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不只說愛你,更要學會「愛自己」
在5月20日這個象徵「我愛你」的日子裡,我發布了一篇關於「愛自己」的貼文。這不僅僅是應景的分享,更是我當時最真實的心境寫照。在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愛自己」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場誠實面對自我、接納脆弱、並願意為自己承擔的旅程。
之後,你可能有發現我暫時停更了社群的內容。這並不是因為我放棄了經營,也不是失去了方向,而是我進入了一段深層的內在轉化期。就像蛻變前的毛毛蟲,需要靜靜地待在繭中,這段時間,我選擇暫時收起分享的節奏,讓自己能更專注地與內心對話,清理、整合與重建。
這不是一段容易的過程,但我知道,唯有經歷這樣的內在工作,才能帶著更穩固的自己回來,分享更真實、更有力量的內容。
你以為的「愛自己」,真的對嗎?
在這段沉潛的時間裡,我花了很多心思在思考:「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愛自己?」
我們常常聽到別人說,要「愛自己一點」,接著就會看到各種建議浮現在腦海——對自己好一點、吃頓喜歡的美食、犒賞自己買一件心儀已久的物品,或者安排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這些行為看起來很療癒、很溫柔,好像也滿足了我們對「被愛」的渴望。
但我開始質疑,這些真的是「愛自己」的全部樣貌嗎?還是,它們只是暫時填補空缺的一種方式?
如果吃好吃的、買漂亮的東西就是愛自己,那為什麼很多人在這些行為之後,內心還是感到空虛?是不是在這些「對自己好」的表象背後,我們其實忽略了更深層的自我關照?
我發現,真正的愛自己,也許不只是滿足,而是願意看見自己的真實狀態,包括那些不那麼光鮮、甚至讓人不安的部分。愛自己,不一定總是輕鬆愉快,它有時候也包含了誠實面對、放下逃避、願意承擔與轉化。
那些日常中的「委屈」,你習慣了嗎?
所謂「愛自己」,並不只是大事上的選擇,其實更多時候,它藏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時常感到委屈的瞬間。
像是在職場裡,我們是否也經歷過這樣的情境:主管臨時交辦一堆緊急任務,打亂原本的計畫。明明內心已經壓力山大,甚至覺得不合理,卻還是選擇點頭說好,不敢提出疑問,更別說表達真實感受。因為害怕被貼上「不配合」、「不好帶」的標籤,我們默默吞下委屈,把情緒藏進心底。表面看起來是配合,其實是在委屈自己、消耗自己。
在社交場合,我們也可能常常這樣勉強自己。明明身心俱疲,或其實更想留時間給自己休息,卻因為對方是朋友、長官、老同事,不好意思拒絕邀約,只能硬著頭皮赴約。回到家卻發現,所謂的「應酬」不是讓人充電,而是一種額外的情緒負擔。
還有那些對現狀無感、甚至討厭的工作。每天早上醒來都要強迫自己撐著去上班,下班像是逃出牢籠。你可能曾想過換工作,但對未來方向沒有清楚的輪廓,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於是只好繼續忍耐,麻痺自己。久而久之,活得像個行屍走肉,不痛不癢,也沒有期待。
這些看似小事,其實都是對「愛自己」的考驗。我們是否能在這些情境中,察覺自己的感受,誠實面對它,並做出對自己更友善的選擇?或者,我們是否已經習慣了委屈自己,只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相信,願意開始察覺,就是一種改變的開始。
「愛自己」的真諦:讓自己不再委屈
這段時間,我透過大量的閱讀與書寫,慢慢地,一點一滴地,開始重新理解什麼叫做「愛自己」。
書寫的過程,像是一場與內在深層自我的對話。很多問題,也許在日常裡無暇細想,卻在筆尖流動時被看見。我開始問自己:那些我以為的「愛自己」,真的有讓我感到自由與喜悅嗎?還是,只是在合理化一種逃避或補償?
