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型的愛是稀世珍寶:別再當拔自己羽毛的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是否曾感到困惑,明明努力珍惜著親密關係對象、給對方最好的,卻發現對方沒有那麼珍惜你?我個人為此困惑多年。

後來我搞清楚了,原來故事是這樣:

  • 前提一:焦慮型的愛與付出很美,品質精良、是稀世珍寶!
  • 前提二:but 每個人在他自己的敘事裡,都不想當壞人。

於是,你穩定地提供給伴侶如稀世珍寶的愛與付出,關係悄悄出現變化,你渾然不察,認為這些努力是為了讓關係錦上添花,愛本來就需要經營,你也一向習慣這麼做。

這就像寓言裡拔自己羽毛織布的鶴,織出的布料美到不行,堪稱只應天上有,但身心狀況也不可避免地變差了。當自身需求無法滿足時,你可能會感到疲倦(熬夜替對方寫報告、支出大筆費用等),日常生活中容錯的彈性會變少,嚴重的話,或許會出現被動攻擊;我也曾出現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因我發現太累了會看對方不順眼,還加把勁故意做更多付出,長期下來狀況越來越不妙。

以上可能是老生常談,大家都知道量力而為,更打醒我的是以下這個概念:人面對過度付出的反應,不見得會是回報「疼惜和愛」。
更直白地說:「大家都不想當壞人。現在你付出這麼多,我沒辦法付出那麼多,豈不是讓我當壞人?」

焦慮型的愛太貴重了(當事人通常沒自覺、還自豪),常使收到的對方不可置信,於是:

  • 有人會說服自己:「這是對方自願的,不是我剝削他。」來減輕自己的內疚,合理化對方的付出,自然不會珍惜。(我沒有說這是對的,但這個想法可能很常見)
  • 也有人會認為:「這太貴重了,我不敢收,我要避開......」,反而產生壓力、退卻,容易使焦慮型感到自己被拒絕。

問題出在哪裡?焦慮型的愛不好嗎?不,我一向主張焦慮型的愛是最精緻最美好的,因為焦慮型依附常會感官全開、聆聽對方需求,不計成本細膩地將愛的勞動成果捧給對方,用心程度通常超過安全型。

真正的問題在於:

  1. 「過度」付出導致自身匱乏,成為關係的壓力來源。
  2. 焦慮型給出太貴重的愛,對方不易坦然接受,出現不同的因應模式。

例如:合理化→「啊是你自己要對我這麼好,我從善如流。(不然我要羞愧而死?)」

投射→「你對我太好,讓我不自在。」
當然如果溝通狀況良好、有自覺,或許還好解決,但當對方是迴避型依附、恐懼型依附時,問題可能就不好處理。

來公布我目前的解答:

焦慮型的愛是稀世珍寶,卻常常不被珍惜,到底要怎麼辦?

  1. 要做出稀世珍寶等級的愛與付出是很累的,最好先跟自己說:別做(畢竟你仍可能會忍不住偶爾做,先把標準訂嚴格一點)。
  2. 真的要常做,請獻給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唯一解:你自己。

還是建議要有意識地避免「過度」付出,不要過度是可以的,你採了很多水果,自己吃不完可以分享,但不要大熱天跑去摘水果摘到脫水,只因為對方一句想吃,不然這又變回拔自己羽毛的鶴了。

