威廉・亞瑟・沃德(William Arthur Ward)在《信念的泉源》中的理念非常相近——
真正推動世界的人,不是一直指出困難的人,而是願意相信、願意行動的人。
因為如果要說「為什麼不要開始」,
總有無數理由:
- 機會渺茫;
- 現實殘酷;
- 失敗的機率極高;
- 別人也試過,結果並不好。
悲觀者看到的都是風險,
而且幾乎每一次都可以用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但如果我們只是正確地停在原地,
又有什麼用呢?
真正能改變自己、改變世界的,
往往是那些明知道不確定,
卻依然願意嘗試、願意前行的人。
樂觀不是盲目,
而是一種相信自己有力量改變一點點未來的態度。
悲觀者說:「這條路太難走了。」
樂觀者說:「那我走走看。」
也許最後真的很難,但至少他走過;
也許最後真的抵達了,那就是一場了不起的旅程。
—
你呢?
最近有沒有什麼想要開始卻還猶豫著的事呢?
也許,今天就是一個適合邁出第一小步的好日子。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有個充滿勇氣與希望的一天!
—企鵝不捨小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