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動機x能力x提示
什麼叫作可行,簡單就是可行
色欲並不是一件事,想要戒掉就可以,
因為他是很多種狀況的集合,
而他的每一種狀況,都會讓色欲出現,例如:- 壓力釋放後。
- 看到有誘惑的人、事、物時。
- 飽暖思淫欲時。
- 無聊時。
- 洗澡時。
- 睡覺時。
- 很累時(意志力不堅定)。
- 其他......(依每個人而有不同)。
所以為什麼前文提到戒色難,難就難在他並非一蹴可及!
如何破解
套公式!依著福格行為模型:。
B(行為)=M(動機)x A(能力) x P(提示)
我們可以進行拆解:
上面提到9種狀況,代表有一堆行為的「集群」,
例如我說我禁止自己接觸誘惑(調整第3),
但是卻可能有無聊(第5)、很累(第8)的狀況來干擾,
這時我還是可能被其他的色欲因素給牽動,
所以為什麼常失敗?因為我們想要一口吃掉一頭大象!
所以解法就是,
先別戒色,先任務拆解!
一次培養一種習慣,
例如:先找到一個自己最容易養成的習慣,
然後再慢慢各個擊破!
例如:1.壓力解除時,會產生性欲。
我們套公式:
B(壓力解除後會手淫這個行為)=
M(想用手淫慰勞自己)
A(手淫很容易做到,只要手機打開就可以了)
P(壓力結束時,身體會提示自己可以手淫)
以上是「養成」性欲的方式,
實際上根本不用養成,天生就會!
你說,你怎麼告訴你養成性欲?搞什麼!
顛倒看世界
以上只是分析出問題的根源,
分析出根源的用意,
就是當知道形成的原理時,
才能順藤摸瓜,去消除它!
這邊,我們知道色欲的習慣養成,有一條是壓力解除的狀況,
那麼我們可以逆向工程,讓他不要養成習慣。
因此,我們顛倒看公式的變數「值」。
假設,
B = M x A x P
那我們把M、A、P改變,
就不會得到原本的B了!
我們從公式裡去改:
M(動機):
原來的動機是想用手淫來抒壓,
我們改想著手淫其實壓力也不會變小,只是幻象。
A(能力):
原來取得手機看黃色很容易,
我們把手機視頻軟件都刪了或設很長的密碼,提高難度。
P(提示):
未來是當我們壓力釋放時就等於提示我手淫
但現在反而又變成一種提示,
提示我想放鬆身體,
所以可以用做其他事來取代(運動、冥想、按摩、聊天...等)
以上MAP三項被我改得面目全非了,
而形成原因不同(MAP不同),行為結果(B)就會不一樣。
然後,再找到下一個習慣集群的習慣,繼續破解舊習慣。
習慣是結果,不是原因,
不要一直戒習慣,而要戒原因,
因為,這個習慣是頭大象!

別想一口氣吃掉一頭大象!
所以,戒了就沒事了?
想得太單純了,
你要用新的習慣取代他才行~
什麼意思?
我們下回分曉。
微觀裡的欲界:
心是最重要的的路徑,當自己在一堆習慣集群中出不來時,不妨花一點時間,看看自己的內心,有哪些行為是自己要調整的,然後找到原因,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