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穿裙子的我,是否不夠女人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那條黑色蕾絲長裙,買了好多年。

當初看見它的時候,我心裡閃過一個形象和念頭:溫柔而風姿綽約、纖細的女人 ~ 這樣的剪裁和柔美的布料,可以讓我「更像女人一點」吧!?。

我買下它,彷彿也買下一份向某種想像中「女人味」靠近的可能。但這條長裙從沒真的出過門,它被掛在衣櫃裡,乾淨如新,像某種遙不可及的道具。


偶爾,我穿上它,站在鏡子前端詳自己的模樣。不是不漂亮,也不是不合身,而是有種說不出的「妳是哪位?」的彆扭 ── 彷彿我在扮演某個角色,卻始終進不去那個角色的內心。

這讓我開始思考:
穿裙子、溫柔說話、展現「女人味」,到底是什麼意思?
而如果我不那樣做 ── 我是否就不算是個真正的女人?

我第一次清晰地覺察到自己內在的性別困惑,並不是來自他人的攻擊,而是來自我對自己的陌生感。


那句「不像我」的話,為什麼說出口了?

前二年,我動了子宮切除手術。那是一段身心極度耗損的低潮,也發生了人生中巨大轉折事件:我和當時的伴侶,來到了離婚的當口。

在一次劇烈爭執中,我聽見自己說出:「我切了子宮,不確定自己還是不是女人!」

語出驚人,我自己都愣呆了。

奇怪的是,我說這句話的當下,我的意識非常清楚地知道我並不認同這個論點,甚至從未有過這個念頭 ── 我從不認為女人與子宮劃上等號,我也不相信失去器官就等於失去性別身份 ── 那句話不是我真正的信念。

那句話,是誰說的?

在讀美國哲學家Judith Butler的【性別麻煩(Gender Trouble)】時,我終於找到了語言來描述那一刻的經驗。

Butler 主張,「性別」並非天生的屬性,而是透過語言與行為一再重複的「表演性」(performativity)實踐。社會透過規範與語言,不斷召喚我們,讓我們成為一種被定義的性別主體。
在壓力爆棚的那一刻,我說出來的話,其實正是社會對『女人』的規訓在我身上自動運作的結果

當我感到失落、想挽回關係、想證明自己仍可被愛,我無意識地選擇了最能符合傳統女性角色的痛苦敘事 ── 用「我沒有子宮」來暗示自己不再值得被留下。

我驚訝於這句話的自動性,也深深被震撼:即便我從未這樣想過,它卻還是能在我最脆弱時成為一種求生的語言。那不是我,但那是社會說出來的「我」。


我想要成為「那樣的女人」,但我不是

我必須承認:我對於某種柔和、細膩、安靜的女性形象,是羨慕的。

有時看見某些女性自然地微笑、輕柔地說話、衣著得體,我心裡會浮現:「啊,我也好想那樣!」但這個「想要」,從來沒有真正轉化成行動 ── 即使我衝動地買了裙子、刻意練習低聲說話,最終都像是在扮演一個不屬於我的角色。

後來才明白,我羨慕的並非那個形象本身,而是那個形象在社會中被賦予的「安心感」── 如果我能夠「像女人」,我是不是就能夠更被喜愛、更容易被接納、更不容易犯錯?

穿上裙子,我期待看見一個「更好」的我,殊不知,卻總是看見一個「不對勁」的我。

Butler 指出,性別不是你是什麼人,而是你在社會語境中怎麼被「創造」出來的結果。我的身體和語言、姿態與穿著,其實都早已在某種程度上「不合格」。但這種「不合格」,不是因為我錯了,而是性別標準過於狹隘。


我的性別表演,與眾不同也沒關係

我經常在商務和演講等正式場合裡穿西裝外套,搭配 T 恤與牛仔褲,甚至是極短的短褲。

這種打扮不完全是刻意的抗拒,而是我發現自己最自在的樣子,就是一種混搭的、模糊規範的樣態。也許旁人覺得「不夠專業」,但我知道自己想保有的,是一種不被性別或權威框架綑綁的身體自由。

語調也是如此。
對「輕聲細語」這個要求,我總是心生抗拒 ── 不是因為我不會,而是我知道:那不是我舒服的狀態。

但我也不是完全無懷疑。

在某些場合腦袋還是會閃過:「是不是應該表現得更溫柔些?」這個念頭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像是一道規訓的餘光。如今的我,會告訴自己:我不是要反叛女性氣質,我只是想走自己的版本。


