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設計周已死,那雙年展還會遠嗎?——遠觀倫敦設計雙年展的一些思考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 Hong Kong, London Design Biennale 2025

© Hong Kong, London Design Biennale 2025

咦,倫敦設計雙年展已開幕了?怎麽感覺超低調?——過去那一種排山倒海的宣傳法,從找來知名平面設計公司設計,到戶外的大型互動裝置,都似乎穿透不了社交媒體的洪流。會不會「設計周已死」的現象,已蔓延到雙年展?還是,這只是錯失恐懼症在作祟……


今年夏季,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和大阪世博的夾攻之下,第五屆的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的「戰況」似乎處於下風——即便參展國家舘超過 30 個,即便找來了當紅炸子鷄 Samuel Ross 博士當藝術總監,整體展會而言仍有些「逆境中求存」的印象。比起威尼斯的知名度,或大阪世博的地緣優勢,倫敦設計雙年展自從在後疫情時期開始,從原本的 9 月(適逢倫敦設計節)挪移到 6 月後,便成了一場「獨立」之秀。雖然在無其他展會的「分心」之下,固然有望能聚焦業界目光。但想想,當業界已花費不小地前往4月的米蘭設計周,並還可能需要空降哥本哈根的 3Days 展會,若非工作所需,誰還會有額外資本來倫敦一趟呢?——尤其,根據過去的經驗,這落戶在 Somerset House 的雙年展大概只需半天的時間就能逛完。


雙年展獎項實體。© London Design Biennale 2025

雙年展獎項實體。© London Design Biennale 2025


以「表面反射」(Surface Reflections)作爲主題,今年的雙年展希望能深入探討個人歷史和經驗如何形塑出我們的「人設」以及我們會去創造的事物。作爲展會藝術總監,Samuel Ross 就針對此向 Dezeen 表示希望透過雙年展的展示打破業界沉浸在的「單調性」(原文點此)。他認爲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均衡器」,亦即「賦予每個國家以自己的方式充分表達和實現自己的身份的能力。」他還認為,關注個人觀點和背景是幫助設計業在英國重新發揮其作為社會和政治變革以及利潤驅動力的作用的關鍵。


所有得獎者合影。© London Design Biennale 2025

所有得獎者合影。© London Design Biennale 2025


身爲「圈外人」,所幸展會特設的設計獎項,才讓任何形式的關注有了些情景,即便對於這些得獎國家舘的敘述乃非常「蜻蜓點水」。今年獎項交由 13 位國際評審團評選,包括 MoMA建築和設計高級策展人 Paola Antonelli 以及倫敦設計雙年展總監 Victoria Broackes。後者在評論獎牌頒發時表示:「今年的倫敦設計雙年展展示了設計的力量,以及它如何引導對話、挑戰現狀並激發新視角。我們非常高興所有展館都參與其中,更高興地宣布今年的獎牌獲得者。」



• 馬耳他展館 / 展名:《URNA》/ 獎項:最佳整體貢獻獎

《URNA》探討了馬耳他政府 2019 年火葬立法變更後,紀念人類遺體的全新儀式。展覽的核心是一個由石灰石製成,高1.8 公尺的球體雕塑。由建築師、設計師、策展人和藝術總監組成的團隊所開發,這些球體可以嵌入骨灰,以象徵著將個人與更廣闊的宇宙現實聯繫起來。與此同時,它們也鼓勵人們去觸摸,對逝者的祭拜文化作重新詮釋,從而形成有可能不斷發展的新紀念語言。




• 波蘭館 / 展名:《等待記錄:關於時間與裝飾》(Records of Waiting: On Time and Ornament) / 獎項:最佳主題獎

最符合雙年展主題的波蘭舘,是繼上一届後連續第二年獲得獎牌的國家。《等待記錄:論時間與裝飾》透過簡單而歷史悠久的木雕工藝,將等待中無形而又不均衡的政治轉化為強而有力的視覺語言。在這個被速度和緊迫性定義的世界裡,等待仍然是人類最容易被忽視但普遍的經驗之一。這些木雕的出處,乃來自波蘭高地的傳統,當那裡的牧羊人開始在長時間的孤獨和靜止中進行木頭雕刻。




