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夏天熱到爆,很多人還要在戶外工作,為了減少中暑或其他熱傷害,勞動部特別更新了《高氣溫作業熱危害預防指引》。這次新版(第三版)在 114 年 6 月 20 日公布,重點如下:
✅ 誰適用?
這份指引適用 所有工作者,不管你是正職員工、自營作業者(例如接案工人)、還是派遣員工,雇主都要做到防熱措施。
🌡️ 熱指數高,必須要有遮陽和降溫設備!
如果工作地點的熱風險達到最高等級(第 4 級),雇主就一定要準備:
- 可以遮陽、降溫的設備(像是遮陽棚、風扇、噴霧)
- 陰涼的休息區
- 充足的飲用水 這是因應新的《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 303 條之 1 的規定。
📱 熱指數去哪裡查?
新版指引也跟中央氣象署合作,將每個縣市、區鄉鎮的即時溫度、濕度整合到「高氣溫作業防護資訊網」。工作者或雇主只要用手機就能查到當下的熱指數和對應的防熱建議。
🚴♂️ 外送員、舉牌人員也有特別保護
有些工作像是外送、舉牌、到處跑的臨時工,因為地點一直換,特別麻煩,新版指引要求:
- 穿透氣、排汗的衣服
- 隨身帶水
- 看天氣調整防護裝備
- 善用便利店、圖書館、合作店家等休息、補水
- 建立隨時通報身體不適的機制
🏗️ 特殊工作怎麼防熱?
像是維修高空電塔、道路施工等,因為無法直接裝遮陽或降溫設備,雇主要:
- 提供個人防護裝備
- 事先規劃簡易休息處
🗂️ 有哪些降溫工具?
新版指引還附了實際的圖片和做法,像是:
- 遮陽網、遮陽棚、傘
- 降溫用的風扇、水霧噴灑器
- 陰涼休息區
- 個人用的防護裝備
📢 小提醒:只要在高溫下工作,不論你是誰,都要知道怎麼自保,也提醒老闆要準備好相關設備,大家安全健康最重要!
資料來源:勞動部職安署職業衛生健康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