威嚴?冷淡?我承認,然後便自由了

曾經,有人說我看起來很「冷」、很有「威嚴」,我會生氣、反抗,甚至覺得被冒犯。
那時候的我,仍處在「希望被看見為可親近的女人」的渴望中。

但這些年來,我變得不太一樣。

當我再次聽到別人這樣形容我,我會淡淡的回應:「對啊,這就是我。」
我不再試圖卸下那些「太強」、「太冷」、「不夠溫柔」的標籤,而是開始認同:我的冷靜與威嚴,也是女性的一種可能。

這種轉變,也許正是 Judith Butler 所說的性別表演的「錯位再演出」── 我沒照社會劇本來演,因為我為自己寫了一份新版劇本。


結論:我曾以為的麻煩,其實是鬆動的開始

我想,Judith Butler 為我解開的,不只是理論上的性別結構,而是那些潛藏在我生活裡、曾經無聲壓抑著我的種種規範。

她讓我知道,我的矛盾與不安,不是個人失敗,而是社會規訓的效果。

我不再責備自己「不像女人」、不穿裙子、不輕聲細語、不溫柔含笑地說話。
我知道,性別本來就不是一件可以穿上的制服,更不是一張需要印出來的身分證。

性別,是我每天都在實驗的可能性,是我每一次自在選擇裡持續長出來的模樣。

不穿裙子的我,不是不夠女人。
而是,我剛好是這樣的女人。

 


