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巴哥群島的啟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達爾文的「天擇」學說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於一八五九年寫下了《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一書,探討地球為何存在如此多樣的生物,並且提出「天擇」(natural selection)學說,認為「適應環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來,並透過基因的傳遞改變原有的面貌」。 

南美洲大陸以西一千公里外的太平洋上,十三座小島組成了加拉巴哥群島(Galápagos Islands)。群島裡的每座小島皆與世隔絕,各自保有獨特的生態系統。舉例來說,有些小島受到南極冰冷洋流的影響,即便位於赤道正下方,依然有企鵝棲息其上。一八三五年,達爾文搭乘小獵犬號環遊世界,途中造訪加拉巴哥群島上的各座小島,注意到每座小島上的雀鳥(後被統稱為達爾文雀,[Darwin’s Finch〕)各有不同形狀的鳥喙。他發現,這是雀鳥為了適應各座島嶼的環境,經過「天擇」生存下來的結果。 

例如棲息在以乾燥堅硬的種子為主食的小島,雀鳥的鳥喙就相當巨大。因為在這個小島上,雀鳥擁有足以咬碎種子的巨大鳥喙,更有利於生存。另一方面,棲息在多雨且以柔軟蟲子為主食的小島,鳥喙較小的雀鳥具有生存優勢。因此,這座小島發生乾旱時,必須大量進食以維持體型的巨喙雀鳥便無法在此生存。 

達爾文的主張並不是指「強大」或「優秀」的生物才會被選中。他發現「適應生存環境」的生物,才能經過天擇的考驗而留下後代。此外,生物也會為了適應生存環境,將自己的外形特徵改變得更有利於生存。換句話說,在某種情況下看似不如其他個體的外形特徵,在環境改變時反而可能是最佔優勢的。

 

瘧疾與鐮刀型紅血球疾病
從人類的疾病,也能看到環境對於基因的天擇。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瘧疾與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ickle cell disease)的關係。 

鐮刀型紅血球疾病是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父母會遺傳給子女。人類會繼承父親與母親的基因,但只有同時繼承了父親與母親雙方的鐮刀型紅血球疾病基因(同型結合[homozygous〕)才會發病,只繼承其中一方的基因(異型結合[heterozygous〕)並不會發病。 

正常的紅血球是中間凹陷的圓餅狀,鐮刀型紅血球疾病的紅血球則是鐮刀狀。鐮刀狀紅血球容易遭到破壞,不僅會引發溶血導致貧血,也會阻塞血管造成器官梗塞。繼承這種基因的同型結合通常壽命不長,因此被視為對生物有害的基因。然而,非洲部分地區有將近一成的人擁有這種基因,原因是繼承這種基因的同型結合與異形結合不容易感染瘧疾。 

瘧疾會在潛伏在紅血球裡繁殖。不過對繼承這種基因的人來說,瘧原蟲一旦進入人體就會破壞紅血球,使免疫系統得以發現瘧原蟲的蹤跡而展開攻擊,所以不容易引發瘧疾。因此,瘧疾流行的地區裡,繼承這種基因的個體由於擁有極高的存活率,而被選為應該優先傳承的基因。 

在瘧疾流行的地區,還有其他許多紅血球病變被通報為遺傳性疾病。例如常見於地中海諸島的紅血球病變,稱為地中海型貧血(thalassemia)。除此之外,以熱帶地區居多的遺傳性球形紅血球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蠶豆症(G6PD deficiency)、Duffy抗原陰性血型等疾病,全是基於瘧疾的耐受性(不容易感染)所進行的天擇。 

由此可知,瘧疾是毒性極強的傳染病,使得生物用盡方法積極篩選不易受到感染的基因。

 

由瘧疾的天擇所導致的SLE風險基因
如眾所周知,SLE這種疾病實際上與鐮刀型紅血球疾病一樣,來自非洲、南美或東南亞等瘧疾流行地區的人更容易罹患此病,也容易惡化成重症。其中以非裔美國人最容易演變成重症,SLE的發病機率大約是歐洲人的三倍,也很容易併發腎功能衰竭等症狀。 

既然如此,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的基因,是否有可能是為了抵抗瘧疾等傳染病所進行的「天擇」?在此將探討其中的可能性。 

目前已知Fcγ受體的基因變異,即是與SLE有關的重要基因。從世界地圖來看帶有Fcγ受體基因變異的比率,以非洲、南亞/東南亞、南美等瘧疾流行地區居多。由此可知,這種變異的基因「是否因為能夠抵抗瘧疾感染,所以經由天擇讓這些地區的人們傳承下來」? 

