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書】若法官拒絕直播,那麼至少應允許錄影──人民自保的最後底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為什麼要錄影?或直播?

當法院仍然閉門審理、法官自由心證毫無約束、筆錄內容得由少數人掌控時,司法的公正性只剩下一種信仰。當人們要求「法庭直播」時,法官們以秩序、濫用、片段剪接等理由婉拒。但問題是:如果法官真如他們自己所言無所偏私,那麼又為何連讓人民「錄影自保」都不能接受?

直播或錄影,本質上都只是一項技術工具,它所保障的,是人民面對公權力時最低限度的證據權。假如司法真的公平正義,那麼這些影像紀錄反而是自證清白的最好方式。若連錄影都不准,那我們要如何知道法官是否真的依法判案?

目前制度的困局在哪裡?

目前法庭內部運作高度封閉,程序黑箱與證據操控是根本結構性問題。當事人若遭遇筆錄扭曲、庭上講的話不被記錄、甚至聲請調查程序瑕疵卻被法院一語駁回,幾乎毫無申訴空間。人民就像在沒有錄音的警局裡被審問——一旦程序出錯,後果只能自己承擔。

法官以「秩序可能受擾亂」為理由禁止錄影,但真相是,錄影者是否造成擾亂可以被具體管理,並不必然與「允不允許錄」畫上等號。問題從來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權力。

直播、錄影與公平之間的平衡可能嗎?

讓我們假設三種情境:

  1. 全面直播制度: 所有審判全程上線,與公民社會共同檢視。
  2. 受控直播制度: 由法院錄製公開部分,審理過程選擇性保留。
  3. 當事人錄影自保制度: 至少允許當事人為自身權益進行完整錄影。

若第一項太過理想、第二項易被操作,那麼第三項,正是目前最務實的選項。當法院拒絕直播,至少應讓人民可以自行錄影、保存審理過程、保護自身證據,這是「最低限度的程序自保權」。

驗證與檢驗|拒絕錄影的理由合理嗎?

主張一:「錄影可能被剪接、濫用」

反駁:影片剪接可經數位鑑識、Hash校驗;更何況,如果法官無私、審理無誤,完整錄影更能證明程序清白,為何害怕?

主張二:「會妨害秩序與威嚇證人」

反駁:錄影設備可靜音錄製、固定角度,且庭內已有錄音筆錄並無類似問題。是否公開身分與裁量秩序管理並不衝突。

主張三:「已有錄音筆錄」

反駁:筆錄常有扭曲、遺漏,且由法院單方控制,非中立紀錄。影音才是還原現場的最佳依據。

知識整合與模式識別|國際怎麼做?

  • 韓國:庭審影音自動建檔,律師可存取比對法官決策偏差
  • 美國:許多州允許公開錄影與轉播
  • 愛沙尼亞:司法區塊鏈記錄,每句發言皆可驗證防篡改

這些制度並非天方夜譚,而是早已在民主國家實現的基礎制度。人民錄影,只是對法官權力的基本制衡,而非冒犯。

現行制度在哪些環節失守?

  1. 《法院組織法》《法庭錄音辦法》過於寬鬆,僅以「得」提供影像為原則,法官可任意拒絕。
  2. 法庭並無「程序錄影義務」,筆錄一旦出錯,幾無救濟可能。
  3. 程序保障過度信賴法官主觀誠信,缺乏實質監督機制。

若法官不願直播,那就該讓當事人錄影作為最低限度的反制,否則整個審判制度將永遠處於權力不對等的陰影中。

結語|公平司法的底線是什麼?

如果直播是為了全民監督,那麼錄影就是為了人民自保。如果法官說自己無所偏私,那麼為什麼會害怕錄影? 若司法真的有信心讓人信服,那就讓我們錄下來,一起守護程序的真相。

你是否願意支持:當庭審理中,當事人有錄影權?

