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心理學研究顯示,我們一生中會認識約 8,000 至 10,000 人甚至更多,包含短暫交集的鄰居、點過一次頭的同事、或是社群上的互動對象等...。
但是問我們真正深度認識過幾個人?答案可能少得可憐。
「人這一生,認識的人很多,但唯獨真正認識你的人,是你幫助過的那些人。」

這句話在我心中慢慢沉澱出重量——因為幫助不是給予答案,而是願意停下來看見對方的需要。
曾經的我,熱衷於學習所謂的「看見別人」,努力讓自己變得敏銳、溫柔、有同理心。但現實往往更直接:還沒看懂別人的過去,自己就已經在生活與工作的壓力下慢慢垮了。
那段時間我才明白,當自己被擊潰的時候,不僅無法看見別人,更會讓自己變得透明。
這不是消失,而是一種被內在情緒蓋住的「模糊」——你沒辦法再與人連結,因為你也看不清自己。
根據美國心理協會(APA)的報告指出,孤獨感已經成為一種公共衛生議題,甚至被形容為「流行病」。在2024年初的「健康心靈」月度民調調查中,發現有高達30%的成年人表示,過去一年裡他們每週至少感受到一次孤獨;約有10%的人表示每天都在經歷孤獨的情緒。這些數據提醒我們,孤獨不再只是個人感受,而是影響眾多人的普遍問題。
其實就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麻木。
所以,如果你正在經歷一段「看不見別人、也不被看見」的時期,請放過自己。

這可能是你正在重新校準生活的信號,是自己在告訴你自己:你要重新看見自己。
#生活 #看見別人 #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