後記:有趣的是,和同樣有意識要避免過度付出的焦慮型的親友交流時,我們發現,有時我們已經打了八折、六折的付出,對於外人來看,仍然具備很不錯的品質,所以我們平常到底做了些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nPen的客廳
0會員
7內容數
長年深受原( ㄩㄢˊ)廠(ㄕㄥ)設(ㄐㄧㄚ)定(ㄊㄧㄥˊ)的「焦慮型依附風格」所苦,於接受10年心理諮商與身心科協助後,逐漸長成焦慮型+安全型的樣子,有很多碎碎念想說(焦慮型就是話多),特此開版。
PenPen的客廳的其他內容
2025/06/14
某一次我感情失意很痛苦(焦慮型日常),我感覺我把全身的愛和心力都投注在對方身上(這不健康我知道),但對方並沒有辦法回應我的期待,讓我感覺我要枯竭了。 可能是基於求生本能吧,我的腦海突然浮現一幅意象: 「這裡有一座水庫,水庫有個缺口,因為水一直從缺口流出去,所以水位持續降低。 這時,我試著走向水
2025/06/14
某一次我感情失意很痛苦(焦慮型日常),我感覺我把全身的愛和心力都投注在對方身上(這不健康我知道),但對方並沒有辦法回應我的期待,讓我感覺我要枯竭了。 可能是基於求生本能吧,我的腦海突然浮現一幅意象: 「這裡有一座水庫,水庫有個缺口,因為水一直從缺口流出去,所以水位持續降低。 這時,我試著走向水
2025/06/14
沒有任何心理機制是沒用的,但它可能過期了。 就像鐮刀型貧血患者不容易死於瘧疾,但會苦於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2025/06/14
沒有任何心理機制是沒用的,但它可能過期了。 就像鐮刀型貧血患者不容易死於瘧疾,但會苦於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2025/06/04
至今我仍記憶猶新,那是20多年前,還在就讀小學的我某天感冒發燒了。當時,我驚覺自己體溫燒起來、站都站不穩,急忙找主要照顧者求助。 她替我準備好可供休息的被褥和飲水,但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她的眼神滿是擔心和慈愛。這讓我覺得自己好幸福,體驗到「我是被愛的,我正在被照顧」。
2025/06/04
至今我仍記憶猶新,那是20多年前,還在就讀小學的我某天感冒發燒了。當時,我驚覺自己體溫燒起來、站都站不穩,急忙找主要照顧者求助。 她替我準備好可供休息的被褥和飲水,但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她的眼神滿是擔心和慈愛。這讓我覺得自己好幸福,體驗到「我是被愛的,我正在被照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是否發現,許多情感豐富的人雖然內心充滿愛和熱情,但生活卻未必如意?情感豐富常常意味著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當我們面對生活壓力、經濟困難或人際關係問題時,這些豐富的情感常被現實消磨,讓我們逐漸失去原本的熱情和愛,變得冷漠和消極。 ☑ 情感豐富的挑戰: 情感豐富的人,內心細膩敏感,常
Thumbnail
你是否發現,許多情感豐富的人雖然內心充滿愛和熱情,但生活卻未必如意?情感豐富常常意味著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當我們面對生活壓力、經濟困難或人際關係問題時,這些豐富的情感常被現實消磨,讓我們逐漸失去原本的熱情和愛,變得冷漠和消極。 ☑ 情感豐富的挑戰: 情感豐富的人,內心細膩敏感,常
Thumbnail
不否定自己,是對自己最起碼的尊重 他可能喜怒無常,對你漠不關心,或經常貶損你,你卻說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好,那表示你愛得太多了。 你不喜歡他性格上的某些特點,但你都隱忍下來,認為只要你變瘦變美,他一定願意為你改變,那表示你愛得太多了。 「過度付出的愛」是一種症候群。從成長經驗看來,過度
Thumbnail
不否定自己,是對自己最起碼的尊重 他可能喜怒無常,對你漠不關心,或經常貶損你,你卻說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好,那表示你愛得太多了。 你不喜歡他性格上的某些特點,但你都隱忍下來,認為只要你變瘦變美,他一定願意為你改變,那表示你愛得太多了。 「過度付出的愛」是一種症候群。從成長經驗看來,過度
Thumbnail
你是否覺得自己總是在人際關係中不斷付出,將別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前面,逐漸覺得內心枯乾,最後仍然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得不到期待的回報呢?瞭解自我犧牲的真相,誠實面對內在動機,才能建立真實與有安全感的人際關係。在人際交流中,用真實的愛和付出,進入穩定連結的關係。
Thumbnail
你是否覺得自己總是在人際關係中不斷付出,將別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前面,逐漸覺得內心枯乾,最後仍然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得不到期待的回報呢?瞭解自我犧牲的真相,誠實面對內在動機,才能建立真實與有安全感的人際關係。在人際交流中,用真實的愛和付出,進入穩定連結的關係。
Thumbnail
在感情中,無止盡的委屈和妥協無法讓你擁有真正的愛和真正的自己。學會拒絕妥協,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學會真正的愛自己,做自己,讓對方真正的看見你的價值。
Thumbnail
在感情中,無止盡的委屈和妥協無法讓你擁有真正的愛和真正的自己。學會拒絕妥協,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學會真正的愛自己,做自己,讓對方真正的看見你的價值。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需要是一種索求;需要並不是愛 愛是給予,是一種付出 你願意給自己,你需要的情感支持嗎?
Thumbnail
需要是一種索求;需要並不是愛 愛是給予,是一種付出 你願意給自己,你需要的情感支持嗎?
Thumbnail
愛與被愛的付出與接受並不完全對等。在一段關係中,一方可能會付出更多的愛,而另一方可能會接受更多的愛。 活在不同的實相基調可能會加劇愛與被愛的付出與接受的不對等。如果雙方對愛的理解和期待不同,那麼他們可能會對彼此的付出感到失望。
Thumbnail
愛與被愛的付出與接受並不完全對等。在一段關係中,一方可能會付出更多的愛,而另一方可能會接受更多的愛。 活在不同的實相基調可能會加劇愛與被愛的付出與接受的不對等。如果雙方對愛的理解和期待不同,那麼他們可能會對彼此的付出感到失望。
Thumbnail
當我們很愛很愛一個人的時候,正是要小心「過度努力」的時候,我們用盡力氣,去照顧對方,卻忽視了彼此之間的界線,愈是努力去愛,卻愈是讓我們深愛的人想逃離。
Thumbnail
當我們很愛很愛一個人的時候,正是要小心「過度努力」的時候,我們用盡力氣,去照顧對方,卻忽視了彼此之間的界線,愈是努力去愛,卻愈是讓我們深愛的人想逃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