📚推薦書目

《性別麻煩》(Gender Trouble)是美國哲學家茱蒂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於1990年出版的代表作,是當代女性主義、酷兒理論與性別研究的奠基經典。此書顛覆了傳統對性別與性取向的理解方式,挑戰了女性主義理論中對「女性」作為一統類別的假設,並提出了極具影響力的「性別表演」(gender performativity)理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筠晴的花路沙龍
34會員
70內容數
活成一朵花,人生處處是花路。 歡迎如花般精采的你,進來坐坐,一起分享花香吧~
筠晴的花路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31
後悔是一個常見的情緒,如何看待後悔對於未來的影響重大。選擇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培養預見力,對未來做出更好的決策,將是一種投資,對於美好未來的投資利得。
Thumbnail
2024/01/31
後悔是一個常見的情緒,如何看待後悔對於未來的影響重大。選擇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培養預見力,對未來做出更好的決策,將是一種投資,對於美好未來的投資利得。
Thumbnail
2024/01/10
職場走跳,遇到鬼的機會隨著年資成正比。 可曾想過,究竟自己是不是那群惡鬼中的一隻呢?
Thumbnail
2024/01/10
職場走跳,遇到鬼的機會隨著年資成正比。 可曾想過,究竟自己是不是那群惡鬼中的一隻呢?
Thumbnail
2024/01/08
韓國最具特色的飲食-生章魚,妳吃過嗎? 思考這個問題的現在,妳腦中的想法是什麼?
Thumbnail
2024/01/08
韓國最具特色的飲食-生章魚,妳吃過嗎? 思考這個問題的現在,妳腦中的想法是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們就繼續穿我們喜歡的衣服吧!我們就繼續留著我們覺得舒服長度的髮型!我們不美、不帥都沒有關係。如果你心裡還有那些因為這些外來的攻擊、嘲諷而在心裡感到受傷而覺得自卑的陰影,去喜歡自己吧!喜歡自己所有的樣子!傷得有多重,就用多少的喜歡去陪伴自己!
Thumbnail
我們就繼續穿我們喜歡的衣服吧!我們就繼續留著我們覺得舒服長度的髮型!我們不美、不帥都沒有關係。如果你心裡還有那些因為這些外來的攻擊、嘲諷而在心裡感到受傷而覺得自卑的陰影,去喜歡自己吧!喜歡自己所有的樣子!傷得有多重,就用多少的喜歡去陪伴自己!
Thumbnail
害怕自己不像男性沒辦法給女性安全感,但又擔心自己就算像男性也比不上真正的男性,但心裡又不認為自己應該、想要成為男性,於是會讓自己顯得自卑不自信,而這種不安會橫在感情裡!
Thumbnail
害怕自己不像男性沒辦法給女性安全感,但又擔心自己就算像男性也比不上真正的男性,但心裡又不認為自己應該、想要成為男性,於是會讓自己顯得自卑不自信,而這種不安會橫在感情裡!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我們以前一直覺得其實不需要特別拿出來討論的議題:女性議題。 因為對我們來說性別不是一個什麼問題,也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就像丟東西不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整理自己才是更核心的切入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為有所謂比較陽剛的女性,也有所謂比較陰柔的男性,性格的差異應該比性別的差異更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我們以前一直覺得其實不需要特別拿出來討論的議題:女性議題。 因為對我們來說性別不是一個什麼問題,也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就像丟東西不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整理自己才是更核心的切入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為有所謂比較陽剛的女性,也有所謂比較陰柔的男性,性格的差異應該比性別的差異更
Thumbnail
若早接觸女性主義,或許不會在婚後感到憋屈與困惑。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婦女對於婚後生活的經歷,以及她對於女性地位和價值觀的思考與覺醒。
Thumbnail
若早接觸女性主義,或許不會在婚後感到憋屈與困惑。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婦女對於婚後生活的經歷,以及她對於女性地位和價值觀的思考與覺醒。
Thumbnail
從女孩變成女人...需要談過幾次失敗的戀情?遇過幾個定居在交友軟體的渣男?經歷過多少次崩潰的夜晚?才能真正了解「愛情」的真諦... 錯了!不然怎麼這年頭兩性感情作家的文章如此暢銷,自我療癒的書籍如此賣座...就算讀遍所有的愛情故事,看穿男女在感情上的角力,也改變不了自己重蹈覆徹的感情輪迴...還自
Thumbnail
從女孩變成女人...需要談過幾次失敗的戀情?遇過幾個定居在交友軟體的渣男?經歷過多少次崩潰的夜晚?才能真正了解「愛情」的真諦... 錯了!不然怎麼這年頭兩性感情作家的文章如此暢銷,自我療癒的書籍如此賣座...就算讀遍所有的愛情故事,看穿男女在感情上的角力,也改變不了自己重蹈覆徹的感情輪迴...還自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身為女性,妳是否從小到大到大常被說:「妳這樣不像女生。」、「一個好女生,不會這樣做。」、「生為一個女生,妳不該.....(以下省略一萬字)。」似乎只要是女性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因此從小候我就蠻討厭「被當女生」這件事,只因為「我是女生」我就必須承擔諸多限制和枷鎖以及不合理的完美期待。
Thumbnail
身為女性,妳是否從小到大到大常被說:「妳這樣不像女生。」、「一個好女生,不會這樣做。」、「生為一個女生,妳不該.....(以下省略一萬字)。」似乎只要是女性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因此從小候我就蠻討厭「被當女生」這件事,只因為「我是女生」我就必須承擔諸多限制和枷鎖以及不合理的完美期待。
Thumbnail
性解放和女性主義的內心糾結。「性解放」應該被看作是一個個體化的選擇和可能的道路,而不是一個唯一的正確答案。本文探討了現代女性的內心糾結,探索女性主義、性解放、約砲以及性解放的培力經驗。香水百合提出了思考方向與執行之間的矛盾,希望女性能夠有自己的態度,並且分享了關於愛與性之間的感情故事。
Thumbnail
性解放和女性主義的內心糾結。「性解放」應該被看作是一個個體化的選擇和可能的道路,而不是一個唯一的正確答案。本文探討了現代女性的內心糾結,探索女性主義、性解放、約砲以及性解放的培力經驗。香水百合提出了思考方向與執行之間的矛盾,希望女性能夠有自己的態度,並且分享了關於愛與性之間的感情故事。
Thumbnail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Thumbnail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Thumbnail
「妳覺得,男生去找傳播或是去做全套,很正常嗎?」 有一天,朋友這麼問我。 我是這麼回答她的:「我覺得沒有『很正常』,我也聽過很多男生說完全不想用花錢的方式得到這些;但如果沒有伴侶的情況,生理上又很需要,那麼花錢去找,我也可以理解。」 這輩子雖然身為女生,但有時覺得自己很多地方很男生。 可
Thumbnail
「妳覺得,男生去找傳播或是去做全套,很正常嗎?」 有一天,朋友這麼問我。 我是這麼回答她的:「我覺得沒有『很正常』,我也聽過很多男生說完全不想用花錢的方式得到這些;但如果沒有伴侶的情況,生理上又很需要,那麼花錢去找,我也可以理解。」 這輩子雖然身為女生,但有時覺得自己很多地方很男生。 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