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快速發展中的AI (4)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軟體開發工作

上回提到,當AI技術能夠有效加速各行各業數位化和智慧化的過程,才稱得上第四次工業革命。這件事情正在發生之中,雖然對於資訊科技從業者來說,發展AI技術來自動化設計軟硬體幾乎等同於是革自己的命,但這原本就是資訊科技從業者的常態。

類似的話,我在十多年前談論開源軟體的時候講過,當時我說開發者將辛苦製作出來的軟體開源,等於是在革自己的命,而不懂開源軟體精神和開源生態系的人往往不理解這些人為什麼要幹這種傻事。基本上,軟體開發的思維和大多數的產品設計與製造有許多不同之處,從設計、製造到擴散、維護、升級,幾近乎無形的軟體和有體積、重量的產品大異其趣,因此外行人總是搞不清楚軟體開發者的想法

(想知道開發者為何會將辛苦開發出來的軟體開源,隨便找個AI問問,就能得到相當完整的答案。只是說,缺乏實際經驗的外行人即便看了AI的長篇大論,恐怕還是只知皮毛而已。)

說到底,軟體只是知識的載具,本質上跟書本差不了太多,開發軟體所使用的程式語言,和人類交談所用的自然語言也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只是為了能夠在電腦上執行而將語法定義得更嚴謹而已。

因此我常跟同學們說,學寫程式只是資訊工程的入門技能而已,就算你APCS滿級分、程式競賽得獎,也不要以此自滿;看到其他同學很會寫程式,也不要自我貶抑。話說台大資工系一向有重視程式競賽的傳統,得獎者往往成為同儕所敬仰的大神,我覺得有點超過了。十多年來美國一些大公司廣招資訊人才,以LeetCode之類的平台鑑定面試者的程式寫作能力,造成學生猛刷考古題的現象,國內某些資訊科技業者也跟進,我也曾為文指出過度重視刷題並不合宜,但聽者藐藐,畢竟每個人有其現實考量,多說無益。

而如今殘酷的現實是,軟體開發者的聘僱人數從2019年開始下降,如附圖所示。這張圖取自於[1],是ADP Research Institute在2024年7月的統計結果。近年來科技業也屢有軟體工程師裁員的消息,例如在自由時報2024年9月的這篇引用自外媒資訊的報導[2]:「隨著科技企業調整戰略,並將大量資源投入AI,裁員潮尚未停歇,自今年1月以來科技公司已裁員約13.7萬人,美國的軟體工程師最慘,2020年以來就業機會少了30%以上。」 事實上,很多人開始在AI的協助下,透過所謂的Low-Code/No-Code工具[3],到現在流行的Vibe Coding[4],不用親手寫程式,就可以快速開發出軟體

raw-image

於是有人看了這些報導後開始說,不用學程式設計了,不要去念資訊系了,但講這些話的人恐怕根本沒看完整篇報導,不清楚整個局面 -- 究竟哪些軟體工程師被裁?哪些軟體開發的工作反倒變得搶手?使用AI工具開發軟體,仍需具備哪些知識?要開發出與眾不同的軟體,又需要什麼技能?

如果看完以上提到的那篇自由時報的報導[2],會知道最後一段提到:「儘管科技業裁員潮尚未停止,AI工程師需求則非常火熱,曾經參與開發ChatGPT等產品所用大語言模型的人可以輕鬆找到工作,年薪遠超100萬美元。Pequity執行長Knopp表示,AI工程師的薪酬是普通工程師的2到4倍。他說,這是對未知技術的極端投資,正因為如此,他們(科技企業)負擔不起在其他人才身上投資。」

數位時代那篇講Vibe Coding的報導[4]最後也說:「未來,成為工程師或許不再需要精通程式語言,而是學會如何與AI合作,善用這些強大的工具,才能真正發揮最大效能。」這和我的觀點類似,我在課堂上跟學生說,未來軟體開發的重點不在於程式怎麼設計出來,而在於你和你的AI能夠解決哪些別人和別人的AI所不會解決的問題。至於什麼是「你的AI」,要怎麼解決別人和別人的AI不會的問題,那就說來話長了,下一回再多作討論。