或你認為,公平正義值得再等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地學堂
12會員
359內容數
期望人們開發自己的思考,追尋引領自己的道路,這世上擁有荊棘或是美好,一切都是自己吸引而來,如何有智慧地活著,為自己解答一切的困惑,是追求解脫的第一步,為什麼要追尋解脫?是因為世間有諸多的苦惱,因為有諸多的苦惱所以需要解脫之道,而解脫之道不在外人的教化,而在自我內心醒悟與追求,人心就如有一指南針,會指引你必須行走的道路。
天地學堂的其他內容
2025/06/08
探索內在聲音,找回靈魂的直覺,如何在直覺與理智間取得平衡,並追尋真實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6/08
探索內在聲音,找回靈魂的直覺,如何在直覺與理智間取得平衡,並追尋真實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6/07
當你感到痛苦與絕望時,別忘了那是靈魂成長的契機。本文探討如何在痛苦中找到自我,並將痛苦轉化為成長的養分,最終活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2025/06/07
當你感到痛苦與絕望時,別忘了那是靈魂成長的契機。本文探討如何在痛苦中找到自我,並將痛苦轉化為成長的養分,最終活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2025/06/06
臺灣法官評鑑制度的設計初衷是維護審判品質與公信力,然而實務上卻可能淪為保護傘,讓明顯違法的判決藏身於「法律見解」的保護下。本文探討法官法相關條文如何被曲解,評鑑制度的啟動門檻過高,以及「略式裁定」的濫用等問題,並點出民間呼籲設立常設性司法改革委員會以強化外部監督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6/06
臺灣法官評鑑制度的設計初衷是維護審判品質與公信力,然而實務上卻可能淪為保護傘,讓明顯違法的判決藏身於「法律見解」的保護下。本文探討法官法相關條文如何被曲解,評鑑制度的啟動門檻過高,以及「略式裁定」的濫用等問題,並點出民間呼籲設立常設性司法改革委員會以強化外部監督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訴訟中,提交錄音證據時需附上逐字稿,逐字稿應從頭到尾記錄所有對話內容並標明時間點。這樣做能確保法官或檢察官能夠全面理解錄音,並提高證據的有效性。
Thumbnail
在訴訟中,提交錄音證據時需附上逐字稿,逐字稿應從頭到尾記錄所有對話內容並標明時間點。這樣做能確保法官或檢察官能夠全面理解錄音,並提高證據的有效性。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臺灣國會擴權法案的爭議,以及民主行動與制衡的重要性。包括覆議的憲法法律依據與發動與原理、覆議的流程、行政院認為法案窒礙難行的情況、憲法訴訟的介紹等內容。透過這些討論,讓讀者對臺灣的民主與制衡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臺灣國會擴權法案的爭議,以及民主行動與制衡的重要性。包括覆議的憲法法律依據與發動與原理、覆議的流程、行政院認為法案窒礙難行的情況、憲法訴訟的介紹等內容。透過這些討論,讓讀者對臺灣的民主與制衡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本集許律師將探討總統赴立法院做國情報告和接受質詢的爭議,從法律角度分析五院間權利分立與制衡,以及立法院質詢的憲法依據及範圍與內容。
Thumbnail
本集許律師將探討總統赴立法院做國情報告和接受質詢的爭議,從法律角度分析五院間權利分立與制衡,以及立法院質詢的憲法依據及範圍與內容。
Thumbnail
立法院轟轟烈烈兩個多禮拜,「調查權、聽證權、藐視國會罪」還是強勢完成三讀了!這次我們想談的是這兩項權力到底可能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造成什麼影響?群眾擔憂的,有無道理?
Thumbnail
立法院轟轟烈烈兩個多禮拜,「調查權、聽證權、藐視國會罪」還是強勢完成三讀了!這次我們想談的是這兩項權力到底可能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造成什麼影響?群眾擔憂的,有無道理?
Thumbnail
2024年5月17日臺灣立法院爆發肢體衝突,引發爭議,眾多社會輿論關注此議題並透過直播行動效益及影響。文章分析了立法當事人、院會內外立委、議場外公民運動、網紅自媒體新聞媒體對立法爭議的直播行動及其效益,並提出直播中洩密、攻擊對手、負面情緒傳達等負面效果以及對於誤導觀眾等問題,帶來潛在的社會風險。
Thumbnail
2024年5月17日臺灣立法院爆發肢體衝突,引發爭議,眾多社會輿論關注此議題並透過直播行動效益及影響。文章分析了立法當事人、院會內外立委、議場外公民運動、網紅自媒體新聞媒體對立法爭議的直播行動及其效益,並提出直播中洩密、攻擊對手、負面情緒傳達等負面效果以及對於誤導觀眾等問題,帶來潛在的社會風險。
Thumbnail
列出下列兩者的抵觸,憲法是根本大法,人民身體自由應予保障,要經過法院才能動作,現在不用立法院來函就可調查。誰同意誰負責。這是違憲。 真通過,就沒有人身自由了。有沒有讀法律??? 中華民國憲法 第 8 條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除現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經司法或警察機關依法定程序
Thumbnail
列出下列兩者的抵觸,憲法是根本大法,人民身體自由應予保障,要經過法院才能動作,現在不用立法院來函就可調查。誰同意誰負責。這是違憲。 真通過,就沒有人身自由了。有沒有讀法律??? 中華民國憲法 第 8 條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除現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經司法或警察機關依法定程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