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育兒痛點出發,用 AI 實現兒童任務管理平台|Vibe Coding 開發實記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一位工程師爸爸的任務管理革命

大家好,我是一位平凡的軟體工程師,白天專注於 C++ 和 C# 桌面應用程式的開發,晚上則化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

身為工程師,我解決程式 Bug 得心應手,但面對孩子不肯主動完成任務,卻束手無策。每天回家,總是陷入一場「催促大作戰」:

  • 「作業寫完了嗎?」
  • 「鋼琴練了沒?」
  • 「該刷牙了喔!」
  • 「明天的東西準備好了嗎?」

孩子抗拒、父母疲憊,親子間的對話總繞著「你該做什麼」,讓人心累。

 

嘗試過各種工具,卻總是不適合

為了幫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試過:

  • 貼紙獎勵表
  • 磁鐵任務板
  • 各種兒童任務 APP

但不是太複雜、就是不夠吸引孩子,找不到真正適合我們家的解法。

直到某天我在使用 AI 工具開發時,靈光一閃:「既然 AI 能幫我寫程式,能不能幫我解決育兒問題?」


什麼是 Vibe Coding?

Vibe Coding 就是「我出想法,AI 寫程式」的開發模式。在打造 TaskyVenture 的過程中,由 AI 幫我完成了大多數複雜任務。我的工作是:

  • 提出功能需求
  • 與 AI 討論細節
  • 依據 AI 指示,作一些程式碼以外的設定工作
  • 驗收 AI 提供的程式碼
  • 測試功能、審視架構、請 AI 修正問題

就這樣,一個完整的網頁應用程式誕生了。

 


認識 TaskyVenture:專為孩子設計的任務管理平台

🎯 初衷很簡單:讓孩子主動完成任務

我們希望孩子能學會時間管理、培養責任感,從「被動完成」變成「主動執行」。

經過不斷與 AI 腦力激盪、參考周遭家長與親友的建議,我設計出 TaskyVenture——一款結合遊戲元素與教育內容的兒童任務管理平台,專為台灣家庭量身打造。

 


TaskyVenture 的四大特色

1️⃣ 遊戲化任務設計

牙刷、作業、收玩具…這些例行任務不再是苦差事,而是變成一顆顆可愛的「泡泡任務」。孩子點一下就開始,完成後還會出現星星動畫,滿滿的成就感!

2️⃣ 語音任務小助手

每項任務都有語音提示,讓孩子清楚知道怎麼做。即使爸媽不在身邊,也能輕鬆完成。多虧 Google 語音 API,化身為任務小助手。

3️⃣ 寓教於樂的學習挑戰

完成任務後,孩子可以挑戰成語或動物知識問答,答對能收集碎片,解鎖世界各地的動物。邊玩邊學,孩子愛不釋手。

4️⃣ 真實獎勵機制

孩子完成任務可獲得星星,累積後能兌換實體獎勵,如文具、 日常用品、家庭出遊等。比虛擬獎勵更有動力!

 


技術實現與背景

雖然我有程式背景,但對網頁開發完全陌生。這次開發全靠 AI 協助:

  • 前端:React + TypeScript
  • 後端:Firebase
  • 架構:PWA 技術,能安裝在手機/平板,像原生 APP 一樣使用

我沒學過 React,也忘了 JavaScript,但 AI 讓我打造出一個完整應用,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我的開發歷程與 Vibe Coding 心法

🗓 開發時間軸

  • 第一週:與 AI 反覆對話,設計功能與使用場景
  • 接下來一個多月:每天下班後花 2~3 小時與 AI 協作
  • 現在:我家兩個小孩每天都會主動使用,任務完成率大幅提升!

💡 Vibe Coding 心法

  • 溝通清楚需求:越具體的描述,AI 給的回應越精準
  • 勤於測試:AI 會出 bug,測試和回報是不可或缺的步驟
  • 理解結構:不一定會寫,但要懂流程與邏輯架構,才能與 AI 協作
  • 準備預算:好的 AI 工具不免費,但絕對比請團隊划算

 


使用前 vs 使用後:真實轉變

🧍‍♂️ 使用前

  • 孩子拖拖拉拉
  • 爸媽疲於催促
  • 親子時間被任務壓縮

🌟 使用後

  • 孩子主動查看任務
  • 完成任務後主動回報
  • 孩子甚至提醒我們該做什麼了!

👧 有趣的小故事

  • 7 歲哥哥跳舞慶祝答對知識題:「爸爸,台灣我今天解鎖新動物了喔!什麼時候才要新增國家? 我快要可以解鎖了。」
  • 4 歲女兒秒答成語題,變身「成語小公主」,答題完還得意洋洋!
  • 有時候我們忘了在平台上建立任務,孩子還會自己提醒我:「爸爸,為什麼今天沒有作業任務?!」

 


試用 TaskyVenture 吧!

