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滯,照字面直接翻譯就是看不見的能量流動阻塞。因為定義上氣是肉眼看不到的,所以若是要符合定義,那麼在病人身上找到的客觀症狀,就會比較困難比較少
同樣的意思但不同的名詞有像是,氣鬱、氣結、氣不通、肝氣不舒、肝氣鬱結...等等。
人體的肉眼可見光本就有限,肉眼不可見的能量流動在現代科學儀器的協助下可窺見一斑卻不能涵蓋所有,因此推論上而言,人體必定有肉眼看不到的能量、流動路徑、管道,也必定會有某些疾病與這些息息相關。在中醫定義的氣滯,在臨床上,絕大多數都是通過病人的口述而來。
在現代來說病人的說詞通常是某個部位感覺不舒服、悶悶的、卡卡的、有點脹滿的感覺,病人會說自己不太會形容那種感覺,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名詞描述。
同時會有類似消化不良、排便有時順暢有時不順暢、呼吸有點胸悶不順、可能會有點心悸或頭痛或頭脹、肩頸有點緊、喉嚨好像有卡了什麼東西(梅核氣)、生活經常會有長吐氣的行為(善太息),情緒有點鬱悶易怒,多半都有生活上的各種小不順與小煩惱、志向上的不如意不得志,睡眠可能會有點入睡困難或易醒。病人會說的話大致如上。基本上只要病人感覺不舒服,但是從外表上看不出什麼異常,就可以歸類在氣滯
氣滯雖然比較難從肉眼觀察,但是除了通過詢問病人外,另一個比較能找出氣滯的方式,是通過觸診。因為人體對於能量變化的反應,雖然肉眼不可見,但是人體皮膚、神經、筋膜、結締組織卻會自主有所反應,因此可以由此而觀察到。
把脈上來說,氣滯典型的脈象就是弦脈。脈的形狀有明顯的邊界感,並且脈管硬。再來就是現代專門研究筋膜手法治療的學派,在長期徒手的觸摸人體下,具有靈敏的觸覺,能夠透過手來偵測皮膚與筋膜的鬆緊張力。而通過徒手治療,將人體肌膚的鬆緊度回歸平衡,氣滯的症狀就能夠舒緩很多。
雖然氣滯比較難透過肉眼觀察,卻能夠藉由觸覺來間接觀察。因此氣滯的診斷比較容易通過把脈與全身觸診來觀察,而把脈與全身觸診就相對比較困難觀察物質層面的變化,例如血瘀、痰飲水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