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擁有分享的自由,卻被評價綁住了靈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網路上分享過作品的人,可能跟我一樣做過一件可愛又有點可笑的事。

每次在網路上帶著有點興奮和期待的心情,按下發表的按鍵後,隔沒幾分鐘,就緊張地刷新一次頁面,看看有沒有人按讚、留言、轉發。 明明說只是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但點開後台的頻率之高,彷彿不是在分享,而是在交出一份等待評分的考卷。

每一次被看見,都像被餵了一口糖;每一次沒被理會,心裡就浮現一種說不上來的落寞與自我懷疑。

——

在這個什麼都能分享的時代,多虧網際網路的發展,讓地球上不同的人得以透過虛擬連結聚集在一起。

只要擁有基本設備,輕輕按下幾個鍵,我們就能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痕跡。分享早餐、心情、旅行、挫折、夢想,以及你眼前這篇文章。

相較於 20 世紀以前,我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分享自由。

然而,在這樣的自由裡,卻有越來越多人產生了這樣的煩惱:

「為什麼我發的文章按讚那麼少?」

「憑什麼那些隨便寫的東西比我受歡迎?」

「我是不是不夠好?要怎樣才能爆紅?」

我們明明有更多自由,卻也好像陷入另一種痛苦之中了。

——

我自己也經歷過這樣的狀態。

每次按下發表鍵,心裡都有些忐忑。 明明說只是想記錄、只是想分享,但貼文發布後的幾小時內,總忍不住不斷刷新後台數據。

如果反應好,就覺得「自己有被看見」; 如果反應差,就懷疑是不是寫得不夠好、圖不夠吸引人、文章不夠有梗……

甚至會偷偷去看和自己風格相近的創作者,觀察他們的按讚數、留言數。表面說是在學習,內心卻在偷偷較量。 如果對方和自己程度相當,讚數卻天差地遠,還會心底酸澀地想著:「憑什麼?」 然後又默默責備自己的小心眼。

發現自己為此感到焦慮時,我嘗試用理性的角度安撫自己:

「關注」也是一種有限資源,只要有限,就像金錢一樣,會出現分配不均的情況。 那些獲得流量青睞的人,也許只是 82 法則中的那兩成而已。 這樣想的話,其實八成人都跟我一樣,也沒什麼好自卑的。

可能不是我作品不好,而是沒被演算法選中。 也不是觀眾冷淡,而是這個世界太忙、充斥太多訊息。

這樣的分析的確幫助我從情緒的泥淖中抽離出來,得以理性看待現況。 但內心深處,仍有個聲音會悄悄問:

「所以……我不值得成為那兩成的人嗎?」

當我們不屬於「熱門」,就彷彿失去了存在的證明。 連自己,都不敢承認自己的價值。

流量就像聚光燈,我們總是在追逐著它,渴望站在燈下,彷彿唯有那樣,才能證明自己值得被看見。

Facebook(Meta)內部的研究也指出,Instagram 對使用者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Meta 在 2019–2020 年的內部研究顯示: 32% 的青少女在情緒低落時使用 IG,會覺得自己變得更糟。 而許多年輕人也將自己的焦慮與憂鬱,歸因於社群平台的影響。

這不只是關於曝光的問題,更關乎我們如何定義自我價值。

我們早已不再只是單純地分享,而是在一個由演算法主導的世界中,努力尋找「被看見」的方式。

當我們將創作成果交給演算法挑選,也就等於讓自己的心情,交給一個冷冰冰的系統來操控。 這樣的分享,還能算是自由嗎?

為了迎合熱門話題,我放掉自己原本喜歡的創作方向。

為了增加曝光度,我犧牲休息時間每天絞盡腦汁更新貼文。

為了讓自己表現更親和,放棄獨處時間硬讓自己打入圈子。

為了抓住可能的機會,強逼自己盡可能多產。

效果如何呢?有時候有用,有時候似乎又沒起色。可以確定的是,我的生活品質也在慢慢下降…

終於,在身心狀況都亮起紅燈之後,我無力繼續追逐,這時我才能詢問自己:

「這樣犧牲各種東西後,即使得到關注,那真的是我要的嗎?」

「就算因此得以在圈內佔一席地位,我是不是要永遠付出這麼多,才能維持它?」

答案相當明顯。

自那之後,我將創作調整為自己舒服的頻率,將生活的重心重新放回自己身上。我退出了這場流量的遊戲,也再沒獲得過流量的青睞。

要說完全不焦慮,是不可能的。我大半輩子的時間,都將流量視為我是否能生存的指標。要找到新的道路,想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尤其看著自己驟降的收入,偶爾還是會有些許恐懼。 但我漸漸明白,如果要將自己的價值全數賭在那盞燈光上,所付出的代價,可能遠比我想像得還多。甚至是失去自己的靈魂。我知道那不是我嚮往的人生。