• 阿曼館 / 展名《記憶網格》(Memory Grid)/ 獎項:最佳設計獎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曼的陶器在功能上產生了變化。它們曾經是實用的工具,現在卻成為遺產的象徵,代表著前幾代人的價值觀和生活。因此在當代社會裡,它們是都能被重新想像,並扮演起「連接世界的橋樑」的角色?當訪客進入的色彩繽紛,沉浸式的裝置内,將可以反思物品作為遺產和過去的守護者的角色,同時解決當代數據管理和安全問題——數據中心的設計,會不會也得以新形式呈現?




同時,還有兩個國家館獲得了評審的特別提名:尼日利亞的《希望與障礙》(Hope and Impediments)以及諾森比亞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的《活體組裝:生物學建築》(Living Assembly: Building with Biology)。前者,以具有歷史意義的萊賈社區為中心,透過地圖、音樂和觸覺體驗的結合探索新的未來。後者則考慮到以生長而非建造方式形塑的建築,利用菌絲體和細菌皮革等活體材料來形成活的、有反應的結構。


另外值得期待的是,公衆投票獎也將於 6 月 27 日公佈。這一最後獎項究竟將花落誰家,有沒有可能屬於亞洲設計?答案可瀏覽這裡



其他參展亞洲國家舘包括有:

• 日本館,展名:《紙雲:空白處的物質性》(Paper Clouds: Materiality in Empty Space)

• 香港館,展名:《以人為本的設計:Visuospace》

(Human-Centred Design: Visuospace)

• 印度館,展名:《無聲的潛台詞》 – Vibhor Sogani 的藝術(Silent Subtext - The Art of Vibhor Sogani)

• 中國館,展名:《中國基因組:文化DNA的表面反射》(China Genome: Surface Reflections of Cultural DNA)



raw-image

倫敦設計雙年展

展期:即日起至6月29日

地點:Somerset House

時間:0900 - 1800 (周一 - 周五)

