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老下有小,退休金怎麼存?三明治族的5個儲蓄突圍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健康x財富雙軌人生系列17

台灣人壽與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日前發布2025「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有七成以上的民眾,每月為退休存不到1萬元,而三明治族是所有年齡層中存得最少的一群。

 我想這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人生40歲到50多歲,正是夾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況。爸媽年紀大了要照顧,孩子教育費、生活費不斷加碼,自己的生活還得撐下去,更別說退休金怎麼存。

 不過,即使眼前開銷壓力大,還是有方法讓退休準備往前一點。我整理了五個專屬三明治族的儲蓄突圍術,幫助三明治族在生活現實中,慢慢為自己存下未來的退休金,建造安全感。

 一、支出要控,先存再花

有時候不是你賺得不夠,而是錢一進來就被各種開銷「秒殺」。與其等月底看看還剩多少,不如一拿到收入就先撥出一筆退休儲蓄,再去分配其他支出。

 這種「先存再花」的順序,看似簡單,卻是很多人理財最容易忽略的一步。就算只是一個月3000元,長期累積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此外,可以設定生活費上限,幫每一類支出設停損線(例如餐飲每個月不超過8,000元),一旦超支,就減少其他非必要支出(如娛樂、購物)。

 去重新檢視保險、房貸,這些「看不見的支出」往往占比高,有時重新談房貸利率、調整保單內容,就能省下幾千元。

 二、家庭責任,不必全都自己扛

孩子教育、爸媽照顧,都是家裡重要的責任。但這不代表,所有的經濟負擔都只能由你一個人來承擔。

 父母的照顧支出,可盤點家中有哪些資源:長輩有保險嗎?健保能支付哪些部分?政府長照服務能不能運用?與兄弟姊妹建立共識、一起分工照顧或出資。

 孩子的教育支出,也要量力而為。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財務現實,培養他們的理財觀念與責任感。例如大學期間協助生活費,但讓孩子申請學貸、或半工半讀。可以讓自己有金錢餘裕,也幫助孩子財務自立。

 3. 建立退休金專戶,用「看不見」的方式存錢

與其期待自己「會記得每月存」,不如直接設一個專屬退休帳戶,設定自動轉帳,把退休金從日常帳戶中隔離,當作看不到、動不了的錢。

 你可以設定一個三年目標,例如:三年內存到第一桶金30萬元,之後轉進長期投資工具如市值型ETF,啟動被動收入機制。

 4. 找到第二收入,開啟B計畫

收入如果沒有增加空間,支出再怎麼節省也有極限。你有專業技能、興趣或人脈,可以思考是否發展第二收入來源:像是斜槓接案、線上教學、寫作、自媒體經營、講課、顧問、代理商品……都可能是選項。目標不是大賺一筆,而是每月多個3,000~10,000元穩定現金流,幫助你加速退休金的累積。

 此外,也別忘了投資自己:參加進修課程、考證照、提升斜槓能力,可能幫助你爭取加薪、轉職或延長職涯。

 5. 與伴侶溝通,打造一起面對的財務觀

許多家庭儲蓄困難,是因為夫妻對生活品質與退休的期待不同,因此,需建立共識、彼此支持。像是一起設定家庭目標,例如:什麼時候希望退休?每月要存多少?