事實上,據研究報告指出,同型結合若是帶有這類變異基因,SLE的發病風險會增加一.七倍,但是感染瘧疾重症的風險會下降○.五倍。換句話說,Fcγ受體的基因變異,是為了不容易感染瘧疾的天擇結果,代價則是須承擔SLE發病的風險。

Fcγ受體是一種能向辨識出抗體的細胞下達指令的分子,讓細胞激起發炎反應或處於靜止狀態。由於生物最重視抵抗外敵入侵,因此體內帶有多個能激起發炎反應的Fcγ受體。另一方面,能讓發炎症狀呈靜止狀態的受體只有一種(Fcγ受體IIB)。研究發現,若是將抗發炎的Fcγ受體基因從實驗動物身上剔除(去除特定的基因序列),實驗動物就會抑制不了體內的發炎症狀而引發SLE。不過,這些動物對於實驗性質的瘧疾感染均有抵抗力。 

換句話說,與SLE有關的Fcγ受體基因變異容易引起發炎症狀,但是具有感染瘧疾時不易惡化成重症的優勢,因此,這種基因被非洲、東南亞、拉丁美洲等瘧疾流行地區的人們經由天擇傳承下來。然而,這種基因在現代卻成了他們SLE發病或惡化成重症的主要因素。

 

薩丁尼亞島的新發現
在歐洲也能發現與SLE有關的基因透過瘧疾天擇傳承下來的例子。 

享譽盛名的地中海度假勝地、義大利的美麗島嶼薩丁尼亞(Sardegna),如今卻是以島上居民多數罹患SLE、第一型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等自體免疫疾病而聞名。為了調查其中原因,研究人員曾於二○一五年分析了當地人的基因。鑑定的結果發現一種薩丁尼亞居民特有的新型SLE基因變異,也就是與BAFF基因有關的變異。 

耐人尋味的是,以BAFF蛋白為標靶的生物製劑目前已被研發用於治療SLE,可望成為最先進的治療藥物。 

免疫系統的指揮中心T細胞會在人體遭到感染時,命令B細胞發射「抗體」飛彈。BAFF就是能活化B細胞使其更容易生產抗體的物質,這些抗體若是過多,除了產生能夠對抗感染性微生物的抗體之外,也會產生自體抗體,進而導致SLE發病。這座島上的SLE患者,便是因為基因變異產生過多BAFF,以至引發SLE。 

此外,義大利及歐洲全境都找不到BAFF基因變異的案例,唯獨薩丁尼亞島才有這種新型變異。 

由此可知,如果僅在某個特定地區發現一種新型基因變異,該地區的特殊情況會使帶有風險基因的人經由「天擇」而增加。 

至於為何只在薩丁尼亞島發現這種基因變異?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指出,薩丁尼亞島直到一九五○年仍飽受瘧疾威脅。這座島在一九四六年才展開瘧疾消滅行動,在此之前一直都是瘧疾的流行地區。 

既然如此,為何BAFF基因變異會對瘧疾產生抗性(不易感染,或者即使感染也不易惡化成重症)?原因是若體內含有大量BAFF物質,就能有效生產抗體。也就是說,一旦感染了瘧疾,身體就會產生大量抗體來消滅瘧疾,因此對瘧疾產生抗性。事實上,經研究發現,體內含有過多BAFF基因的實驗鼠會罹患自發性SLE,不過,就算讓實驗鼠感染瘧疾,牠也會對瘧疾產生抗性。 