閱讀他人的生命故事、心理學觀點與靈性文字,也讓我看見自己長久以來的誤解。原來,「愛自己」不是一種自私,也不是一種對抗。而是,一種願意為自己負責任的勇氣。
我最深的領悟是:愛自己,就是讓自己不再感到委屈。
這句話聽來簡單,卻是我花了一段時間才真正體會到的。它不是情緒上的任性,而是一種對自我價值的看重。當我們總是讓步、壓抑、妥協,那些看似無害的忍讓,其實每天都在慢慢侵蝕我們對自己的尊重。
但「不委屈」,不代表要與世界對立或爭吵。真正的愛自己,是能夠溫柔而堅定地,對不合理的要求說『不』。
不是暴怒,不是反擊,而是很平靜地說:「這樣我會不舒服,所以我選擇不接受。」
這種力量,是來自深深知道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值得被好好對待,不必透過取悅別人來換取認可。
於是,我開始練習——在每一個當下,更真實地活出自己,更有界限地尊重自己。這是一條不容易的路,但卻讓人越來越踏實,也越來越自由。
從「不委屈」開始,找回你的力量
理解了「愛自己」的真正意涵之後,我開始將這份覺察落實在日常生活裡。對我來說,最實際、最有感的第一步,就是:從不再讓自己感到委屈做起。
我開始練習表達自己的立場,不再一味配合、不再壓抑想法。當遇到不合理的要求時,我會提醒自己:拒絕,並不是不善良;拒絕,是為了對自己誠實。
這並不容易。一開始的我,會擔心別人怎麼想,會害怕拒絕後的後果。但漸漸地,我發現,當我開始為自己發聲,世界也開始用不同的方式回應我。原本那些我以為會因此疏遠的人,其實反而因為理解了我的界限,對我有更多尊重。而那些原本就只在乎自身利益的關係,也自然地開始淡去。
這讓我更堅信,愛自己,不是自我中心,而是自我照顧的根本。
當我們願意先把自己照顧好,不再一味犧牲、壓抑與委屈,我們才真的有空間與餘裕,去好好照顧我們珍惜的人、事、與夢想。我們的溫柔,也因此更有力量;我們的付出,也因此更不失衡。
這是一段需要不斷練習的旅程,也許中途還是會有猶豫與退縮,但每一次願意為自己站出來,就是一次真實的「愛自己」的實踐。
「Create Ideal Life」:活出你的理想人生
「Create Ideal Life」,不是一句漂亮的口號,也不是表面光鮮的靈性標語。對我來說,它是一份來自生活深處的領悟與實踐,一個可以真實走進生命裡的指引。
這句話背後,蘊含著一種選擇——選擇不再將就、不再扮演、不再委屈,而是一步一步,打造出一個與自己本質對齊的生活。它不是外在的成功模板,而是內在真實感的回歸。
這也是為什麼品牌標語如此重要也動人:
「願你成為真實的自己,在你的世界裡閃耀光芒。」
這不只是我想傳遞給每一位讀者、每一位與我有交集的靈魂的祝福,更是我對自己下的一個承諾。承諾不再偽裝、不再迎合,而是用更清晰的眼睛看見自己,用更穩定的心去走自己的路。
「Create Ideal Life」不是一蹴可幾的目標,它是每天的選擇,是一種持續的練習。
是願意在混亂中找回秩序,在掙扎中找回力量,在真實中活出光芒。
而我,正在路上,也邀請你一起,走在這條屬於自己、由自己定義的理想人生上。
從日常生活中練習:讓理想生活觸手可及
在這段沉潛與轉化的旅程中,我體會到:唯有親身走過,才能真正理解轉變的力量。這份過程並不總是光亮的,更多時候,它像是一場向內的穿越——困惑、掙扎、不安與釋放交織其中。但正是這些真實,讓我更深地理解了什麼叫做「活出自己」。
也因此,我想把這份經驗分享給你。
未來,我會在這個空間裡,陸續分享——那些關於放下、重建、自我對話與重新選擇的每一步;也會分享具體可行的實踐方法與日常生活中的練習,幫助你在自己的節奏裡,一步步靠近理想生活。
因為我相信,「理想生活」不該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幻想,而是一種可以透過行動慢慢實現的狀態。
它不需要宏大的劇情翻轉,不需要一夕之間改變一切,而是透過一點一滴的選擇——從更懂自己開始,從說一次真話開始,從拒絕一次不舒服的邀約開始。
這會是一段陪伴,也是一段共創的旅程。
讓我們一起,把「Create Ideal Life」變成一種活出來的日常,而不是一個說說而已的夢。
你準備好不再委屈了嗎?
走過這段深層的內在旅程後,我想告訴你:
我回來了,也準備好了。
不是那種看似堅強、其實只是撐著的「準備好」,而是從心底發出的穩定與清明。準備好,從「不再讓自己感到委屈」這件小事開始,一步一步,去打造一個真正由自己定義的生活。
這次的回歸,不只是更新貼文或重啟內容而已,帶著更多理解,也帶著更多實踐過的感受,我想邀請你,一起前行。
如果你正在經歷懷疑、卡住、或感到生活怎麼過都少了什麼,請記得這句話:
「你不是懦弱,只是太久沒問自己:我真的要過這樣的生活嗎?」
我們都值得一種生活方式——不用討好、不必隱忍、不再壓抑,只需要真實地做自己。那樣的生活,不是奢望,而是一個選擇。
從今天起,邀請你和我一起,走上這條名為【Create Ideal Life】的路。
一起把理想過成日常,把自己活成答案。
We are not here to survive. We are here to Cre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