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依附
含有「焦慮依附」共 1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阿熊客廳-歡迎入座
2025/07/10
成人焦慮依附:近十年實證研究對發展、安全感提升與治療介入的啟示
I. 成人焦慮依附導論 定義焦慮依附:成人期的特徵與表現 成人依附焦慮的特徵在於持續擔憂重要他人無法在需要時提供支持或回應 。這種依附風格反映了一種對親密關係的深切渴望,同時伴隨著對被拒絕或分離的強烈恐懼 。高依附焦慮的個體往往抱持著負面的自我模式,認為自己無法獨立應對威脅,卻又對他人抱持著正面
含 AI 應用內容
#
依附
#
焦慮依附
#
逃避依附
1
留言
PenPen的客廳
2025/07/09
焦慮型的你,需要去學習怎麼吸引逃避型前任嗎?
坊間有不少受眾是焦慮型依附的課程,主打「改變你的焦慮型行為、重新吸引挽回迴避型前任」;這類課程結構大致如下: 「先斷聯」→「自我提升」→「再次見面讓對方驚艷、贏回迴避型的愛。」 這樣的課程並非全無道理,也能在精神上陪伴因剛被分手而呈現脆弱狀態的人們。 然而,我個人不太認同這類課程傳遞的價值。
#
依附風格
#
焦慮依附
#
分手
1
留言
PenPen的客廳
2025/07/03
焦慮型的愛是稀世珍寶:別再當拔自己羽毛的鶴!
明明很努力經營感情,卻發現對方沒有同等珍惜?這篇文章深入探討焦慮型依附的付出模式,說明為何過度付出反而不被珍惜,並提供解決方法:避免過度付出,將珍貴的愛先給予自己。
#
焦慮依附
#
依附風格
1
留言
阿熊客廳-歡迎入座
2025/06/22
測驗:逃避型依戀=渣?有什麼差別?
自從上支影片出來之後,有人說:「逃避依附=渣,留著要幹嘛?」我能夠理解遇到這樣的人,內心一定會有很多不舒服的感受,但依附風格除了早期經驗的影響之外,也跟兩個人的互動有關。不過這並不代表他
含有成人內容
4/5
非普通教慾
含 AI 應用內容
#
心理學
#
逃避依附
#
焦慮依附
5
留言
PenPen的客廳
2025/06/14
療癒的練習【一】水庫法
某一次我感情失意很痛苦(焦慮型日常),我感覺我把全身的愛和心力都投注在對方身上(這不健康我知道),但對方並沒有辦法回應我的期待,讓我感覺我要枯竭了。 可能是基於求生本能吧,我的腦海突然浮現一幅意象: 「這裡有一座水庫,水庫有個缺口,因為水一直從缺口流出去,所以水位持續降低。 這時,我試著走向水
#
焦慮依附
#
依附風格
2
留言
PenPen的客廳
2025/06/14
沒有任何心理機制是沒用的,但它可能過期了
沒有任何心理機制是沒用的,但它可能過期了。 就像鐮刀型貧血患者不容易死於瘧疾,但會苦於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
依附風格
#
焦慮依附
#
心理師
1
留言
PenPen的客廳
2025/06/04
焦慮型依附說:不被愛就會死;但,真的嗎?
至今我仍記憶猶新,那是20多年前,還在就讀小學的我某天感冒發燒了。當時,我驚覺自己體溫燒起來、站都站不穩,急忙找主要照顧者求助。 她替我準備好可供休息的被褥和飲水,但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她的眼神滿是擔心和慈愛。這讓我覺得自己好幸福,體驗到「我是被愛的,我正在被照顧」。
#
焦慮依附
#
依附風格
喜歡
留言
§詹惠文§ 諮商獅的沙龍
2024/09/01
離婚之後,重新定義什麼是愛
如果另一半愛我們的方式,有一些跟我們預期的方式不同,或者另一半給予的東西不是我們最想要的,這樣還算是愛嗎?
#
愛
#
愛情
#
離婚
30
3
彼得潘
2024/09/01
1
我喜歡簡約的說法:不能同頻共振是種傷害。 這是說堅持自己所要的 並且不願退讓時造成的結局 同卵雙胞胎尚有鏡像分成左右撇子 要找相似相近的人何其困難 磨合期是讓人有機會變更好 更適合的機會 “求同存異”才是人際的樣貌 我心儀“比翼鳥”的美麗傳說 另一半的說法很浪漫 山海經:比翼鳥只得一眼一扇翅 雌雄並肩方可同飛 又名:鶼鶼 鶼鰈情深就是講這鳥 而鰈是比目魚 雙眼長在同側 象徵伴侶的想望一致。
1
§詹惠文§ 諮商獅
發文者
2024/09/06
1
彼得潘 感謝回饋~~ 磨合本來就是一種求同存異的過程,磨合完的兩人,也可以磨去彼此的稜角,相處起來就會感覺更舒心順暢,但前提是:兩人也要有心,願意一起經歷磨合的辛苦,才會開展後續更為成熟、長遠、穩定的感情。
1
蔡博堯諮商心理師
2024/03/09
「想太多、愛鑽牛角尖!該怎麼辦才好?」心理師從MBTI測驗解析,想太多其實是一種強大的心靈透視力
「不要想太多啦,輕鬆過日子就好~」 「為什麼要鑽牛角尖呢?把煩惱放下人才會快樂~」 「可不可以不要想那麼多?久了真的很煩欸!」 真羨慕單純的人!如果可以,誰喜歡想太多? 相信點進來看這篇文章的小夥伴或多或少都曾有過上面的情形,從小就被說「容易想太多」、「愛鑽牛角尖」、「小劇場很多」
#
想太多
#
焦慮
#
擔心
4
留言
柯盈如諮商心理師─謐光心理工作室的沙龍
2023/06/12
為什麼想要建立界線這麼難?(中)
普遍談到容易被情緒勒索的類型,其實多數屬於這樣的界線。 他們敏感也容易理解與認同他人的感受,比起跟他人不一樣,更喜歡感覺到「我們一樣」,彷彿同屬一個圈子的歸屬感。因為渴望與他人同在,這樣界線的人,當在乎他人感受的時候,容易受他人影響而失去自己。面對態度強硬的人,意見、想法、感受就會像被吞噬消失。
#
心理動力
#
人我關係
#
焦慮依附
1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