換句話說,含有過量BAFF基因會對瘧疾產生抗性,同時也具有SLE發病的風險。因此,曾飽受瘧疾威脅的薩丁尼亞島上,至今仍有許多人帶有這種基因變異,這也使得SLE發病的風險大為提高。——摘自臉譜出版《免疫學夜話》身體為什麼會自我攻擊?從基因、環境和演化,漫談人類免疫學與自體免疫疾病能教會我們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彼得潘-avatar-img
2 天前
最近正在閱讀“失控的演化群像” 很特別 並非報導普遍的演化 而是羅列某些不按常理演化的物種 十分有趣
avatar-img
臉譜出版的沙龍
88會員
451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臉譜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6
為什麼身體會自我攻擊? 愈乾淨,愈容易發病, 自體免疫疾病是人類追求潔淨和舒適環境的「累世業果」? 人類與病毒、細菌、寄生蟲數萬年來的戰鬥及共生歷史,讀了就停不下來!
Thumbnail
2025/06/26
為什麼身體會自我攻擊? 愈乾淨,愈容易發病, 自體免疫疾病是人類追求潔淨和舒適環境的「累世業果」? 人類與病毒、細菌、寄生蟲數萬年來的戰鬥及共生歷史,讀了就停不下來!
Thumbnail
2025/06/26
在所有會為了食物以外目的進行攻擊的動物中,人類是箇中翹楚。人類不是單純的掠食者,且不遺餘力消滅那些他們認為「無用」或基於無知而認定「有害」的物種,隨著科技進步,這樣的意志已經形成一套制度。利用不斷提升的技術除掉他們討厭的生物。就這點來看,心胸如此狹隘的物種在大自然中只有人類了。
Thumbnail
2025/06/26
在所有會為了食物以外目的進行攻擊的動物中,人類是箇中翹楚。人類不是單純的掠食者,且不遺餘力消滅那些他們認為「無用」或基於無知而認定「有害」的物種,隨著科技進步,這樣的意志已經形成一套制度。利用不斷提升的技術除掉他們討厭的生物。就這點來看,心胸如此狹隘的物種在大自然中只有人類了。
Thumbnail
2025/06/25
本書從領域攻防、交配權之爭、社會性動物的「戰士階級」、跨物種衝突、繼承權爭奪等方面切入,深入探討動物界所能見到的「戰」與「鬥」。 💢落單獅子誤闖斑點鬣狗領域,再強壯也可能遭包圍、被攻擊到潰逃 💢雌性蠑螈對疑似「外遇」的雄性蠑螈暴力相向 💢雄性印太瓶鼻海豚為交配殺掉非親生的海豚寶寶
Thumbnail
2025/06/25
本書從領域攻防、交配權之爭、社會性動物的「戰士階級」、跨物種衝突、繼承權爭奪等方面切入,深入探討動物界所能見到的「戰」與「鬥」。 💢落單獅子誤闖斑點鬣狗領域,再強壯也可能遭包圍、被攻擊到潰逃 💢雌性蠑螈對疑似「外遇」的雄性蠑螈暴力相向 💢雄性印太瓶鼻海豚為交配殺掉非親生的海豚寶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根據研究,植物大概在4.7億到4.5億年前開始登陸。在漫長而漸進的登陸過程中,植物會面對許多新的挑戰。 新的挑戰需要新的基因,而這些新的基因從何而來呢?
Thumbnail
根據研究,植物大概在4.7億到4.5億年前開始登陸。在漫長而漸進的登陸過程中,植物會面對許多新的挑戰。 新的挑戰需要新的基因,而這些新的基因從何而來呢?
Thumbnail
內容簡介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Yuval Noah Harari 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探討了從史前時代到現代,人類如何從無足輕重的動物演變成為地球的主宰者。Harari 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通俗易懂的語言
Thumbnail
內容簡介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Yuval Noah Harari 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探討了從史前時代到現代,人類如何從無足輕重的動物演變成為地球的主宰者。Harari 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通俗易懂的語言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進化(Evolution)本是生物的本能,因為進化會有助於,生物更好的生存,生物最珍貴的就是有生命,也就是活著,而活著本該就是開心的,但是近年來一新字Involution,向內進化(也就是內捲),竟然火紅了起來,內卷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進化(Evolution)本是生物的本能,因為進化會有助於,生物更好的生存,生物最珍貴的就是有生命,也就是活著,而活著本該就是開心的,但是近年來一新字Involution,向內進化(也就是內捲),竟然火紅了起來,內卷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Thumbnail
透過考古記錄該物種的雌性表現出六種常見的進化類型
Thumbnail
透過考古記錄該物種的雌性表現出六種常見的進化類型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愛德華•威爾森,是是美國昆蟲學家、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被尊稱為社會生物學之父 以下彙整書中內容,以及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愛德華•威爾森,是是美國昆蟲學家、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被尊稱為社會生物學之父 以下彙整書中內容,以及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