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璞歲月中創造好玩時光
——照顧老媽的慈濟志工修行記
感謝陳志明博士的指引,讓我重新認識「反璞」的意義:
反璞——去掉不必要的矯飾與虛假,回歸人的本來面目。
五月底,原本照顧媽媽近三年的外傭,確定提前解約,還提早了五個月!對我們來說完全是措手不及,申請新外傭至少得等一到兩個月,還要看文件進度。
偏偏六月輪到我接手照顧,從過去外傭全權處理,到現在由我這個「代理照顧員」上場,第一週就像是跳進陌生戰場,一邊做一邊調整,一路亂中求穩。
Plan A:帶老媽去旅行?
原本想趁這段空窗期,來趟長一點的母子旅行,一整個月四處趴趴走的夢想才剛浮現,結果在鹿港住三天兩夜就陣亡。媽媽整晚睡不好,我也累到天靈蓋疼。後來才明白,失智症患者其實不適合頻繁更換環境,會產生空間與時間的混亂,讓她更加不安。
Plan B:火車環島一日遊?
不死心的我,又安排「環島之星」火車一日遊。早上8:37開車,我從5:30就開始催促老媽起床,因為她平常常常拖到10點才「自然醒」。這天我破天荒說了個「善意的謊言」:「媽,我們要回員林老家喔,弟弟在樓下等妳了!」結果她居然配合度破表,我們提前一小時就到台中火車站。
但第二個挑戰來了:上廁所!
雖然老媽穿著成人紙尿褲,還是習慣上廁所。但火車搖搖晃晃,她又行動慢,一次廁所大概要半小時,全程我都心驚膽顫,怕她跌倒、怕門鎖起來出不來。結果一整天下來,我的頭也暈了、心也累了,毫無樂趣。回到家我們母子倆像戰後老兵一樣,同時倒頭大睡。
Plan C:改走「定點式快樂」
終於放棄長途旅行,我轉向「定點照顧」,帶老媽參加慈濟長照據點。每週一、四上午9點到12點,還能帶一份便當回家。這才真正看見什麼叫做「慈悲利他」。慈濟師姐們的耐心與愛心,讓我由衷佩服。照顧得無微不至,老媽開心,我這個在旁邊打醬油的,也被關心到。
老媽回家還念念不忘地說:「吃人一口,還人一斗,要記得去添油香喔!」
我笑著說:「媽,慈濟不是廟啦,不收香油錢,他們要的是志工的愛心服務。妳要不要來當志工?」
她毫不猶豫回答:「我老了,跛腳沒力氣,走不動了啦~」
於是,我報名成為慈濟志工,代替她實現這份心願。
今天是6月20日,接手照顧老媽已經快滿二十天。
我有個深深的體會:
媽媽今年84歲,失智快七年。從過去精明能幹的「大總管」,到現在單純天真的「小女孩」,她的改變,讓我親眼見證什麼是反璞歸真——去除外在角色與堅強的偽裝,回到赤子之心,這才是最真實的人生狀態。
那天我穿上慈濟實習制服,老媽看著我,笑著說:「你今天穿得真帥!」
我蹲下來握住她的手,輕聲說:
👦「媽,謝謝妳。」
👵「謝謝什麼呢?」她一臉疑惑地問。
👦「謝謝妳是個有福氣的人,也因為妳,我才能走進慈濟這個有愛的大家庭;也看見了,什麼叫回歸本心的珍貴。」
她笑著拍拍我的手說:「我就是有量,才有福啦!」
是啊,媽,妳是我最好的榜樣。
妳讓我學會放慢腳步,也讓我重新認識「愛」的真實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