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最早是通過祭祀而來,因為軀幹中以這五個臟器為實心,象徵上最為寶貴,故用來祭天。
最早五臟的五行分配是根據相對位置,肺屬火、心屬土、肝屬金、脾屬木、腎屬水,來做分類,因為要將人體的所有功能分類成五個子系統加上生克的論述,後來分類成肺屬金、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腎屬水。
人體的各大小組織都是相連相黏的一個整體,運作上會互相影響。若是用五行生克簡化人體的複雜複合功能,難免就只能描述個大概,細節部分自然就會有矛盾、錯誤、不合理產生,例如胰臟與內分泌腺等組織器官怎麼歸類、科學儀器下證實的人體臟腑功能與古代的認識不同、大腦小腦腦幹怎麼分類。無論是用五才的名字,木火土金水,或是有五臟的名字,肝心脾肺腎,談論到人體的所有功能,也就是所謂的名謂,稱之為木系統、木屬、木行、火系統、火屬、火行、土系統、土屬、土行、金系統、金屬、金行、水系統、水屬、水行,要怎麼稱呼貼標籤都可以。這並不會改變事物的本質,但若只有透過別人給予的稱呼跟貼上標籤去認識事物的本質,那就必然會失真。
很遺憾,中醫用五行五臟概括人體的一切,演變成以下的狀況。當中醫說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並不一定指的是五臟,而有可能是分類歸屬其下的某一功能或是物質。但有時候甚至連著書的中醫,都已經無法分離標籤跟事物的本質,認為人體的五臟真的主導分類在同個屬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