 說清楚雙方的分工與財務角色:哪些是共同支出、哪些是個人支出?不要讓一方單獨承擔過多壓力。

 夫妻也要定期(如每季或半年)檢視財務進展。雙方不是競爭對手,也無需上演金錢諜對諜的戲碼,而是要成為相互合作的神隊友。

 40~54歲是生活壓力最沉重的時候,但人生還有30年、甚至40年要走。與其把退休當成遙不可及的未來,不如從現在開始——每月多存一點、多想一步、多做一件事,就是開始為退休生活鋪路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齡生活筆記
25會員
128內容數
在媒體圈打滾二十多年,耕耘投資理財及健康醫療領域。不滾了!50+後成為創齡實習生,學習和探索自己人生下半場,實踐創齡生活,製播《創齡生活筆記》Podcast節目,也成為一名退休理財顧問。
創齡生活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5/29
這篇文章討論退休理財規劃,建議讀者先檢視自身財務狀況,而非急於投資商品。從現金流、保險、投資、負債及非金錢資產五個面向,提供檢視的方法,並提出相關問題引導思考,例如每月現金流狀況、保險保障內容及負擔能力、投資策略及風險管理,以及退休後負債處理方式。文中也強調非金錢資產如健康、人脈及技能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5/29
這篇文章討論退休理財規劃,建議讀者先檢視自身財務狀況,而非急於投資商品。從現金流、保險、投資、負債及非金錢資產五個面向,提供檢視的方法,並提出相關問題引導思考,例如每月現金流狀況、保險保障內容及負擔能力、投資策略及風險管理,以及退休後負債處理方式。文中也強調非金錢資產如健康、人脈及技能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5/25
邁入50歲後,職場、健康、家庭等人生三大挑戰接踵而來,是重新調整生活方式的關鍵時刻。文章探討如何應對職涯轉變、維持健康及重新調整家庭關係,並點出這些挑戰是重新出發的機會。
2025/05/25
邁入50歲後,職場、健康、家庭等人生三大挑戰接踵而來,是重新調整生活方式的關鍵時刻。文章探討如何應對職涯轉變、維持健康及重新調整家庭關係,並點出這些挑戰是重新出發的機會。
2025/05/23
退休後的健康風險可能造成財務危機,及早預防勝於治療。透過每日記錄血壓、血糖、體重等數據,能及時發現身體變化,預防慢性病惡化,減少醫療支出,達到健康理財的目的。
2025/05/23
退休後的健康風險可能造成財務危機,及早預防勝於治療。透過每日記錄血壓、血糖、體重等數據,能及時發現身體變化,預防慢性病惡化,減少醫療支出,達到健康理財的目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民眾想要退休要準備多少錢?由基富通證券執行的「好好退休準備平台」,針對國人退休準備現況,進行疫後規模最大的「萬人退休大調查」,發現超過 6 成民眾將「退休準備」做為重要的理財目標,平均預期退休金為 1,403 萬元,相較 2020 年增加近 300 萬元,主要就是受到通膨影響。
Thumbnail
民眾想要退休要準備多少錢?由基富通證券執行的「好好退休準備平台」,針對國人退休準備現況,進行疫後規模最大的「萬人退休大調查」,發現超過 6 成民眾將「退休準備」做為重要的理財目標,平均預期退休金為 1,403 萬元,相較 2020 年增加近 300 萬元,主要就是受到通膨影響。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老年年金 特點 保越久領越多,年資計算無上限 終身領取 會隨 CPI 調整來抗通膨 → 依 CPI 做老年年金調整 資格 勞工年滿 60 歲,且保險年資合計滿 15 年 法定請領年齡 計算 平均月投保薪資 = 加保期間,最高 60 個月之平均月投保薪資 b 式 = 平均月
Thumbnail
老年年金 特點 保越久領越多,年資計算無上限 終身領取 會隨 CPI 調整來抗通膨 → 依 CPI 做老年年金調整 資格 勞工年滿 60 歲,且保險年資合計滿 15 年 法定請領年齡 計算 平均月投保薪資 = 加保期間,最高 60 個月之平均月投保薪資 b 式 = 平均月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高齡社會的到來,會影響很多方面,包括退休生活和財務。本文從退休金、醫療費和長照費3個方向提出規劃建議,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Thumbnail
高齡社會的到來,會影響很多方面,包括退休生活和財務。本文從退休金、醫療費和長照費3個方向提出規劃建議,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臺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比已超過 20%。政府提供的退休福利有限,因此個人需要更主動地進行理財規劃,以確保退休後仍能維持舒適的生活水準。通膨是無形的價格上漲,對退休金的實際購買力造成潛在威脅。在退休理財中,必須謹慎考慮通膨因素,以確保未來的退休金能夠應對生活成本的增加。
Thumbnail
臺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比已超過 20%。政府提供的退休福利有限,因此個人需要更主動地進行理財規劃,以確保退休後仍能維持舒適的生活水準。通膨是無形的價格上漲,對退休金的實際購買力造成潛在威脅。在退休理財中,必須謹慎考慮通膨因素,以確保未來的退休金能夠應對生活成本的增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