——

我現在還是會發表作品,偶爾也會打開後台看數據分析。

但我正在練習: 不要讓讚數決定今天的心情; 不要讓冷淡的數據否定創作的價值; 不要讓這個時代的節奏,帶走我內在的節奏。

如果你也正在練習,那我們就是同伴。

我們都在學習—— 在人人都能發聲的時代,怎麼不丟掉自己的聲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隻不紅的卡皮巴拉
2會員
10內容數
這裡是一個不強迫自己追逐流量、不迎合市場期待的創作療癒草原。 我相信,創作的價值不需要流量來認證,
只要還願意誠實寫下來,就是一種力量。 若你也因為還沒紅而苦惱,歡迎一起來躺下。
2025/06/07
我也曾經「紅」過。當時的我,以為自信來自人氣與掌聲,直到熱度退去、焦慮襲來,才發現自己站在的是搖搖欲墜的高台。原來,真正的自信不是被看見時閃閃發光,而是沒人看見時,依然知道自己的光還在。這是一段從風光到低潮的心路歷程,也是一封寫給過去的自己,以及每位仍在創作路上掙扎者的溫柔告白。
Thumbnail
2025/06/07
我也曾經「紅」過。當時的我,以為自信來自人氣與掌聲,直到熱度退去、焦慮襲來,才發現自己站在的是搖搖欲墜的高台。原來,真正的自信不是被看見時閃閃發光,而是沒人看見時,依然知道自己的光還在。這是一段從風光到低潮的心路歷程,也是一封寫給過去的自己,以及每位仍在創作路上掙扎者的溫柔告白。
Thumbnail
2025/05/31
我不是不想紅,只是想先活著。從畫畫被稱讚的小孩,到靠創作維生的大人,我走過熱血、焦慮、比較與崩潰,也走到了這裡——願意卸下那些曾為了活下去而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鎖,開始用更溫柔的方式前進。
Thumbnail
2025/05/31
我不是不想紅,只是想先活著。從畫畫被稱讚的小孩,到靠創作維生的大人,我走過熱血、焦慮、比較與崩潰,也走到了這裡——願意卸下那些曾為了活下去而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鎖,開始用更溫柔的方式前進。
Thumbnail
2025/05/27
我不紅,但我還活著、還在畫、還在寫。 如果你也常常懷疑自己值不值得被看見,歡迎一起來草地上躺一下曬曬太陽。
Thumbnail
2025/05/27
我不紅,但我還活著、還在畫、還在寫。 如果你也常常懷疑自己值不值得被看見,歡迎一起來草地上躺一下曬曬太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最近和一些長期追蹤的創作者互動後,發現他們在文字表現上雖然很厲害,但在真實對話中卻顯得有點溝通不良。這讓我擔心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對那些追蹤他們的人產生影響。我知道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但還是想要抒發一下。
Thumbnail
最近和一些長期追蹤的創作者互動後,發現他們在文字表現上雖然很厲害,但在真實對話中卻顯得有點溝通不良。這讓我擔心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對那些追蹤他們的人產生影響。我知道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但還是想要抒發一下。
Thumbnail
對不感興趣的推薦,不要有任何反應,必須練習無視的任它來去。 敬一杯,自由的難能可貴,一切的並非理所當然!
Thumbnail
對不感興趣的推薦,不要有任何反應,必須練習無視的任它來去。 敬一杯,自由的難能可貴,一切的並非理所當然!
Thumbnail
完美的溝通,是來自於雙方產生共鳴,尤其是網路圈粉的世代,有觀眾才是英雄~ 在這世代,網路分享成了讓別人認識自己最快速的工具,先不談是否對這世界有什麼影響力,圈粉很厲害的朋友,很多是因為分享的內容更符合了觀眾的需要,或是本身就是超強人緣吸引機,如果真的有心要在網路世界獲得一席之地,確實是該思考分
Thumbnail
完美的溝通,是來自於雙方產生共鳴,尤其是網路圈粉的世代,有觀眾才是英雄~ 在這世代,網路分享成了讓別人認識自己最快速的工具,先不談是否對這世界有什麼影響力,圈粉很厲害的朋友,很多是因為分享的內容更符合了觀眾的需要,或是本身就是超強人緣吸引機,如果真的有心要在網路世界獲得一席之地,確實是該思考分
Thumbnail
今天從曾經留言或互動的格友連出去,意外連到許多之前未曾看過的作者。而檢視在一些留言板時常出現與互動的作者名子,似乎可以感覺到,其實作者群之間,隱約有個隱而不宣的卻又十分牢靠的社群網絡在裡面——一個靠著文字與內容建造起來的網絡關係。
Thumbnail
今天從曾經留言或互動的格友連出去,意外連到許多之前未曾看過的作者。而檢視在一些留言板時常出現與互動的作者名子,似乎可以感覺到,其實作者群之間,隱約有個隱而不宣的卻又十分牢靠的社群網絡在裡面——一個靠著文字與內容建造起來的網絡關係。
Thumbnail
醜話先說!不喜勿入~純屬個人想法,所有建議僅供參考。 這篇文章被我壓了很久,想想…還是發了吧!本來是要發沙龍的,但我話實在太多~ ٩(๛ ˘ ³˘)۶ 所以只能發文章啦~ 我想只要是創作者都逃不開這幾個魔咒。追蹤數、按喜歡、留言和點閱率!別說你只想寫給自己看,只想寫給自己看的話就是私人日誌了,
Thumbnail
醜話先說!不喜勿入~純屬個人想法,所有建議僅供參考。 這篇文章被我壓了很久,想想…還是發了吧!本來是要發沙龍的,但我話實在太多~ ٩(๛ ˘ ³˘)۶ 所以只能發文章啦~ 我想只要是創作者都逃不開這幾個魔咒。追蹤數、按喜歡、留言和點閱率!別說你只想寫給自己看,只想寫給自己看的話就是私人日誌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