1000 - 1800 (周末,假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賞物誌》的編輯主義
11會員
100內容數
我們正處在一個「後設計」時代裡:我們懂得體驗,卻只在乎打卡自拍;我們懂得設計,卻説不出美的用意;我們懂得生活,卻以逃離辦公至上——編輯一本設計雜誌的日常,即從「開箱」展覽、「開箱」創意展開。
2025/06/06
「磚,你想要什麼?」——從二十世紀美國最著名的建築師之一路易斯·康的提問開始,「磚」在被自由地運用後的當下,能夠提供什麽新認知?
Thumbnail
2025/06/06
「磚,你想要什麼?」——從二十世紀美國最著名的建築師之一路易斯·康的提問開始,「磚」在被自由地運用後的當下,能夠提供什麽新認知?
Thumbnail
2025/05/30
實木設計究竟還有什麽不可能? 在 5 月登場的紐約設計周(NYCxDESIGN)和倫敦工藝周(London Craft Week)中,兩場有關木製設計的展覽再次為木家具的可能性帶來了新的感動!
Thumbnail
2025/05/30
實木設計究竟還有什麽不可能? 在 5 月登場的紐約設計周(NYCxDESIGN)和倫敦工藝周(London Craft Week)中,兩場有關木製設計的展覽再次為木家具的可能性帶來了新的感動!
Thumbnail
2025/05/23
在 2025 年「最佳創意學校」排行榜中位居第一的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將能為家具設計業帶來什麽新意?
Thumbnail
2025/05/23
在 2025 年「最佳創意學校」排行榜中位居第一的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將能為家具設計業帶來什麽新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新一代設計展一直都像一場派對 除了孩子還小的那幾年沒有參加 幾乎是一定報到 今年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了 感受特別不同 自己從參展到參觀 到如今用企業身分入場 新一代今年是第43屆 企業專場是五年前才開始 為的是媒合企業尋找優秀的設計人才或產品 先有專人帶隊導覽一輪得獎的重點作品
Thumbnail
新一代設計展一直都像一場派對 除了孩子還小的那幾年沒有參加 幾乎是一定報到 今年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了 感受特別不同 自己從參展到參觀 到如今用企業身分入場 新一代今年是第43屆 企業專場是五年前才開始 為的是媒合企業尋找優秀的設計人才或產品 先有專人帶隊導覽一輪得獎的重點作品
Thumbnail
2024年台北當代藝博隨著母親節落幕,照例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例行進香的我吃瓜之餘,循例也要扶著不疼的腰,站著說幾句話。 今年台北當代規模縮小,反映在參與家數和租用面積不言可喻。但相較去年,我比較喜歡今年之處,一是參與者比較願意發揮策展概念,二是去年充斥的潮萌藝術與動漫風大幅衰減。我去年還為了這短視
Thumbnail
2024年台北當代藝博隨著母親節落幕,照例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例行進香的我吃瓜之餘,循例也要扶著不疼的腰,站著說幾句話。 今年台北當代規模縮小,反映在參與家數和租用面積不言可喻。但相較去年,我比較喜歡今年之處,一是參與者比較願意發揮策展概念,二是去年充斥的潮萌藝術與動漫風大幅衰減。我去年還為了這短視
Thumbnail
內容摘要: 2024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主視覺 / OpenAI DALL.E 開放編輯功能 / 藍寶堅尼更換新 LOGO / 台北電影節第 26 屆主視覺 / 京セラ啟動「TRUE BLUE TEXTILE」項目
Thumbnail
內容摘要: 2024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主視覺 / OpenAI DALL.E 開放編輯功能 / 藍寶堅尼更換新 LOGO / 台北電影節第 26 屆主視覺 / 京セラ啟動「TRUE BLUE TEXTILE」項目
Thumbnail
由「不只是圖書館」邀請歐洲設計觀察家龔維德策展,推出豐富多元又前衛的「荷蘭最美麗的書展」,共展出33 本精心製作的得獎書籍~
Thumbnail
由「不只是圖書館」邀請歐洲設計觀察家龔維德策展,推出豐富多元又前衛的「荷蘭最美麗的書展」,共展出33 本精心製作的得獎書籍~
Thumbnail
  筆者近日至台中參觀《實構築》展,此展為去年於宜蘭蘭陽博物管展出(2022.12.15~2023.5.1,共收入24件作品),上個月移師台中(2023.8.15~10.14,共收入15件作品)。《實構築》展每兩年辦一次,目前已來到第八屆。然而,不知是台中展場太小而有所簡化,還是本次展覽主題
Thumbnail
  筆者近日至台中參觀《實構築》展,此展為去年於宜蘭蘭陽博物管展出(2022.12.15~2023.5.1,共收入24件作品),上個月移師台中(2023.8.15~10.14,共收入15件作品)。《實構築》展每兩年辦一次,目前已來到第八屆。然而,不知是台中展場太小而有所簡化,還是本次展覽主題
Thumbnail
我想從今年自己參與的三場活動看下來,今年的書展對我來說,或許的確是獨一無二的充實經驗。下面,請讓我簡短地紀錄一下這三場活動的內容與心得。
Thumbnail
我想從今年自己參與的三場活動看下來,今年的書展對我來說,或許的確是獨一無二的充實經驗。下面,請讓我簡短地紀錄一下這三場活動的內容與心得。
Thumbnail
日本東京都警視廳 150 週年紀念標誌 / Chrome 應用商店介面更新 / 2024 臺灣燈會在臺南 / 蘋果龍年設計 / 軟體公司 Shift 更新 LOGO
Thumbnail
日本東京都警視廳 150 週年紀念標誌 / Chrome 應用商店介面更新 / 2024 臺灣燈會在臺南 / 蘋果龍年設計 / 軟體公司 Shift 更新 LOGO
Thumbnail
新年一過,剛好2023年尾接上了2024年頭的兩次建國花市農會展示櫥窗的展期,一月份第一回展示活動順利熱鬧展開啦! 一同展示的業者
Thumbnail
新年一過,剛好2023年尾接上了2024年頭的兩次建國花市農會展示櫥窗的展期,一月份第一回展示活動順利熱鬧展開啦! 一同展示的業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