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學夜話》身體為什麼會自我攻擊?從基因、環境和演化,漫談人類免疫學與自體免疫疾病能教會我們的事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為什麼身體會自我攻擊?
愈乾淨,愈容易發病,
自體免疫疾病是人類追求潔淨和舒適環境的「累世業果」?
人類與病毒、細菌、寄生蟲數萬年來的戰鬥及共生歷史,讀了就停不下來!
raw-image

免疫系統是攸關人體生存的重要防衛機制,能防止我們再次感染已感染過的傳染病。然而,應該保護我們的免疫系統也有可能反過來攻擊人體自身的組織器官,導致全身性紅斑狼瘡、第一型糖尿病、異位性皮膚炎等各類自體免疫和過敏疾病。

免疫系統為何會失控,催生出自體免疫和過敏疾病?本書作者、大阪公立大學醫學部教授橋本求,長年專攻自體免疫疾病的研究和治療,他指出,這是人類追求潔淨與舒適環境而必然得付出的代價——當我們與病毒、細菌、寄生蟲抗爭,致力於消滅傳染病,自體免疫疾病便因而出現了……

本書將結合最前沿的科學實證、以輕鬆漫談的形式,分別從基因、環境和演化三個方面,揭開人體為何會產生自體免疫和過敏等疾病的謎團。

❏免疫與基因——抵抗傳染病與誘發自體免疫疾病的雙刃劍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我們與瘧疾、伊波拉病毒等危險的傳染病長期搏鬥,為了在天擇中存活下來,我們透過基因突變增強免疫系統對於這些病源體的抵抗力。然而,這些在古時讓我們得以在疫病中倖存的基因,來到現代卻反而成了自體免疫疾病發病的重要誘因。為何會出現這種矛盾的情況?

❏免疫與環境——追求潔淨換來的「宿命疾病」
近代醫學急速發展,我們「戰勝」了困擾我們恆久的諸多傳染病,但是在公共衛生環境更良好、理應更健康的發達地方,人們卻更容易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為何我們愈追求清潔,卻愈容易得到自體免疫疾病?

❏免疫系統的演化——成為更複雜物種而必須付出的代價
隨著生物向更複雜的方向演化,也同樣發展出漸趨複雜的免疫系統,像是因應顎部的演化,我們發展出具「學習」能力的「後天免疫」系統。這些複雜機制讓我們能夠適應新處境的同時,也會有出錯失控的機率,導致自體免疫疾病。它們又是如何成為自體免疫疾病的成因? 

作者介紹

橋本 求
大阪公立大學醫學部膠原病內科學教授。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部。曾任京都大學大學院醫學研究科臨床免疫學研究員、大阪大學免疫學前沿研究中⼼研究員、京都大學風濕病中⼼講師等職。

譯者介紹

莊雅琇
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價值,從視野開始》、《宅創業》、《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獻米給教宗的男人》、《這些事啊,沒什麼》、《小店不敗!》、《社區設計的時代》、《社區設計》、《從天而降的四十億債務》、《簡單思考》等多部書籍。 

目錄

序章 從「免疫學」學到的事

第Ⅰ部 免疫與基因——跨越時空的疾病
第1章 沒有病原體的疾病
第2章 加拉巴哥群島的啟示
第3章 史上最毒的流行性感冒
第4章 不祥的蝙蝠
第5章 斑馬的隱身術
第6章 進化醫學的概念

第Ⅱ部 免疫與環境——命運迥異的雙胞胎姊妹
第7章 「清潔」這種病
第8章 昭和時代的小孩流「綠鼻涕」的秘密
第9章 「老朋友」寄生蟲
第10章 腸道菌群的力量

第Ⅲ部 免疫系統的演化——自體免疫與過敏疾病的起源
第11章 隨人類演化出下顎所產生的疾病
第12章 哺乳類獲勝的代價
第13章 邂逅舊人類與新型冠狀病毒
第14章 農耕革命的光與影終章後記

