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直白的語言解釋最複雜的概念,一系列教學讓你在短時間內掌握 Python
鄭愁予說: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好,這其實跟這篇沒什麼關係XD
平常在打程式的時候,一定會有不小心出現 Error 的時候,這時候整個程式就會停止運作,並跳出錯誤提示,但我們之後也會遇到不希望他停下來的時候,所以這時我們就需要做縝密的錯誤處理,就像防呆機制一樣,需要預測可能出現的錯誤,並讓程式做出相對應的動作(反正不會是直接當掉),接下來我們就先從錯誤的不同類型開始認識吧!
錯誤類型
- SyntaxError(語法錯誤):最常出現的錯誤類型,通常是 if-else 忘記加冒號、括號沒有成對出現等。
- NameError:使用了尚未宣告的變數。
- TypeError:錯誤使用資料型態,例如 "3" + 4。
- ZeroDivisionError:將 0 當作除數。
- IndexError:索引超出範圍的值,常見於 list 或 string。
- KeyError:使用了不存在於字典中的 key 值索引。
錯誤處理 (try-except)
try:
嘗試執行的程式碼
except 錯誤類型:
遇到錯誤時要執行的程式碼
else:
沒有錯誤時會執行的程式碼
finally:
不論有無錯誤都會執行的程式碼
# else 跟 finally 視情況使用

錯誤處理範例
自定義錯誤

自定義 值不可為負數
我當時其實很疑惑說,為什麼要故意「引發錯誤」?後來才知道,因為 Python 內建的 Exception
有時無法滿足我們對資料的一些特殊需求,所以需要自己定義一個錯誤類型,並設定在什麼條件下引發這個錯誤。
喜歡別忘了給我個讚或按下追蹤喔🙌