[1] https://www.adpresearch.com/the-rise-and-fall-of-the....../

[2]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804692

[3]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4982/low-code-and-no-code

[4] https://www.bnext.com.tw/....../how-to-vibe-coding-202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洪士灝的隨筆
68會員
19內容數
隨筆把我的觀察和感想寫出來,透過寫作讓自己腦袋清淨一點、心靈輕爽些。舊文放在https://hungsh-ntucsie.blogspot.com/,文章大多先在臉書上與臉友分享,隨後再轉到這裡臉書網址為:https://www.facebook.com/shihhaohung
洪士灝的隨筆的其他內容
2025/06/16
數位化和智慧化: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是將實體(物理)世界的資訊數位化,並且將工作轉換為軟體或硬體。當AI技術能夠有效加速各行各業數位化和智慧化的過程,才稱得上第四次工業革命。
2025/06/16
數位化和智慧化: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是將實體(物理)世界的資訊數位化,並且將工作轉換為軟體或硬體。當AI技術能夠有效加速各行各業數位化和智慧化的過程,才稱得上第四次工業革命。
2025/06/16
工業革命與資訊科技:工業革命源自於科技的進步,第一次工業革命讓人類進入了機器時代,進行大規模、高效率的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則進一步利用電力、內燃機、新材料等技術來大幅提升生產、運輸、通訊的效率。從歷史上可知,掌握技術的企業和工業化領先的國家,影響力極大。第三次工業革命主要來自於資訊科技的發展與普及。
Thumbnail
2025/06/16
工業革命與資訊科技:工業革命源自於科技的進步,第一次工業革命讓人類進入了機器時代,進行大規模、高效率的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則進一步利用電力、內燃機、新材料等技術來大幅提升生產、運輸、通訊的效率。從歷史上可知,掌握技術的企業和工業化領先的國家,影響力極大。第三次工業革命主要來自於資訊科技的發展與普及。
Thumbnail
2025/06/16
前言:我打算開始寫一系列的短文來談談我自己如何看待快速發展中的AI,也藉此探討和整理一下未來可能的發展和因應策略。手工撰寫,寫多少算多少,就隨緣了。我這系列主要的切入的角度會是基於我對於技術的理解,談論的範圍會偏重於本土的教育與產業,歡迎讀者給予指教。
2025/06/16
前言:我打算開始寫一系列的短文來談談我自己如何看待快速發展中的AI,也藉此探討和整理一下未來可能的發展和因應策略。手工撰寫,寫多少算多少,就隨緣了。我這系列主要的切入的角度會是基於我對於技術的理解,談論的範圍會偏重於本土的教育與產業,歡迎讀者給予指教。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人工智能:革命性技術的崛起與挑戰 1. 什麼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指由人類創造的機器或系統,能夠模仿人類智能,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務。這包括學習、問題解決、語言理解、視覺感知等能力。AI系統可以處理大量數據,識別模式,並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決策或預測。 2.
Thumbnail
人工智能:革命性技術的崛起與挑戰 1. 什麼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指由人類創造的機器或系統,能夠模仿人類智能,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務。這包括學習、問題解決、語言理解、視覺感知等能力。AI系統可以處理大量數據,識別模式,並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決策或預測。 2.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AI工具導入會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始,對日後的工作機會和型態產生根本性的變化,本文分成3大部分各別討論: (1)文科生將再次迎來出頭天;(2)理工科學生工作機會將大幅減少;(3)一人公司數量將爆發性成長。
Thumbnail
AI工具導入會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始,對日後的工作機會和型態產生根本性的變化,本文分成3大部分各別討論: (1)文科生將再次迎來出頭天;(2)理工科學生工作機會將大幅減少;(3)一人公司數量將爆發性成長。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