終章
後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臉譜出版的沙龍
93會員
471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臉譜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6
在所有會為了食物以外目的進行攻擊的動物中,人類是箇中翹楚。人類不是單純的掠食者,且不遺餘力消滅那些他們認為「無用」或基於無知而認定「有害」的物種,隨著科技進步,這樣的意志已經形成一套制度。利用不斷提升的技術除掉他們討厭的生物。就這點來看,心胸如此狹隘的物種在大自然中只有人類了。
Thumbnail
2025/06/26
在所有會為了食物以外目的進行攻擊的動物中,人類是箇中翹楚。人類不是單純的掠食者,且不遺餘力消滅那些他們認為「無用」或基於無知而認定「有害」的物種,隨著科技進步,這樣的意志已經形成一套制度。利用不斷提升的技術除掉他們討厭的生物。就這點來看,心胸如此狹隘的物種在大自然中只有人類了。
Thumbnail
2025/06/25
本書從領域攻防、交配權之爭、社會性動物的「戰士階級」、跨物種衝突、繼承權爭奪等方面切入,深入探討動物界所能見到的「戰」與「鬥」。 💢落單獅子誤闖斑點鬣狗領域,再強壯也可能遭包圍、被攻擊到潰逃 💢雌性蠑螈對疑似「外遇」的雄性蠑螈暴力相向 💢雄性印太瓶鼻海豚為交配殺掉非親生的海豚寶寶
Thumbnail
2025/06/25
本書從領域攻防、交配權之爭、社會性動物的「戰士階級」、跨物種衝突、繼承權爭奪等方面切入,深入探討動物界所能見到的「戰」與「鬥」。 💢落單獅子誤闖斑點鬣狗領域,再強壯也可能遭包圍、被攻擊到潰逃 💢雌性蠑螈對疑似「外遇」的雄性蠑螈暴力相向 💢雄性印太瓶鼻海豚為交配殺掉非親生的海豚寶寶
Thumbnail
2025/06/25
我還來不及說話,媽已將眼球從魚頭拔出。那顆眼球上還沾黏著些許膠狀物和皮肉。她沒有一絲猶豫,噗咚一下把那東西扔進口裡大嚼起來。智賢和我同聲尖叫。 「吐出來!」 但媽在我們的驚恐之中把那東西吞了下去,喉嚨一個滾動吞嚥下肚。她對我們的嫌惡視若無睹,逕自將魚翻了過來。「妳們看!還有另一顆!誰想吃吃看?」
Thumbnail
2025/06/25
我還來不及說話,媽已將眼球從魚頭拔出。那顆眼球上還沾黏著些許膠狀物和皮肉。她沒有一絲猶豫,噗咚一下把那東西扔進口裡大嚼起來。智賢和我同聲尖叫。 「吐出來!」 但媽在我們的驚恐之中把那東西吞了下去,喉嚨一個滾動吞嚥下肚。她對我們的嫌惡視若無睹,逕自將魚翻了過來。「妳們看!還有另一顆!誰想吃吃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體有您想像不到的強大自癒力。 自癒力是人體與生俱來的潛能,具有巨大的神奇力量, 不會因年齡增大而消失。
Thumbnail
人體有您想像不到的強大自癒力。 自癒力是人體與生俱來的潛能,具有巨大的神奇力量, 不會因年齡增大而消失。
Thumbnail
如果要我說「愛情是什麼」,我的答案就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Thumbnail
如果要我說「愛情是什麼」,我的答案就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Thumbnail
現代人因生活忙碌,飲食、運動及作息紊亂,導致免疫力失調問題日益嚴重。本書從認識免疫系統、免疫失調的疾病、維持免疫力平衡的觀念,到日常生活指引(運動、睡眠、水分攝取)及飲食建議(均衡飲食、飲食禁忌)等面向,提供提升免疫力的方法。
Thumbnail
現代人因生活忙碌,飲食、運動及作息紊亂,導致免疫力失調問題日益嚴重。本書從認識免疫系統、免疫失調的疾病、維持免疫力平衡的觀念,到日常生活指引(運動、睡眠、水分攝取)及飲食建議(均衡飲食、飲食禁忌)等面向,提供提升免疫力的方法。
Thumbnail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過敏問題日益嚴重,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根據最新研究報告,過敏反應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健康挑戰,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過敏的種類、症狀、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案,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過敏問題。
Thumbnail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過敏問題日益嚴重,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根據最新研究報告,過敏反應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健康挑戰,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過敏的種類、症狀、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案,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過敏問題。
Thumbnail
時常聽到要「提升免疫力」,因此有些人會誤以為免疫力越強越好,但事實上這並非完全正確。 免疫力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當免疫力太弱時,身體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侵害,使得患病的風險大幅增加。然而,免疫力過強同樣存在風險,可能攻擊自身正常細胞,引發免疫疾病。 因此,達到「免疫力平衡」,是維護身體健康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時常聽到要「提升免疫力」,因此有些人會誤以為免疫力越強越好,但事實上這並非完全正確。 免疫力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當免疫力太弱時,身體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侵害,使得患病的風險大幅增加。然而,免疫力過強同樣存在風險,可能攻擊自身正常細胞,引發免疫疾病。 因此,達到「免疫力平衡」,是維護身體健康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流感、病毒快速襲來,你的免疫力擋得住嗎?
Thumbnail
★流感、病毒快速襲來,你的免疫力擋得住嗎?
Thumbnail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過敏的小知識。希望透過這次的交流,能夠增進大家對過敏的了解,並學到在日常生活中更好應對相關狀況的方法。
Thumbnail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過敏的小知識。希望透過這次的交流,能夠增進大家對過敏的了解,並學到在日常生活中更好應對相關狀況的方法。
Thumbnail
上篇文章介紹了先天免疫系統中的成員與組成,先天免疫的核心就是偵測到病源入侵時會引起發炎反應以召集白血球群聚吞噬殺滅病原體,絕大多數的感染靠表層屏障與先天免疫系統都可以解決,但如果病原毒性太強或數量太多導致第一與第二道防線無法應付時,此時便需要第三道防線—後天免疫系統幫忙了。 樹突細胞 樹突細胞(
Thumbnail
上篇文章介紹了先天免疫系統中的成員與組成,先天免疫的核心就是偵測到病源入侵時會引起發炎反應以召集白血球群聚吞噬殺滅病原體,絕大多數的感染靠表層屏障與先天免疫系統都可以解決,但如果病原毒性太強或數量太多導致第一與第二道防線無法應付時,此時便需要第三道防線—後天免疫系統幫忙了。 樹突細胞 樹突細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