想試試讓孩子主動完成生活任務?來試試 TaskyVenture,現在完全免費開放! 期望能獲得更多家長回饋。

我們的使用情境很單純,就是在客廳放一台平板,預先設定好每日任務,讓小孩自己去操作。

🔗 官方網站

📱 直接使用 APP

✅ 適合 4~12 歲孩子

✅ 電腦/手機/平板都可用,兒童建議使用電腦或平板,畫面更清楚,孩子操作更方便

✅ 手機可安裝成 APP 使用,像原生應用一樣流暢

raw-image


設定取消廣告分潤


 


一些真心話

AI 雖然強大,但「AI 讓每個人都能做出完整產品」這句話還是太樂觀了。

如果你完全沒技術背景,做出大型專案會有困難,但小工具、小功能還是可以嘗試。

如果你本來就有程式底子,Vibe Coding 會讓你像裝上火箭一樣,加速跨界創作!



給想嘗試的你幾點建議

  • 從小專案開始,降低壓力
  • 理解基本程式與架構,方便與 AI 溝通
  • 最重要的是:享受創作的過程!



之後我會繼續分享更多開發經驗,包括使用哪些工具、花多少錢、踩過哪些雷,以及 TaskyVenture 的使用心得。

讓我們在 AI 時代,一起找到新的創作可能 🚀

感謝你的閱讀!


FB 粉絲團

Google Play 商店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平凡工程師的 ✨夢想宸蓁✨ 育兒實驗室
3會員
7內容數
我是一位平凡的軟體工程師,在 AI 的幫助下,我試著打造了一個兒童任務管理平台(TaskyVenture) ,這套工具究竟能為我們的親子日常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火花?敬請鎖定我的真實開發經驗與使用心得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暑假帶著孩子們東奔西跑,連上班都帶著他們進公司(自家經營的小公司)。 今天我準備開始工作,整理一下心情,把東西定位,這時我注意到我兒子,從下車開始到坐在椅子上,他已經將手機打開,沉靜在自己的網路世界,我猜他在看短影片,有時候笑有時候皺眉。他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說話,大家在旁邊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天,不知道
Thumbnail
暑假帶著孩子們東奔西跑,連上班都帶著他們進公司(自家經營的小公司)。 今天我準備開始工作,整理一下心情,把東西定位,這時我注意到我兒子,從下車開始到坐在椅子上,他已經將手機打開,沉靜在自己的網路世界,我猜他在看短影片,有時候笑有時候皺眉。他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說話,大家在旁邊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天,不知道
Thumbnail
平時我的身份是全職媽媽 也有兼職其他的公務要做 偶爾也會自學充實自己 👩‍🏫 最近也開始實施新計畫 💡 針對孩子的學習上有一些新的日常規劃 目前也開始對即將升小一的兒子慢慢有些要求 抽空時分次幫兒子建立學習計畫書 也讓兒子分段完成一些學習練習單📑 從原本只有練習寫姓名、注音 延伸
Thumbnail
平時我的身份是全職媽媽 也有兼職其他的公務要做 偶爾也會自學充實自己 👩‍🏫 最近也開始實施新計畫 💡 針對孩子的學習上有一些新的日常規劃 目前也開始對即將升小一的兒子慢慢有些要求 抽空時分次幫兒子建立學習計畫書 也讓兒子分段完成一些學習練習單📑 從原本只有練習寫姓名、注音 延伸
Thumbnail
我的服務對象,通常是有困擾的兒少,所以不免要面對他們的家長,往常我們不會留下個人聯絡方式,但因為今年我暫時離開職場的特別狀況,其中有幾位在請假前評估較棘手的服務使用者,我還是有與他們的家長聯絡。 一個人活著通常背後有一個系統,只要在其中,往往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Thumbnail
我的服務對象,通常是有困擾的兒少,所以不免要面對他們的家長,往常我們不會留下個人聯絡方式,但因為今年我暫時離開職場的特別狀況,其中有幾位在請假前評估較棘手的服務使用者,我還是有與他們的家長聯絡。 一個人活著通常背後有一個系統,只要在其中,往往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個適合雙薪家庭父母與孩子的遊戲方式,以及執行過程中帶來的改變和對於親子互動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個適合雙薪家庭父母與孩子的遊戲方式,以及執行過程中帶來的改變和對於親子互動的影響。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孩子的需求如何處置,不同的角色與不同的觀點就會出現不同的處置方式,但進到實人之後,我認為,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最終目標必須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同時融入團隊的個體,此目標其中牽涉許多細節,此時就要有清晰的理念與豐富的經驗以完善的操作此目標,我正在學習如何更好的做到這件事情。
Thumbnail
孩子的需求如何處置,不同的角色與不同的觀點就會出現不同的處置方式,但進到實人之後,我認為,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最終目標必須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同時融入團隊的個體,此目標其中牽涉許多細節,此時就要有清晰的理念與豐富的經驗以完善的操作此目標,我正在學習如何更好的做到這件事情。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面臨的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培養孩子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角色和挑戰。父母在面對技術帶來的挑戰時,需要積極參與和引導子女的成長發展,鼓勵子女積極適應變化,培養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面臨的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培養孩子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角色和挑戰。父母在面對技術帶來的挑戰時,需要積極參與和引導子女的成長發展,鼓勵子女積極適應變化,培養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